最 新 动 态

[特稿] 发展是第一要务 改革是第一出路:王玲在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0年07月17日 00:0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晨欢

发展是第一要务 改革是第一出路

王玲在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党委工作报告

校新闻网讯(记者 皓月 摄影 玉君)717日上午,王玲同志在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党委工作报告,报告题目是“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报告共分三部分: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事业发展凝聚共识 五年耕耘成果丰硕

报告说,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发展的五年、收获的五年。在教育部、北京市的领导下,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统战、离退休、工会和共青团工作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取得进展,构建和谐校园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科建设形成共识,科研水平稳步提高;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报告说,五年来,学校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高,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达标检查验收工作,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提高,得到师生员工高度认同。

报告指出,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抓好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特色办学。这是对过去办学实践所作的凝炼和概括,是全校师生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加强和改进学校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把握形势机遇 明确未来奋斗目标

报告说,今后五年是学校事业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牢牢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是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目标的前提。

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我们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报告强调,形势逼人,挑战严峻,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全体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能否抢抓机遇、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能否主动调整、率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否锐意改革、培养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中的作为与贡献。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现代化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整体办学实力和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大学前列,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国内知名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学校建成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报告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改革是第一出路,改革创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后五年,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科学设计,系统谋划,制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是一项事关学校未来五年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要全面总结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紧密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勇于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描绘发展蓝图。

2.加强统筹,完善布局,建设高水平特色学科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科规划,加大整体统筹协调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完善学科布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科体系。

提升重点学科水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点学科验收与增列为契机,重点投入,重点突破,全面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使其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若干特色方向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建设高水平特色学科体系。建立学科竞争机制,实施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激发学科活力;根据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发展和北京市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学科资源配置,优先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巩固和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创新和服务能力的优势学科群,实现学科建设整体升级。到2015年,力争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和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与建设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学科体系。

3.优化结构,注重培养,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继续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体系,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带头人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依托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以及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形成层次鲜明的人才梯队。到2015年,专任教师规模达到900人左右,博士化率达到70%以上,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稳步提高,基本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统筹协调不同学科学术团队之间的关系,推进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以现有研究平台为依托,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鼓励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科学整合、优化配置教师资源,鼓励 “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汇聚模式,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能取得重大教学科研成果的优秀创新团队。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全面实施人事绩效改革为契机,统筹协调各类人才之间的关系。清除束缚各类人才成长的制度性障碍,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重实绩、重贡献,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科学、规范、严格的人才准入和聘用制度,制定人才分类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型人才实行不同的绩效考评标准和政策支持,为各类人才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4.深化改革,强化质量,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切实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人才观念,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强化质量特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

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调整优化本科专业设置。努力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和教学团队等建设项目上形成群体优势。优化培养方案,注重素质教育,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新方式。完善学生激励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以学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新定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注重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思想引领和专业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推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加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和资助,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研究与决策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博士生培养质量。

5.适应需求,创新机制,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围绕国家、区域和行业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合作,主动服务,产生具有重大影响和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深化科研机制改革。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尊重学科差异,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效益评估机制,逐步完善科研奖励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科学的科研过程管理与成果评价体系。增强学院科研管理和组织能力。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依托学科建设,积极实施科研工作“项目高层次、成果高水平、服务高质量”战略,加大学校统筹重大科研项目的力度,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体系。结合学科特色,选准突破口,促进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创新,联合攻关,力争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贡献率。学习国际智库经验和运行模式,建设若干个高水平智库,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与商务部、“一行三会”、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的横向联系,积极推进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搭建与国家实施开放型经济战略更为密切的全方位合作平台。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需求,大力开展面向政府官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与市场需求相对接的人才培训体系,提升社会服务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6.依法治校,完善体制,探索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学术权力为重心,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形成管理科学、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新型高校运行机制和工作体系。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努力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制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章程》,规定学校的治理结构及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教授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下放办学自主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使学院真正成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主体;整体设计院(系)、中心、所等学术组织的目标定位、功能划分与资源配置,形成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层学术组织结构;按照减少管理层次、科学分工协作、责权紧密结合的原则,制定《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和改革方案》,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优化服务支撑体系。实施办公资源“定额配置,有偿使用”办法,进一步改善教师教学科研条件;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多渠道筹资的财务支撑体系,努力实现学校收入持续增长,为学校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保障。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继续推进低碳校园行动计划,打造绿色大学;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完善促进竞争、优劳优酬的校内津贴分配体系,进一步缩小教职工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差距,实现教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科研楼、综合体育馆和国际教育大厦,不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7.开放办学,彰显特色,增强学校核心竞争优势继续推进国际化深入发展。国际化是我们的立校之本、特色之源、发展之路,要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切实增强学校、学科、专业、师资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国际化水平。重点学科要面向世界,建立若干国际学术合作平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高地;以教授为主体,推进国际研究团队建设;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联合建立教学科研平台,开展高层次国际合作项目研究;支持高水平论文国际发表,使我校论文国际发表处于同类院校领先地位。逐步提高各学科海外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成效。

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聘任优秀外籍教师,扩大外籍教师直接授课的学院和专业覆盖面;继续推进国际引智计划,引进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校教学与科研;探索多种方式整合海外教学科研资源,开展海外名师计划和名人讲坛活动;支持教师开展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

推进学生国际交流。实施学生海外学习促进计划,设立学生海外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国际事务交流中心;推动与海外大学之间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对学生出国交流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机制;支持学生赴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学习进修、实习考察、文体交流、学科竞赛等活动;继续提高出国交流学生比例。

保持留学生教育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留学生办学层次,按照国际高等教育标准,确保留学生全英文通识教育培养质量,扩大本科生全英文授课规模;促进我校与国际著名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合作,提高联合培养比重;在保证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改善生源质量,进入世界留学生教育主流市场。

打造商务汉语国际品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资源开发基地(北京)”为平台,组建跨学科的国际团队,在国际商务汉语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研究、师资培养体系、教材研发和国际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打造国际商务汉语品牌,推进中外学生国际商务文化体验和青年教师学者巡讲、巡演、巡展活动开展;继续拓展海外办学规模,加强孔子学院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提升科学化水平 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这个中心,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先导,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保障,稳步推进党内民主,不断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提供思想保证。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党员教育在线、支部生活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引导广大师生;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治校理教能力。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常委会、全委会议事规则,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方式,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精干高效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全委会对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作用。落实和完善党代表任期制,进一步推行党代表提案和提议制度;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注重发挥党员教授、专家学者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活动效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表率作用。以创先争优为重点,继续打造“主题党日”活动品牌。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坚持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做好在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建立全覆盖、全程化、全员育人的兼职班主任制度;完善一、二、三课堂互动体系,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建立完善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教育服务体系。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坚持惩防并举,以防为主,构建和完善符合学校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源头预防;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加强监督工作,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学术诚信机制建设;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整体合力。牢固树立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师生共享的理念。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工作,让老同志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对学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认识,加强党委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完善校友会和基金会,开发整合校友资源;举全校之力做好校庆60周年筹备工作,进一步增强学校对校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

报告号召说,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现代化发展,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盼,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特色办学理念,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在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领导下,同心同德,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科学发展,为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05-2009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