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人物] 张汉林:求真不畏言 求是要发展


发布时间: 2010年06月10日 00:0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晓风

张汉林:求真不畏言 求是要发展

记者 梁昊亮

张汉林教授是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8年从事国际贸易研究以来,先后主持了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独立撰写、主编并出版了20多部有影响的专著、译著,并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二等奖”等17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世贸组织知识读本》、《复兴之路:WTO与中国经济未来》、《WTO大百科全书》等著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收到了良好社会效益。张汉林院长积极为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制定建言献策,许多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外贸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走上贸易路 开辟新天地

张汉林在本科期间主修的是铸造专业,毕业后留在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部工作。在这期间,负责教学管理和学位工作的张汉林逐渐意识到,高端技术在国家发展中很重要,为了提升我国在高端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国家还需要科学的经贸决策。于是,1988年张汉林考取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从此走上了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之路。

张汉林回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拥有理工科背景的他在学习上并没遇到太大困难,但是在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着实领悟到了许多。对美国贸易政策很感兴趣的张汉林,系统地分析了美国二战后贸易政策的理论实践、发展趋势,美国对东西方贸易政策的差别,他尤其在最惠国待遇上做了充分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张汉林还研究了关贸总协定、WTO贸易制度等,这为以后深入开展研究做足了功课,同时也为以后研究我国与欧盟、与日本等经济体的经贸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张汉林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在国际贸易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原因在于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坚守。“不论GATT/WTO是热也好,冷也罢,我都一如既往地在这个领域里坚持着。坚持下去,总有一些积累,总会做出一些成绩,总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张汉林谦虚地说。当记者问到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时,张院长指了指柜子上摆着的一块匾额,上写“一日闲过”。他说,“我也不记得是哪位朋友送给我的了,不过我认为上面说得很对,就要自己给自己压力,给自己担子,让自己忙起来,”张汉林如是说,“我对国际贸易感兴趣,同时也感到自己拥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思考敏感而重大的问题,要做更多深入研究,对国家重大决策产生影响,为国家制定出科学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

求真不畏言 求是要发展

张汉林表示,做学问最重要的品质是实事求是,不畏人言。“在复关、入世、经济安全、改革开放、政府采购协议等方面研究上,我一直真实客观的进行研究,客观地分析利弊,既不夸大也不隐瞒,这样才在国家领导做出科学决策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所以我们很多研究报告都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

张汉林说,他历来主张“早复关比晚复关好,早入世比晚入世好”的理念,但这种观点曾受到很多人反对,甚至在台湾入世等问题上遭受到全国一致反对,但是张汉林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保持中立和客观,没有为舆论所左右。张汉林说,我们必须了解WTO主要缔约国贸易政策、了解关贸协定,了解他人的诉求和我们的自身需要,借此再来做出自己的决策,我们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张汉林的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必然会有贸易投资自由化,国家的开放程度、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加大,金融危机后依旧如此,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要加快对内改革和对内开放,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需要。复关、入世的历程表明,我国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跃参与者之一,从国家经济规模、经济实力、贸易竞争力、国家形象出发,不改革无法在全球经济中立足;经济总量超越德国,并即将超越日本,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没有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竞争之中,是不可能得到这样的成绩的。

张汉林同时表示,科学研究要有前瞻性,要为国家长远战略服务。自我国成功复关和入世之后,张汉林还研究了有关港澳、两岸贸易和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等问题,为国家下一步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他的研究是目前港澳、两岸框架协议的雏形。

心系国家利 心牵国家计

“做中国的学者,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对国家负责、对民族忠诚。”张院长如是说。张院长表示,学者要对国家忠诚,自己不论在与任何媒体、外国商团打交道的时候,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张汉林承担了很多重要的国家级课题,他从不向外泄露一丝秘密,他要求科研团队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张汉林说,凡涉及到国家利益,涉及到国家大政方针的时候,一定要高度讲党性,坚守自己的责任,时刻以民族利益为重。张汉林反复叮嘱自己的学生,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一切研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为中国战略服务,不能照搬国外理论和政策。研究要服务于国家发展,这是中国学者的责任,中国的问题要由中国人来解决,不能依赖其他国家的决定,也不需要其他国家的认可。对外开放是手段,加入经济全球化是途径,而目的是要提高国家竞争力,提高综合国力,不是为了开放而开放。只有牢记这些,中国就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准确地找到切入点。金融危机还在影响全球,而我国金融业却在危机中昂首向前。这一切证明,我国政府过往政策的正确性,证明我们在全球化竞争中强大了自己。正如武力先生所说:“中国正在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世界。”

全球经济正在不断变化,中国面前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张汉林院长正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国对外贸易理论研究和实践添砖加瓦,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05-2009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