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教育新闻网、新京报网《现代教育报》《北京晨报》等:首届贸大古籍保护论坛举行 设立基金资助学生参与古籍修复项目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20日 编辑:

对外经贸大学设立古籍基金 资助学生参与古籍修复项目

(来源新京报网 2018-4-20 记者:王俊)

如何更好的破解古籍中蕴藏的文化密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今日,对外经贸大学设立古籍基金,资助50名贫困学生参与古籍修复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馆长邱小红介绍,学校收藏清末和民国期间中外版本有关中国对外贸易和海关主题的专业典藏1万余册,清代出版的古籍共6000多册,全景记录那个时代对外贸易的国家治理方式。古籍基金将助推这些典籍的影印出版,惠及海内外专家学者查阅、利用、研究,同时探索利用数字技术对典籍进行数字化保护。

今天还开展了古籍保护论坛,来自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北京市文物局等专家,讲解了中国最早的官方“教科书”的颠沛之路,明代宫廷服饰等故事。

熹平石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官方“教科书”,为规范经学标准、文字规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综合组组长王沛讲述了熹平石经的来历:汉代经学兴盛,大家学习经典都是靠传抄方式进行,文字也不相同,导致争论纷起,还出现行贿的方式私改中央档案、典籍库的书来契合自家的经文。东汉朝廷为了平息这场纷争,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张训等上书要求正订六经文字。灵帝批准后,蔡邕、张训等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典选定正本、订正文字,利用碑刻的形式来统一今古文之争。

“熹平石经从官方角度提供经学标准阅读文本,确认了隶书的规范汉字地位,为雕版印书奠定了基础。”王沛说。

后来,熹平石经跌宕起伏,汉献帝时期,董卓前度长安,烧毁洛阳公庙,石经遭残毁;北魏之初,冯熙等废毁石经,用作寺庙;东魏的时候,搬迁时候碰到发洪水,近半没入水中;唐元贞年间,魏征搜集石经,已经“十不存一”。

现在熹平石经还有残存的数片,纪录着或已失传的儒家经典。王沛表示,现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座古籍普查、碑帖普查的工作,对野外石刻也开展相关工作,以保证能进行进一步的传拓,保存下古代文化。

随后,北京市文物局典藏部主任张胜磊介绍了《明宫冠服》,这本书是北京市文物局的珍藏孤本。全书一函六册,瓷青色纸质,金镶玉四眼线装,白绵纸。

张胜磊说,这本书书记录了明代洪武、永乐初年定制的冠服等,内容包括皇帝、中宫、东宫、亲王、亲王妃、世子、公主等皇族成员,以及社会阶层的礼仪服饰规定。图案全部都是矿物颜料的手绘彩图,石青、朱砂、石绿所画,全书共有收回彩图318服,其中冠服图233副,展现了明代宫廷服饰的全貌。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8/04/20/483986.html

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链接:首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古籍保护论坛举行

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804/t20180420_1051242.html

《现代教育报》(2018-4-23 第14版):贸大举行首届古籍保护论坛

http://58.128.228.214/epaper/xdjyb/2018/04/23/A14/1909247.shtml 

《北京晨报》(2018-4-27 特刊版):贸大举办首届古籍保护论坛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8-04/27/content_486926.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