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王志民)中美贸易摩擦启示:“一带一路”更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发布时间: 2018年05月28日 编辑: 中国经济导报

中美贸易摩擦启示:“一带一路”更要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记者:郭丁源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2018-05-10)

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瞩目,美国的媒体报道说,特朗普政府还将公布对另外价值1000亿美元进口中国商品的征税清单。甚至还有报道说,美方可能启动《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案》,限制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投资。中国商务部严正重申了将对美国发动“贸易战”奉陪到底的决心,而已采取的多项针对美国产品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展示了中国说到做到的风格。 对于中美可能爆发的“贸易战”,不能止于雾里看花,这并非是一起偶然事件。如果站在更高的角度看,中国“走出去”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和政治总是形影不离,那么,见微知著,我们或许应该从现在的经验教训中找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企业走得好、走得顺的路径。为此,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摩擦与中美摩擦不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也会引发一些贸易争端,这些争端与中美“贸易战”有什么本质区别?中国在“一带一路”上会遇到各种地缘政治,如何避免和应对部分国家、地区对中国企业潜在的贸易抵制?

王志民:应该说,有贸易往来,就可能发生贸易争端,即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也难例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是当今世界上经济门类最齐全的。整体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经济互补,但也存在很多经济发展同一水平的经济门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在这些领域的产品必然存在竞争。 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最终要实现互利共赢,而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目的是要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争端是短期行为,而中美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将是长期行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将存在长期经济互补,因为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而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且正在向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迈进,所以在以后很长一个阶段经济互补性都很强。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这是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内“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相对滞后的一个方面,中国恰恰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更进一步决定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长期性。

中国企业“走出去”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中国经济导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这些年来,对中国的行业影响有哪些变化?目前的政策趋势,是否更加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王志民:“一带一路”建设,几乎涉及到我国的所有行业,中国经济结构升级和对外合作的影响整体是正面的,集聚了很多正能量。“一带一路”建设,设施联通先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修建无数个铁路、机场、电站、码头等。据商务部数据,2017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138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新签合同额1791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7%。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个项目协议,一系列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正在进行当中——比如中老铁路、巴基斯坦的高速公路,还有越南的港口,并且都有望迅速扩展;中国已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超过5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并且在国内7个省市新建了自贸试验区。此外,中国还与数十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向多国机构投资者发放人民币额度,也在一些国家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这也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已经提出20年左右了,但真正形成规模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一带一路”建设是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系统工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已经形成一大批世界级规模的大型企业,国内市场已经无法容纳这些企业的发展空间,需要资源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也需要更大的世界市场。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已经与引进外资规模相当,某些年份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是客观要求,正在实现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渡。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欢迎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借“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是以政策沟通为前提和保证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响亮的名片,很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情与中国改革开放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情基本相当,也需要通过发展加工工业和制造业来实现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难免受到当地百姓的不理解及西方少数NGO的干扰,但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和现实看,已经形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氛围。

产能合作和能源合作推动新型价值链体系形成

中国经济导报:产能合作和能源合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的手段之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您认为中国企业应当如何更好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产能合作和能源合作?

王志民: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实现形式。截至目前,中国与8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多份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在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产能合作的成就有目共睹。中国无疑是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进口将是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看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体现为中国单纯购买能源的单一合作形式,而是将能源合作与产能合作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新型能源形式。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最早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能源合作和产能合作的国家,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战略对接的典范。中国不仅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而且帮助哈萨克斯坦开发石油产品,深受哈萨克斯坦的欢迎。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阿克套沥青厂解决了哈萨克斯坦没有石油制成品的历史。哈萨克斯坦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在中亚产能合作的中心点,也是“一带一路”构想陆上向西、向南、向北发展的国外起点,有着重要的地缘经济价值和地缘辐射作用,如今正在由“双边合作”向“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中国主导的区域性互利共赢的新型价值链体系。 2017年,中俄达成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共识。“冰上丝绸之路”将极大地拓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缘范围,“一带一路”也由此联通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等四大洋,中俄开始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联动的合作新格局。“冰上丝绸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商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将真正实现“一带一路”贯通并环绕亚欧大陆,连接东亚经济圈至西欧经济圈,联通大洋洲、北美洲、非洲等地区,辐射并影响到全世界。“冰上丝绸之路”又将拓展出一条“冰上经济带”。“冰上经济带”实际上是中俄两国多年来经济合作推动和拓展的结果。中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12月8日投产,位于俄罗斯北极圈内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已经成为“冰上经济带”的一个重要支点。

附:原文链接

《中国经济导报》:

http://www.ceh.com.cn/epaper/uniflows/html/2018/05/10/09/09_54.htm

http://www.ceh.com.cn/cjpd/2018/05/1067097.shtml

中国发展网:

http://www.chinadevelopment.com.cn/news/zj/2018/05/1267936.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