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社会科学报》:(戴长征)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 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29日 编辑: 戴长征

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 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7-26)

2018622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全面总结,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历史内涵,为全面推进新时代对外工作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并以这一思想指导对外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是当前外交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要任务。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内容丰富,其中的“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对于正确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和全局性的指导价值。

第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在外交或对外关系中,战略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在应对和处理涉外事务中攸关整体、全局、长远和根本问题上所具备的,建立在强大能力基础上的信心,是一个国家在处理对外关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特质;战略定力则是指一个国家在应对和处理对外关系中所形成的,能够从根本上、全局上、长远上得到坚持和贯彻的强大自信心和自制力。对外关系中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是国家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国家能力在国际政治和外交活动中的重要表现。而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对于为本国赢得重要战略机遇、获取重要战略支持、推行重大战略布局、正确处理和发展对外关系,进而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具有重大的作用甚至决定性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庞大体量的社会主义大国,处在各种国际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博弈和较量始终存在的复杂国际体系中,必须具备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强大的战略定力。这首先是由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特殊地位和现实角色所决定的,其次是为中国自我选择的历史道路和远大前景所决定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入联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来谈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入联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谈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深入联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来谈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

在国家层面坚持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不是在静态中进行的,而是需要通过国家意志的贯彻体现出来。换言之,国家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只有为各方所感知和了解,才能对现实政治产生影响。首先,需要通过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决策表现出来;其次,需要获得国内人民的认知和内化;再次,需要为处于国际体系中的各方所感知;最后,需要在应对处理国际关系中得到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了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正是有了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强大的战略定力,并将之外化为国家对外战略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格局才得以展开。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本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

第二,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是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中的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既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加以塑造的。要树立战略自信、形成战略定力,就要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着清晰准确的认知和判断,坚持辩证思想和总体思维,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同时,还要不断从国家外交实践中汲取新鲜经验,形成系统完整的指导国家外交实践的战略思想和理论。只有这样,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才能得以坚持和保持。

事实上,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任重道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复杂艰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不断夯实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要充分认识到“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这些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我们,要深入认识分析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背后所隐藏的各种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认识分析清楚,才能为战略自信的树立和战略定力的获得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战略文化的基石。

对于一个大国,特别是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至关重要。充分的战略自信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是国家软实力乃至战略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既推动又有赖于深厚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形成。如果说战略意识、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构成了战略文化的一个层面,那么包括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在内的战略心理和心态就构成了战略文化的另一个层面。同时,战略文化的这两个层面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包括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在内的战略心理,可以为党和国家提供强大的肯定和支持;而党和国家在对外实践中所形成的战略思想和理论,又可以对战略心理予以系统完整的确认和辩护。

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三观”,实际就是战略文化另一个层面上的战略意识、战略思想和战略理论问题,既可以用来系统指导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也可以为包括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在内的战略心理提供强大的确认和辩护,进而对战略文化起到实际上的塑造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既具有新中国外交的系统传承,又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和特色;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概括,又会对塑造和形成中国特色大国战略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对于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极为关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招标课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思想内涵与实现路径研究”(18VSJ04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附原文链接:

http://www.cssn.cn/zzx/gjzzx_zzx/201807/t20180726_4511637.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