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国际商报》:(桑百川)利用外资成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稳定器”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08日 编辑: 国际商报

《利用外资成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稳定器”

(来源:《国际商报》 2018-11-08 第5版 记者:张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迫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压力,中国关起门搞建设导致了与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1978年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判断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中国提出实践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40年来中国坚定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书写出一幅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为15%左右,比5年前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稳居世界第二位。“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40年历程中的核心内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商投资经济的发展。”日前,对外经贸大学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讲堂第六讲——利用外资40年:历史经验与未来抉择在京举行。讲座主讲嘉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桑百川教授在会上如是表示。桑百川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经验、新时代开放条件变迁以及未来的抉择三个层面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展望。

外资贡献多

桑百川谈道,40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准入,大胆吸收外商投资,承接全球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从1978年近乎为零增长到2017年的1360亿美元,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国,自1992年以来连续2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他表示,利用外资有效推动了中国经济成长,助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国际经济竞争力。外商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扩大进出口、提供税收、增加外汇储备、倒逼改革、促进经济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外资企业以全国不足3%的数量创造了3/5左右的全部工业增加值,吸收了1/5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创造了超过1/5的全国工商税收,外资企业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达48%之多。

未来抉择

中国利用外资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经历过很多波折,有困惑也有分歧。桑百川总结40年对外开放和吸收外资的根本经验并提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中国仍要根据国内和国际生产力、生产关系条件的变化,保持定力,破除错误思想禁锢,积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坚定走自主开放道路,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中国需要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抛开不必要的纷争,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在深化对外开放过程中,会伴随着国内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对开放的认识也会存在分歧。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在开放中做大蛋糕,才能获得更快发展。

第二,以开放反制单边主义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维护多边经济体制。在扩大开放中,广泛结交朋友圈,让认同建立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致力于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分享中国开放发展的机遇,使奉行单边主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国家形单影孤。不能因为一些国家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就走上封闭道路。

第三,完善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继续利用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区开放先行的功能,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同时,及时总结推广特殊经济区改革开放的经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推进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避免滥用行政手段跑马圈地,使错综复杂的各类特殊开放区肢解对外经济政策的统一性,从而导致开放政策和管理体制碎片化的风险。

第四,重塑利用外资新优势。既要正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于沿海地区,工业化还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条件,推动沿海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群;又要重视塑造市场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制度优势等新的竞争优势,吸引高质量外商投资。既要化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使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在稳定实体经济中巩固制造业大国地位;又要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外商投资成本,减轻外商企业税费负担,提高FDI收益率,稳定外商投资。

第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规则对标,遵守多边经贸规则。改进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创新发展。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协调发展,完善外商投资区域导向政策,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外资企业环境责任体系,带动国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导外资企业行为,推动共享发展,使社会公众分享发展成果。

对外经贸大学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大讲堂是在北京市教工委的指导下,由北京市委讲师团联合推出的“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课程思政系列讲座。

附:原文链接

http://epaper.comnews.cn/news.php?newsid=1204940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