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丝路瞭望》:(王志民)“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07日 编辑: 《人民画报》

“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来源:《人民画报》 2018-11-13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最大的公共产品,开启了合作共赢新时代。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方面成就卓著,已经“绘就了一幅‘大写意’”。我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以实现互利共赢,彰显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大国担当,初步呈现出一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好景象,给了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推动全球化新进程,带来发展新动力

近年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盛行,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阴影。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全球化,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以带动新一轮全球化。如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国家。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30%以上,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进口额增加了581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增量的将近20%,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拉动力量。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9756.23亿美元。2017年,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俄罗斯等国是中国最主要的“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卡塔尔、黑山、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进出口增速都超过了35%。国际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实现形式,不仅极大地促进沿线国家的就业,而且推动相关国家的工业化进程。5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600亿美元,中企在沿线国家建成经贸合作区82家,共投资289亿美元,其中入区中企3995家,为东道国上缴税费20.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已达5万亿美元,在沿线国家的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初步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

推动设施联通,以中国梦对接世界梦

“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一带一路”已经形成“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总体发展态势。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六大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早期收获颇丰。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路“六路”方面正在实现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8月,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超过10000列,通往欧洲14个国家。我国港口与200多个国家、600多个主要港口建立航线联系,海运服务覆盖沿线所有国家。参与建设和经营包括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34个国家42个港口。中远海运获得特许经营之后,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由金融危机时的世界第93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36位。

“一带一路”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又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在与世界互动中实现,由此推动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对接。2018年4月出版的《“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唱响“融”字主旋律,主动融入当地社会,中央企业海外分支机构38万多名员工中85%是当地员工。中企“走出去”进行市场化合作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解决当地民众的实际困难。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建设期间,打出100多口深水井,使当地民众喝上了清洁的饮用水,赢得肯尼亚民众称赞。截至2018年4月,我国与61个沿线国家共建立1023对友好城市,设立17个国家文化中心、173所孔子学院和184个孔子课堂。“一带一路”建设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合作基础和长久保障的重要作用。

推动合作共赢,实现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碎片化、分裂化问题,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创了合作共赢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正是因为“一带一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和平发展的利益诉求。“一带一路”虽然与联合国“2030议程”的涵盖范围有所不同,但所坚持的原则和愿景是一致的,并推动着沿线国家将联合国“2030议程”落在实处。2018年9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决定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计划实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开辟更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一带一路”建设谋求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开放中合作、以合作求共赢,为给沿线国家带来光明、稳定、美好的前景发挥积极作用,作出更多建设性贡献。“一带一路”建设倡导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不嫌贫爱富,不搞小圈子,不以意识形态划线,更不要求沿线国家选边站。就国内而言,我国对外开放始于沿线地区,自东向西呈梯级推进,也产生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实施陆海内外联动的互联互通,而且要推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均衡发展。而沿线国家内部甚至国家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正在通过“设施联通”形成联动发展效应,实现均衡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重视普惠发展,推动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促进就业,使沿线国家和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美国彭博社甚至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将新增30亿中产阶级。

推动国际秩序与时俱进,带来新理念、新机制

理念引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一带一路”作为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动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来引领,也需要一种新的秩序加以规范,这种理念和秩序可以定义为“丝路新秩序”。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如今,“丝路新秩序”正在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已存在的合作平台的各种理念规范化,以形成新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理念已经被纳入联合国、G20、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果文件。“丝路新秩序”为全球治理树立新范本,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理念在先,重在实践,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各国须携手应对挑战,合力化解威胁,共同承担责任。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同时,就提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对话和平。“计利当计天下利”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义利观,就是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弘义融利,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机制既有双边合作机制,也有多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与单个国家的战略对接,同时实施与包括欧亚经济联盟的战略对接、与16+1等多边机制的战略对接。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上海合作组织银行联合体、中国-中东欧国家银行联合体、丝路基金等融资机构,作为国际机制正在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路,也是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必须以新时代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支撑。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就新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和强弱,一律平等,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在经济上通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实现共同发展;在文化上通过互学互鉴,实现共同繁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周边关系处理上奉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使命担当,更是时代发展客观趋势。“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是通过这种“结伴而不结盟”的合作形式,参与全球治理,为21世纪国际与地区合作提供了新模式。2018年10月12日,世界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亚开发银行等10多家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在华盛顿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它们愿意与中方加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走向成功。目前,中国已经与大约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朋友圈”将越来越大。“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东道国实施产能合作,同时引导发达国家的企业参与到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进程中,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打造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形成沿线国家经济上合作共赢、政治上相互信任、文化上互学互鉴的良性互动新局面。

【本文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阶段性成果、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研究”、国家社会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4BGJ003)】

(王志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附网页链接:

http://www.rmhb.com.cn/zt/ydyl/201811/t20181113_800147949.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