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光明日报》:(洪俊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中国在行动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3日 编辑: lhh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中国在行动

来源:《光明日报》2019年08月13日 08版

【智库答问·关注中美经贸摩擦系列访谈】    

本期嘉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 李 钢

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  洪俊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王瑞彬

 

1.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

光明智库: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遏制的时代潮流,各国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格局。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什么地位?如何在全球价值链的框架下看待中美经贸摩擦?

洪俊杰:在全球价值链呈现双环流的格局下,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是“共轭环流”的核心国家之一。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组装加工环节,出口高端零部件,我国在完成组装后出口到全球;在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价值链中,其他发展中国家向我国出口初级产品和中间品,我国以国际产能合作、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式,引领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

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不仅会影响中美两国经济,也会严重冲击供应链条上的其他国家,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影响。    

 

2.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被迫调整

光明智库: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当前美国不断升级经贸摩擦,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对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格局会带来哪些影响?

洪俊杰: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明显扰乱了全球生产网络。部分跨国企业被迫调整投资和采购决策,将生产链条重新布局。但是,以工业体系完整度来计算,中国已经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市场潜力巨大。一些新兴国家产业规模和市场较小,工业体系不完整,把生产链条转移至这些国家的企业,或将面临中间产品供求脱节等风险。

从表面上看,一部分新兴国家因为美国贸易分流而获益,但小部分的贸易分流难以抵消整体贸易放缓带来的冲击。2019年第1季度,美国来自亚洲部分国家的进口出现较大增长,其中来自越南的进口增长幅度最大,高达40%,贸易转移现象明显。但是,2019年第1季度亚洲各国的出口整体出现收缩现象。可见,经贸摩擦越久,对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长危害越大。

 

3.凝聚国内外合力,实现价值链分工跃升

光明智库:长期以来,中国以“世界工厂”的姿态嵌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条之中。当前,要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路在何方?

洪俊杰:中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仍然较高。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数据显示,在1992—2016年间,发达经济体向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中,中间品比例在多数年份均高于50%。美国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妄图遏制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因此,中国要实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构建以创新和市场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是关键。要发挥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巩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着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国内统一市场,保证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应逐一分析并列出“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以及攻关时间表,把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里。

 

4.承担起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历史使命

光明智库:全球价值链分工,必须建立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中国应怎样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担当起负责任大国的使命?

洪俊杰:本届美国政府对部分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关税,对欧盟施加一轮接一轮的钢铝、汽车关税,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并胁迫加拿大配合美国的谈判方向,对盟友日本并未豁免钢铝关税,胁迫韩国重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的“关税大棒”打掉的不只是经济增长的百分点,更严重践踏和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

对此,中国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态度支持WTO改革,注重平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主张基于多边贸易体制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全球价值链,倡议推广价值链友好型国际经贸规则,促进全球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姚同伟、蒋新军、王佳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gmrb.cloud.gmw.cn/gmrb/html/2019-08/13/content_40603.htm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8/13/nw.D110000gmrb_20190813_1-08.htm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