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
唐宜红:功崇惟志勤作舟
(来源:《中华英才》2021年7月刊 记者: 王玉君 高岚岚)
【人物简介】
唐宜红,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惠园特聘教授,曾担任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创始院长。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经济学硕士学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访问学者。入选“国家级人才”,是北京市师德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外资理论和政策,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 80多篇,出版教材与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教学和科研奖项。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地区召集人等职务。
翻阅唐宜红的简历,不难发现她的履历厚重而扎实,她入选“国家级人才”,是北京市师德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贸大惠园特聘教授,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诸多荣誉。唐宜红虽然长期担任学院院长,承担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但是她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出的综合实力,仿佛运动场上多项全能选手,挥洒出人生各个阶段的绚丽光彩。
见到唐宜红时,她大步流星走进会议室,爽朗响亮的嗓音立即使整个房间的气氛活跃起来。唐宜红的性格从小就充满阳光,历经漫漫岁月依然本色如初,总是带着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着自己的爱心和奉献。
本色天成 一以贯之
唐宜红于 1966 年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故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是镌刻在她心中的美好记忆。她的父母亲勤劳善良,知书达理,对子女亲朋都十分关爱,家庭和睦。唐宜红性格热情开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从小就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一直担任班干部,是老师的好帮手。她高考志愿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并顺利进入政治经济学系学习,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雄厚,在质朴求真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唐宜红专注于学业,成绩优秀,为日后不断学习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时,直接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继续在经济学的知识海洋中探索徜徉。1991 年,唐宜红完成了硕士研究生学业,以饱满的热情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启了教师生涯。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在悉心于教学工作的同时,她于 1995 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并不多见的一位女博士。1999 年博士毕业后,踏上了去往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深造的旅程。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是享誉全球的顶尖大学,校友中有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是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与企业家的母校。在这所世界顶级学府接受系统严格的经济学教育,使唐宜红对经济学的整体认识更加深刻。唐宜红还曾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多所大学考察交流。
经过中西方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唐宜红的学术视角更加开阔,学术基础更为扎实,但也进一步感到了学海无涯,只能勤能补拙。从 LSE 回国后唐宜红为博士生开设了专业课《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II》,与之前讲授的硕士生专业课《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I》,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博研究生的经典课程。她在研究上始终潜心钻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几十年来,唐宜红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上进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面对着风和日丽还是暴风骤雨的日子,难能可贵的是,她都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责任,往前看,往前走。
责任如磐 天道酬勤
作为高校教师,唐宜红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秉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爱国情怀和创新能力。此外,她也非常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严谨思维的训练,注重方法论的学习。希望学生们在校园里养成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知识,在离开校园后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们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利器。对于如何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唐宜红认为,大学教师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知识的创新者。大学教师只有在科研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才能把最前沿和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科研育人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她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获得教学和人才培养类奖励十几项,这些荣誉显示着,在经济学突飞猛进的浪潮中,唐宜红在人才培养上始终奋楫争先,桃李芬芳。
早在 2005 年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和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唐宜红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贸易》课程建设,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2008年“《国际贸易》课程建设与创新”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对整个团队教学创新的肯定。另外,作为团队成员参加的“财经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写作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 2008 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彰显对外经贸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前瞻性,
这项教学成果在荣誉实验班等拔尖人才培养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9 年,唐宜红获得“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获奖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当代经济学博士创新项目”由北京当代经济学基金会设立,是原中国经济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每年最多资助 10位青年学者。这是唐宜红自 2004 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人才培养多年积淀而来的成果。
作为硕博研究生导师,共指导了 160 多名研究生。经过唐宜红培养的学生,桃李争妍,往往能在学业上取得显著进步。博士毕业生受到老师的熏陶,大部分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其中也有学生入选“国家级人才”,唐宜红为他们感到自豪。
作为研究者,唐宜红积极主动投身到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研究之中。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形势几多风云变幻,亟需研究的问题很多。近年来唐宜红的主要研究领域涵盖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等领域。她坚持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结合中国实践,把握国际贸易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和重大问题,提出学术观点和咨政对策。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唐宜红承担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研究》的课题。鉴于贸易保护的内容庞杂,涉及的范围很广,课题选择了从产业发展、公平竞争和环境保护三个视角深入开展研究。维护产业发展和安全是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亘古不变的主题,公平竞争是国际市场竞争与保护的双刃剑,而环境保护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护身符,这三个视角反映了各国产业发展趋势、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和各国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框架,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代表性成果之一,就是从产业发展和经济关联的角度探究全球价值链抑制经济波动,缓解贸易保护的机制与应对方案,该论文在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面对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变化和各国话语权的激烈争夺,唐宜红带领研究团队撰写和出版《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16)——国际贸易与投资新规则的重构》,探讨了公平贸易、国际投资、服务贸易、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劳工标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贸易便利化、国家安全、中小企业等国际新规则的重构及其影响,为新时期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谈判提供了重要参考。该成果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唐宜红带领研究团队撰写和出版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18)——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产业、竞争、税收和货币金融等促进经贸互通的政策协调体系,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越来越密切,全球价值链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新模式,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关于全球价值链(GVC)的测度以及 GVC 对于经济周期联动、就业、收入、贸易保护的影响,唐宜红和合作者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管理世界》等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相比于传统的比较优势,交通设施(高铁)、本地市场规模、智能制造、创新能力等都成为新的贸易优势,唐宜红等在《经济研究》等发表论文对国际贸易新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更好地发挥新优势提供学术证据。
迄今,唐宜红的学术论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年鉴》“2018 年全球宏观经济学最佳中文论文 TOP10”,“国际贸易学 2019 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等十几项奖项,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课题。在唐宜红心中,探索的道路没有止境。
立己达人 笃行致远
“在高校担任‘双肩挑’工作是辛苦的,但这是组织的信任,也是为集体奉献的一种方式”。 在管理工作中,唐宜红尽可能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以善意的沟通解决问题。唐宜红在各方面都尽量做到以身垂范,以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影响和感染周围的人。
在唐宜红看来,不管遇到任何难题,都要有信心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工作中,只要对集体荣誉和学院事业发展有利的事情,她就会尽力去做好,毫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唐宜红做事的原则是坚持不懈,尽力而为。
从2003年担任国际贸易学系主任到学院副院长、院长至今,唐宜红已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近 20 年,但她身上从来没有领导架子,始终保持着平和待人的心态。作为教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学者做研究的探索者,作为领导做师生的服务者。尤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不管是合作的年轻老师,还是指导的博士生,遇到问题时,研究团队一起讨论,畅所欲言,不论资排辈。“我们尊重学术,非常平等地去进行学术讨论,找出最好的研究方案。我们是基于问题的本质进行探讨。”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段难忘的经历。2010年唐宜红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调往中央财经大学,担任创始院长,创办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十年间,她以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为己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与院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与师生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进取之精神,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社会美誉度很高。她无论走到哪里,事业为重,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自 2020年 7月唐宜红又回到她工作启程的地方,并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唐宜红很喜欢这句话:加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你将站在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她深知担任院长,责任重大,将接续优秀传统,开拓创新,继续保持国际贸易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优势地位,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事业培养优秀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尽职于教学科研和学院的各项事务,唐宜红还兼任多项社会职务。被任命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副秘书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地区召集人等职务,为国家层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她曾经担任“天山学者讲座教授”,支援西部教育事业;兼任《国际贸易问题》杂志执行主编,建设高质量学术平台;兼任中国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理事,为发挥留学生服务祖国服务社会提供服务。唐宜红始终秉承初心,以良好的愿望去做事,竭尽所能帮助他人。
“能保持自己的本性,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周围的人。我觉得这就是幸福。”唐宜红洒脱地道出心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这不仅是唐宜红的人生写照,她热爱工作、全心奉献的的精神也为她的人生奏响了一部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