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红旗文稿》等:(桑百川)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08日 编辑: 刘璇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光明网 2021年10月31日)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如何对待对外开放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给出了符合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明确答案,即“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的要求。2021年10月14日,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重申:“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符合中国和世界的利益。

什么是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实体经济和经济制度两个层面。实体经济层面指商品、服务和要素跨境流动的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经济制度层面指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更高,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公平、透明、可预期。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具有较大的贸易规模、国际投资规模。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而言,如果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规模小,在全球贸易、投资中占比低,则表明贸易投资的开放度低,这样就难以称为高水平开放。在较大规模的基础上,贸易投资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贸易投资波动大,缺乏稳定性,不仅表明受国际市场影响大,自主驾驭国际贸易投资能力弱,而且国际贸易投资的较大波动还会冲击国民经济运行。同时,还要保持进出口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对平衡。如果贸易顺差过大,容易产生贸易摩擦,不利于出口企业长远发展;如果逆差过大,进口挤占国内市场,会影响国内企业正常经营。如果资本净流出规模过大,国内投资乏力,容易招致产业空心化;如果资本净流入规模过大,国内投资市场过度竞争,容易挤出国内投资,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提升国际贸易投资质量。要从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占比不断上升,能够分享全球价值链高端收益。要从吸收外资大国转向双向投资大国强国,外商投资结构应与新发展理念相契合,高端制造、高技术服务领域外商投资比重须不断提高,提升对外投资效益,涌现出更多在全球配置资源、掌控全球供应链价值链的跨国公司。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是制度性开放,对标先进国际经贸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国际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中,以“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为立足点的国际经贸规则,逐步被更多国家所接受,代表了先进国际经贸规则的演变方向。更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实现关税水平降低,通关便捷高效,经济政策措施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严格有度,开放支持政策合法合规,国际国内经济循环畅通,风险防范安全可控,高水平开放与安全保障制度衔接协同。

为什么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都离不开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发展阶段需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后,我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成功道路,创造了经济持续长期高速增长的奇迹。步入新时代,国民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要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只有全方位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释放开放促改革的功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培育并巩固制度优势,才能更快推动要素低廉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世界创造中心转变、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吸收外资大国向双向投资大国强国转变、国际经贸规则的接受者向参与制定者转变、全球经济治理的参加者向重要贡献者转变,广泛利用世界市场和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需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推进自主创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重申“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只有在更高水平开放中,为高质量外商投资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推动形成适宜创新的制度条件,才能吸引更多技术管理先进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产生更多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带动内资企业创新发展;只有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增进外贸质量和效率,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外贸推动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理念,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使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和沿边地区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通过开放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倡导在开放合作中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在更高水平开放中,通过引进气候友好型技术,吸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外商投资,发展绿色贸易和绿色产业,有助于带动经济绿色发展。

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高,更多优质外商投资涌入能够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个人收入,外资企业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参加公益事业,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高,贸易规模扩大质量提升,贸易能力促进和贸易救助制度逐步完善,有助于广大社会公众分享对外贸易发展的红利,带动共享发展。

新发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只有更高水平开放,跟踪高标准经贸规则变迁的趋势,大胆探索创新,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进改革,才能更快打通生产关系各环节的堵点,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保障;只有更高水平开放,广泛利用全球资源,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全社会收入水平,才能推动扩大内需,并在扩大开放中释放国内大市场优势,为外商投资、进出口贸易带来更多机会,更好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互动;只有更高水平开放,强化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才能稳定提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在外部供应链重构中增强我国的自主性;只有更高水平开放,广泛吸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先进技术、领先企业、先进制造和服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等高端资源,加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在开放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更快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新世纪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成长,世界多极化态势明显,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贸规则趋于碎片化,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贸易摩擦冲突上升,世界经济波动加剧,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既是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能够为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也是营造友好外部环境、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我国经济稳健成长、维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头的理性抉择。

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建设国际贸易强国。在继续发掘传统比较优势,巩固国际货物贸易大国地位的同时,做好外贸优势转化衔接,培育新竞争优势,优化外贸结构。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外贸,优化数字货物贸易发展环境,鼓励发展新贸易模式、新贸易业态,形成一批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占据全球或区域价值链高端的全球性公司,推动企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促进高附加值中间产品和高端零部件出口,从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转化,从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转化,从世界加工工厂向世界中间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继续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提升进口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之间的契合度。进一步简化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促进数字服务贸易发展,培育服务贸易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扩大服务出口,缩小服务贸易逆差。

二是提升双向投资质量。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条件,稳定外商投资预期,不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巩固外商投资大国地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升外商投资质量,鼓励有利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外商投资。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目标,利用大市场优势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推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利用外商投资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技术逆向溢出效应明显的对外投资,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支持能够整合外部资源、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对外投资,促进国内外产业协同。

三是升级开放区域平台。以特殊经济区为重点,强化制度创新,提升开放引领改革发展作用,释放高质量发展示范效应。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完善制度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率先构建起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公平竞争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体系,建立安全可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及时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带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借鉴国际高标准自贸港经验,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集成创新,完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衔接配套的法律体系,构建商品、服务、要素自由便捷、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体系,与2025年后全岛封关运作、实行零关税对接,为实现货物贸易“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做好制度准备。推动沿边地区与沿海、沿江、内陆等地区协同开放,打造内地开放新平台,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四是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把协议开放和自主开放结合起来,瞄准国际经贸规则变迁的趋势,对标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到既“准入”又“准营”,保障不同经济成分公平竞争,建立非歧视的规制体系;构建竞争中性的规制环境,将竞争中性作为促进对外经贸工作的重要原则,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完善有关透明度的法律法规,落实开放政策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合规审查机制,提升贸易政策合规水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制,将数字环境下的知识产权纳入法律体系,建立合理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平等对待国内外企业、个人及投资者知识产权;提高环境和劳工权益保护标准,强化监察及执法力度。

五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加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坚持以规则为基础、共同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全球化主张,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破解全球经济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推动高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帮助提升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能力,缓解经济全球化中国家间利益不平衡矛盾。积极参与新兴领域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制定,促进建立互利共赢、公开透明的数字经济国际规则,推进绿色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等新议题谈判,推动构建投资便利化多边框架。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落地,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完善开放风险防范体系,构筑开放安全屏障,有效化解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贸易、投资、产业及供应链风险。(作者:桑百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附原文链接:https://theory.gmw.cn/2021-10/31/content_35275362.htm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