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高校招生》:弦歌七秩逐华梦 贸易强国赴新途——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教授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07日 编辑:

弦歌七秩逐华梦 贸易强国赴新途——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教授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  2022-01-04 )

夏文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主持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1983年获安徽大学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1年任北京大学副校级干部,2011-2018年先后任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援疆)。主要著有《当代中国的发展哲学》《区域公平的当代建构》等,并先后获教育部、北京市和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国校同运 “知行合一”勇担当

《高校招生》:夏校长,您好!欢迎做客“高端访谈”!从1951年到2021年,学校走过了70年历程。回望这70年,学校是如何坚守初心与使命的?

夏文斌:是的,2021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走过了她70年发展历程。这70年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学校因贸易强国而生,因对外开放而兴,因全面改革而盛,学校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同频共振,肩负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学校之所以能够坚守初心,担当时代使命,发展成为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重点高校,靠的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靠的是一代代师生的“知行合一、勇于担当”和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所积累的真本领和硬实力。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运而生,肩负着贸易强国特殊使命的贸大人,在外贸外交领域开疆拓土,用实干与奋斗书写了贸大人的志气。改革开放之初,在“复关”与“入世”谈判中,贸大人佟志广、谷永江、石广生,始终坚守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了智力、体力与毅力的“较量”,呕心沥血15载,“从黑发谈成了白发”,经过多轮艰苦卓绝的斗争,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坚毅的品格,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牢牢地守住了国家的底线,把命运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如今,学校人才培养依然坚守“知行合一,勇于担当”,引导学生既要有扎根中国大地的情怀,又要有胸怀全球的国际视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在志愿服务中切身感受多维度的全球治理情境,增进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真挚感情,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和责任,以实际行动建设祖国、服务人民。近三年来,学校总计有4580余名学生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围绕中国形象、脱贫攻坚、丝路新贸、相约冬奥进行实践;1000余人次学生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服贸会、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等国际重大志愿服务活动,总时长超过24000小时,展现了贸大青年语言和学科兼具的特有素质。2022年2月,260余名贸大学生志愿者将投身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向全世界展示贸大学子的精神面貌,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

70年来,“知行合一,勇于担当”、扎根祖国、放眼世界、刚毅坚卓、砥砺奋进的品格特质,已然是印刻在贸大人骨子里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是镌刻在贸大人基因里的本色与担当。

行知问道 “心怀家国”育优才

《高校招生》: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学校都会组织各学院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展“大学前成长助力计划”。据了解,该计划深受考生和家长欢迎。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项计划吗?

夏文斌:“大学前成长助力计划”已持续13年。这一“新生引航工程”具体可落实为“六个一”,即“做一天完整家务,育感恩父母之心”“做一次专业实践,悟国家社会之需”“游一次浩瀚书海,修独立思考之功”“做一次公益活动,树责任奉献之情”“做一项体育锻炼,筑发展成才之基”“做一次大学规划,立成才报国之志”。

暑假期间,辅导员、班主任、班主任助理通过QQ群、微信群与新生建立联系,指导新生开展活动。开学后,各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大学前成长助力计划”交流分享会,每年评选出百余篇优秀实践报告和优秀读书笔记。每届新生都表示,这项活动帮助他们在知、情、意、行中拓宽视野、培养能力、培育家国情怀,为顺利开启大学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础。作为高校本身,我们也希望更好地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扣好大学的“第一粒扣子”。

《高校招生》:学校自建立以来,一直坚持“贸大特色、贸大精神、贸大情怀”的通识教育体系。作为一所以财经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学校在推进通识教育体系的工作中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夏文斌:我校人才培养突出“复合型”和“国际化”两个特点,所有专业都有“财经”“外语”的基础课程,形成“外语+专业”的复合培养模式;学校还实行辅修专业和双学位教学计划,辅修专业几乎覆盖学校所有专业,主辅修同学一同享受全校最优秀师资,学生修读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和自由选课机制,给予学生更多发展机会。国际化也是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在师资、校园、课程等方面都贯穿“国际化”的理念。学生在校期间有诸多机会出国交流交换,每年组织的暑期国际学校课程,会邀请百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来校开设英文学术讲座。学校每年都会推送学生到联合国、欧盟、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开拓国际视野。

同时,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为财经外语类高校加强通识教育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经验启迪和改革范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新文科”理念为引领,持续推进通识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001年,学校开始实行弹性学分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重塑与弹性学分制改革配套进行的课程体系,分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等。2015年,学校明确提出加强通识教育,在公共基础课程基础上,建设通识通修课程。从2017年开始,学校以新文科理念为引导全面启动通识教育改革工程,至2021年,共建设核心通识课程34门,选修通识课程79门,引入第三方M00C平台,遴选符合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的300余门网络通识课程。

第二,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构建与宽口径、厚基础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通识教育体系。学校积极构建“四史”教育与国家治理、文化传承与经典选读、世界文明与全球视野、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五大核心通识课程模块,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四史”教育列入核心通识课程。

第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通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发展潜力。学校着力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建设,增强学生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同时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输送大量学生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实习或任职;为中非合作论坛、APEC领导人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端主场外交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志愿服务,以激发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无限可能。

《高校招生》:我们知道,早在2013年学校就设立了“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本科项目。在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您也表示学校要推进和优化涉外法治等国际组织实验班的人才培养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这一人才培养背后的理念以及实施成效。

夏文斌:不论是“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还是“涉外型卓越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都是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向国际组织培养和输送人才。早在2011年学校获批“涉外卓越基地”之前,法学院已于2008年创办本科“国际化特色人才实验班”,到2014年为止共开办了7届。2015年秋季开始转为设立“涉外型卓越经贸法律人才实验班”(卓越实验班),每年公开选拔30名左右的本科新生,独立建制、综合培养,至今已7年。

因为涉外法治人才为高素质人才,因此卓越实验班因循“优中选优”的理念,通过精选课堂教学和拓展实践性教学,实行“精英化”培养。具体来说,法学院首先为卓越实验班设置了以全英文专业课程和经贸实务课程为特色的独立培养方案,以外籍教师和海归教师为授课主力,强化学员的专业英语水平和法律实务技能。同时,以国际学科竞赛为涉外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平台,鼓励实验班学员积极投身六大国际赛事(Jessup、VisMoot、FDIMoot、JHJMoot、PriceMoot和ICCMoot),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从培养效果来看,根据目前三届卓越实验班学员的毕业去向,国内读研和海外深造学生多被国内外知名院校如北大、清华、牛津、纽约大学等录取;直接就业的相当一部分落户于高纬绅、美迈斯、伟凯等国际知名律所的在华机构。此外,卓越实验班中有若干学员在深造后,成功获得相关国际组织的实习和就职机会,成为全校范围内高质量输送国际组织实习和就职的优秀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交叉融合 “优益求新”世界范

《高校招生》:通过学校历史发展,我们了解到,几代贸大人,从无到有、从优到精,打造了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金融、工商管理、商务外语等优势学科。目前,学校也正在积极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请您介绍一下学校优势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学科发展的着力点。

夏文斌:学校在经管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下,优势特色专业突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是获得A类数量最多的财经院校,如经济学类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点,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经营技能的专业人才;工商管理专业是全国最早通过教育部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协会专业认证的专业,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2%〜5%;法学专业为我校国家级重点学科,旨在培养基础雄厚、特色突出的法律精英人才。

学校学科发展一直紧跟社会需要。作为未来学科发展的增长点、学科建设的着力点,学校也致力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目前,学校“数字贸易”学科已被列入北京市首批高精尖学科,同时校内培育了“互联网与法律治理”和“国际传播”两个校级交叉学科。

未来,学校将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抓手,推进新文科建设集群联动,依托开放型经济学科群的优势特色,聚焦新兴技术和国家急需领域,做实新兴交叉学科。同时,培育和加强包含“数学”“信息技术”“文史哲”在内的基础学科建设,即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数学”“信息技术”为支撑,“数据价值”“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外延的学科生态群落。继续实施人文社科基础学科平台(二期)工程,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学校拟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

此外,学校还将建好用好“数字经济实验室”,通过高性能计算、深度数据挖掘和开放式云服务,引领、带动学科交叉融合,并依托“数字经济实验室”,成立数字经济学院,鼓励不同学科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这些举措也将为教师科研、学生个性化学习、高水平智库提供数据支持。

《高校招生》:2021年8月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分校(UIBE-ISRAEL)启动仪式在以色列佩塔提克瓦市和北京线上线下同步举行。请您介绍一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色列分校(以下简称“以色列分校”)的建立初衷,将来会在哪些学科加强合作?

夏文斌:开展务实可持续的境外办学项目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外教育与人文交流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学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以色列作为科技强国、创新之国,是我国高教、科技界与外界建立深层次联系的理想之地。因此,我们选择在以色列成立分校。

以色列分校的建立依托学校以经济贸易为特色的学科优势,结合以色列前沿的科技与创新发展基础,实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国际化的教学模式、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跨文化的教学体验融合传递,是为国家培养国际化、跨专业、复合型、知华友华经贸类高素质人才的创新之举。目前,以色列分校已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下一步计划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关系等学科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未来,以色列分校将成为中国大学“一带一路”走出去的示范性成果,以及未来引进、开发以色列先进科技的窗口。

智库献智 “聚力开放”惠发声

《高校招生》:据了解,学校为服务国家战略、解决国际问题打造了一批高端智库,涌现出了一系列优异成果。此外,学校的中国WTO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请您介绍一下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学校是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的?


夏文斌: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道路上,学校长期坚持学术研究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意识,强化学术研究的国家战略导向,且密切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学校以“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为统一智库平台,在研究聚焦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直接相关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对外贸易多元化、“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全球价值链、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的重大课题开展持续性攻关,形成学校智库的特色优势和品牌效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发挥智库优势,84篇研究报告获得教育部、北京市等相关政府部门批示或采纳。

在校内智库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学校整合研究力量,统筹深圳、青岛、成都、海南等四个研究院优势,推进国际合作发展学院建设;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与国际智库保持联系并加强交流与合作;借助“暑期学校”“国际文化节”、国际高端会议以及国际组织任职等,及时发出贸大声音;加强与国家各部委政研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紧密合作。

未来在复杂形势下,学校智库建设更要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就WTO改革、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开展研究,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力量。

时代同行 “一把手”工程抓就业

《高校招生》:“进惠园,学成全球商务兵法纵横世界问天下;读名校,炼就中外交往才能穿梭国际看未来。”是激励贸大学子成长成才最响亮的口号,而分布在各行业、各领域20万优秀贸大学子已是最好见证。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和悉心指导。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都做了哪些工作?

夏文斌: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了“稳就业”和“保就业”的目标。这一目标实现的背后,集聚学校理念以及相关工作者的智慧与心思。

第一,学校树立全周期人才培养质量观,秉持面向“为未来培养”和“归零增值相融”的教育理念,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不仅将生涯规划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还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纳入必修模块课程。此外,还通过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团”,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开放日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观念。据统计,学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实习实践等就业活动参与度达到100%。

第二,学校与普华、宁波银行等企业合作举办“企业课程”进校园活动,各业务部门一把手亲自讲课;与中粮、中信证券、华为等70家世界500强或者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就业实践平台。此外,学校还举办“逐梦青春、与时代同行”系列活动,邀请在华为、中航工业、新疆等国家战略行业和战略地区工作的校友分享经验,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

第三,主动应对新形式新变化,以更充分就业满足学生需求。学校线上线下招聘同时进行,秋招、春招每周都保证至少举办一场双选会,做到让毕业生不出校园即可直接与500强企业面对面交流。据统计,学校每年有30%的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签三方的毕业生平均每人拿到5个以上offer,毕业生薪酬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高校薪酬排行榜前茅。

第四,下最大力气开拓就业市场。学校引进8000余家用人单位进入学校就业系统,提供就业岗位超过7万个,岗位数量与就业人数比为17:1,为毕业生提供了学科专业契合、符合就业期望、职业发展稳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以更高质量就业服务国家新发展需求。每一年毕业的贸大学子中,都有百余人放弃优厚条件到西部基层建功立业,还有一批批支教团成员心系家国奔赴边疆,把青春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

70年来,学校先后培育了二十余万优秀学子。世界上凡是有贸易往来的地方,都有贸大人的身影和足迹。他们活跃在经济、贸易、法律、国际事务等众多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我们也希望更多优秀学子“进惠园”,收获“纵横世界问天下”的真本领。


《高校招生》:通过您的介绍,让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也进一步了解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就业举措的亮点、成绩,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