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管理世界》:(洪俊杰)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学科范畴和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 2022年06月13日 编辑: 采编部

《管理世界》:(洪俊杰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学科范畴和理论内涵

(来源:《管理世界》2022年第6期)

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漫长、曲折而又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经济贸易展开了新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开放型经济”的概念是在我国十四届三中全会中被首次提及,之后在党的历次重要报告中都有提及,并不断发展完善。在党的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指导和引领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理解当下并指导未来的开放发展,需要我们把成功经验和有益实践进行提炼并学理化、学科化,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重讲好“中国开放故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运用新发展理念,探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其实现路径。应不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放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学应具有全球普遍意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开放型经济学要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打破西方传统国际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的框架与囿限。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扣目标和问题,围绕“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型经济”、“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等重大命题,系统梳理并全面展示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和知识体系。

(一)为什么要建设中国开放型经济?

要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进行归纳,并立足于国情和实践,回答“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马克思、恩格斯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国际经贸的内在关系。列宁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下国际经贸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中国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国际经贸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

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这是贸易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西方传统理论,包括重商学派、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论、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等对此都有阐释。这些理论注重从收益角度出发,探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现代国际贸易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范围扩张紧密联系的,“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在世界市场的作用下,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关系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无疑提高了各国的生产效率。关于国际贸易对于经济的循环和扩大的作用,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马克思有很多论述(裴长洪,2022)。

从实践上看,开放型经济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放的空间布局不断拓展、开放的行业领域不断扩大、开放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的推动下,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之一。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也有利于树立各国对国际经济贸易的信心,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

(二)建设什么样的开放型经济?

西方传统的贸易理论基于理性人假设,描绘了一幅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全球经济增长、所有国家都从中获益的美好画卷。这些理论普遍强调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和自由贸易,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忽视了生产关系和历史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且矛盾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重视对不同历史阶段及其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的分析,这是我们进行重大决策的基础。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不够平衡、不够充分、不够安全、不可持续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建设一个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不同于西方倡导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互利共赢”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价值观,是我国和平发展战略、维护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多元平衡”体现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系统观,强调要坚持统筹进口和出口、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沿海和沿边开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等等。“安全高效”强调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底线思维,要求加快培育我国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增强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应通过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开放型经济也应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发展条件的约束和限制,我们允许一部分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出了成功的一步。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上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形成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存在明显的“赤字”,国际规则明显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数字贸易、全球价值链、绿色发展等新的进展尚未在经贸规则中得到应有体现。世贸组织改革迫在眉睫但又举步维艰。我国在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实现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通过解决长期困扰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跨境基础设施问题,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极大地促进了共建国家融入全球经贸体系,为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

我们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推动对外开放,党的领导确保了开放型经济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我们注重市场和政府的“双轮驱动”,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渐进式开放管控风险,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1.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

在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注重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跨境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有利于充分激发微观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产业提升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关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西方经济学关注的焦点,形成的有影响力的理论包括守夜人、弥补市场失灵、强化市场型政府等。与新古典经济学普遍认为的二者是互斥的关系不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中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极大促进了我国的开放发展。

2.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为我国的对外开放解除了思想桎梏。改革开放初期,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理论推动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迈出了我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的坚定一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后外向型经济占比逐步下降。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要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又一次重要飞跃。我们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构建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3.先行先试与渐进式开放

先行先试和渐进式开放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一大法宝”。实践证明,在对外开放中实行“先行试点—积累经验—成熟推广”的模式,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路径。先行先试通过赋予先行主体优先发展的优势,推动其快速发展。之后通过复杂的产业链关联,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全国范围的开放实践。不同于国外的特殊经济区域,中国经济特区制度内容更加丰富,是世界开放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当前,自贸试验区(港)是新的重大举措,担当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试验田”和进行压力测试的重要使命。

4.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同样具有普遍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要不断地推进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积极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一是实施“更大范围”的开放。持续优化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不断推进先行先试和复制推广工作。在坚持对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二是“更宽领域”的开放。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序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三是“更深层次”的开放。要稳步拓展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要从被动的“规制跟随”向主动的“规则引领”转变。

具体来看,要回答好“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这一重大问题,还需要驾驭好开放型经济的“三驾马车”: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金融。要深入总结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的成功经验,并找到实现贸易强国的可行路径。支撑我国外贸快速发展的传统优势逐渐式微,要顺应全球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构建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巩固并提升我们在全球经贸网络“共轭环流”中的枢纽地位(洪俊杰、商辉,2019)。要探寻中国高质量引进外资的机制,保持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强大吸引力。同时构建中国特色的对外投资理论,为打造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提供指导。要对我国金融开放风险、开放领域、开放次序、金融监管等进行深入研究,回答“怎么进行金融开放”的问题。

最后,中国开放型经济学也要直面挑战,分析一些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理论阐释、应对策略以指导未来实践。包括但不限于中美经贸关系、数字贸易、开放与创新、贸易与气候变化、开放与安全等。需要综合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工具,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论证,找到影响的机制和实现的路径,回答怎样建设开放型经济这一重大问题。

原文刊发:

高培勇、樊丽明、洪银兴、韩保江、吕炜、白重恩、洪永淼、蔡继明、寇宗来、黄群慧、刘元春、刘尚希、杨灿明、龚六堂、刘守英、陈斌开、郭凯明、金碚、李曦辉、刘秉镰、陆铭、洪俊杰、刘锡良、陈诗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管理世界》,2022年第6期,第156页。


附原文链接

《管理世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https://article.xuexi.cn/not-found.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