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董秀成)水电告急!如何保证水电大省电力供应?

发布时间: 2022年08月22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8-18

入汛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成,最高气温接连突破历史极值。当前,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7~5.7米,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6省(直辖市)耕地受旱面积已达967万亩,83万人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四川,15个地市严重受灾,遭遇了罕见的“三最”局面冲击: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水量和最高电力负荷,不得不大范围限电。

重庆,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嘉陵江被晒成“嘉陵工”。

素有“千河之省”称号的电力大省四川却出现了用电缺口,不得不对工业用户进行限电。

8月16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联合下发《关于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的紧急通知》。

武汉也传出消息称,受到长江罕见低水位影响,武汉以及湖北多个地区,开始采取小规模限电措施。

尽管全国多地区实施限电措施,但以四川、重庆最为严重,归根结底在于这两个地区的电力供应结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对于这些水电大省来说,水力发电是其主要电力来源,但是也有火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等。在这些地区的整个电力系统中,并非仅仅依靠水力发电,但是在如今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水资源出现短缺,导致水力发电量出现下降,势必会对电力系统平衡造成影响,发电量快速下降,导致供电紧张。

董秀成表示,保障电力供应需要系统协调。一方面需要通过电网调入外省电力,这应该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另外一方面,需要果断采取措施,增加火力发电量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必要时需要限制部分高耗能产业用电量,确保民生和关键用电部门用电。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中国市场分析师魏汉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为四川是传统的电力输出省份,如果其电力不足,没有很多的解决办法。四川和陕西(即西北电网)有高压联网,可以从陕西调入电量,但也需要取决于西北的电力富余程度。另外,国网希望建立一条新的特高压线路给川渝供电,但仍在前期准备工作中。

“从新疆修特高压和本地安排虚拟电厂或需求侧响应,以及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四川摆脱水电依赖最成熟的解决路径。”魏汉阳说。

多省严重依赖水电

水电是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的电力。董秀成表示,开发利用好水能资源是增加能源供给,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我国水力资源分布西多东少,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水力资源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最高,然后是中部地区,而用电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占比最低。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了解到,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超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全国水力发电量排行前七位的省份依次是四川、云南、湖北、贵州、湖南、青海、广西,发电量前三位分别达到3531.4亿千瓦时、2716.3亿千瓦时、1531.5亿千瓦时。 四川、云南、湖北作为我国三大水力发电主力省份,三省水力发电量占全国的2/3左右。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云南横跨长江、珠江两大流域,而湖北有三峡大坝这一世纪水利工程。

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0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稳居全国第1位。

同样作为水电大省的湖北和湖南,今年1-4月份,水力发电量分别占据40.24%和33.28%。

四川以往每年夏季都是丰水期,多余的电基本都外输到以江浙沪为主的华东地区。经济大省广东、浙江、山东、江苏4省每年来自省外的支援电量巨大,其中不少源自于水电。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副总工、”双碳“研究中心主任赵璐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湖北今年水电来水不行,目前天气持续炎热,电力供应也很紧张,省内煤电全部开机,外来直流大功率送电,光伏午间顶峰,水电晚上替代光伏来维持供电,全省炎热少云,光伏出力良好,基本可以有60%的出力顶峰。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此前表示,类似今年这样的高温酷暑,在以后夏季出现的频率可能较高。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事件将成为一个常态。此外,今年高温天气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这种特征在未来可能也会越来越显著。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面积的极端高温天气或将同时影响跨省跨区送电的送端和受端省份。记者注意到,如今东部沿海地区限电现象正在蔓延。

8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发布节电倡议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带头节电、工业企业严格科学用电、加强公共场所合理用电、提倡家庭生活节约用电。

浙江省也发布了节电倡议书,并根据用电缺口实际情况,启动了有序用电措施。

有行业机构称,安徽省的独立电炉设备、部分铜生产及加工企业因限电停产;江苏常州、南京、南通等地的铜加工企业也受到一定影响。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7月以来,整个西南地区降雨普遍不佳,同为水电大省的云南、湖北、贵州等省份也面临水电供给冲击,此外水电西电东送电量规模庞大也意味着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保供对水电依赖程度较高,来水偏枯可能导致水电送出省的外送电履约执行可能存在问题。后续如果出现水电出力能力持续恶化或者高温天气等的负荷扰动,缺电问题可能在水电大省及沿海省份蔓延开来。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四川缺电已经对沿海造成影响了,但影响不会很大,因为中国的水电比例只有18%,送入东部沿海的水电占比又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整体影响不会特别大。

魏汉阳表示,目前沿海省份缺电局面暂时还不急迫。送出电力不会急剧减少,而且受电方还是有本地煤电兜底的。

中信证券研报也提到,今年以来国内整体用电需求偏弱且火电在电价上涨后发电意愿增强,预计本轮水电供给冲击对电力保障的冲击将弱于去年。极端天气频发,也意味着能源清洁化刻不容缓。

如何保障水电大省电力供应?

水电大省电力如何保供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崛起,成渝等地的用电需求持续攀升,未来用电缺口将逐年扩大。

为保障电煤供应,四川政企协同促进火电存煤,截至8月13日,全网存煤215万吨,同比增加145万吨、增长超两倍,保证了火电稳发满发。

煤炭是能源保供的“压舱石”,现在上马建设火电厂会起到效果吗?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跃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四川如果上马很多火电厂,可能会面临收益不达成本的问题,今年由于极端高温情况河流来水很少,如果明年来水很多,火电厂就会闲置。这一做法没有经济性,而且也不符合国家“双碳”目标严控煤电的举措。

当前,各地加大了对川渝电力支援力度。8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表示,将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组织跨区跨省余缺互济,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区电力供应。

目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富余电力全部输送至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对四川已按最大输电通道能力实施了跨省跨区支援,所有电力入川支援通道满载运行。同时,增大水电留川规模,大幅削减四川低谷年度外送计划电力。

董秀成指出,从电网来说,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全国一张网,跨省调动电源需要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密切合作,协调电力流向,这也是电网常态化工作。在其他省份,可以根据需要和电网调度需要,增加火力发电量。从现有国家能源运行调节能力来看,积极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措施,总体上可以保障电力供应基本稳定,不会产生更大的严重后果。

四川加速建设特高压电网,增强省内省外输电能力刻不容缓。记者注意到,此前《四川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川渝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建设,本质提升四川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此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这一条路可行吗?

2021年末,四川全省风电装机达到527.3万千瓦,占发电装机容量4.6%,并大力推进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2021年末,光伏装机达195.9万千瓦。

魏汉阳认为,新能源能够增加部分的出力,但可控程度不强,需要配合较大体量的储能设备才能协助稳定出力。

林伯强指出,新能源目前比例很小,起不了太大作用,用来做保障不太可行,主要还是要靠火电。

王跃峰则认为,水电大省要想摆脱水电依赖,还是要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虽然四川盆地的光伏资源几乎是全国最差的,但是川西地区光伏资源和西藏一样很好。对于湖北、贵州、湖南来说,相对于风电而言,也是大力发展光伏资源为宜。

虚拟电厂是解决电网尖峰负荷最经济的选项之一。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尖峰负荷拔高且短暂,为保障更经济地实现电力供应,需求侧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水电大省实现虚拟电厂的路径如何?

魏汉阳认为,虚拟电厂和需求侧响应是水电省的一个出路,但前提是有逐步成熟的负荷集聚商,把一些能减量的用户聚合起来,才能形成必要的规模。

“虚拟电厂目前还是一个新概念,主要解决分布式能源发电并网问题,核心是通过现代智能化网络手段将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可控负荷以及电动车作为一个系统,实现电能的优化利用。这是电力系统未来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尚未成为主流,即使想建设这样的系统也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不可能用于解决急迫的现实问题。”董秀成表示。

董秀成认为,这次出现较严重的水力发电短缺问题,是一次重要警示,让今后电力体系建设中更加重视电网智能化的自我优化和调节功能,让发电、输电、储电和用电单元形成一种可以自动优化和调节的大系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附:原文链接

水电告急!如何保证水电大省电力供应? - 21财经 (21jingji.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