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直播间:(屠新泉)中国产业链外迁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编辑: liyuqing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直播间 2022-12-5)

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接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直播间《CRUP大家谈》邀请,对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和《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主任王碧珺,畅谈我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如何重塑竞争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Q1.为什么要关注产业链外迁的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力产业链外迁?

屠新泉教授首先对徐奇渊团队新书《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的出版表示了祝贺,并认为产业链重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几年大家都特别关心全球产业链的重塑,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产业的大国现在也出现了产业链外迁的现象。屠新泉教授表示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是一个经济现象,中国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说是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受益者,我们的很多产业就是从其他国家转移过来的。我们曾经有个概念叫“雁型模式”,当时尤其是在东亚地区以日本为首,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是亚洲四小龙再到亚洲四小虎,然后才是中国。这个过程就是产业链转移的过程,其基本经济因素就是比较优势,因为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应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产业之所以外迁是因为一国的要素禀赋适合更高级的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相应的原有要素禀赋所适应的产业就需要调整并转移到其他的国家和区域。总的来讲就是,随着一国的产业链升级,该国过去一些旧的产业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国家,或者说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低级的国家,所以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经济现象。而且从过去的规律来看,大部分国家转移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快的,一般来讲当一个国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10至20年左右就差不多要进行产业转移了。实际上中国的产业转移已经很晚了,我们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到了最近这几年大家才开始关注到中国出现这种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大的产业链调整或者转移现象,所以其实我们已经把这个产业留了很长一段时间。那之所以留这么长时间,这个当然后面还会讨论,跟我们本身的体量规模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总的来讲,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的经济现象,我们没有必要去太紧张。当然产业链转移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比如产业空心化的问题,现在其实很多的发达国家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像刚才提到过的日本、美国、英国其实都面临这样一个现象,但至少中国目前来说并没有这样的担忧。

现在我们之所以对产业链转移这个问题有点警惕或者担心,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的产业链转移有很大的非经济因素。美国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用一些外力去迫使企业发生产业链的转移。比如2018年中美之间发生的贸易摩擦,美国通过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迫使在中国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调整,企业可能要把自己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才能规避美国的关税,这就是一种非正常的、非经济的因素。所以对我来说更关切的其实是贸易政治化所产生的产业链不正常的转移。还有一种非人力的因素就是新冠疫情。新冠疫情确实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破坏,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因此就不得不重新布局产业链。可能之前产业链更多的集中在中国,因为中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现在它需要顾及本地供应的安全,因此就需要转移回本国或者其他国家来分散风险。这些实际上不是人为因素也不是经济因素,这种转移是以经济效率为代价的,因此是一个不得不的取舍,如果这种因素过重的话对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

 

Q2.中国留住产业链的优势有哪些?

屠新泉教授认为,中国留住产业链的优势是非常多的。美国打贸易战利用的武器就是美国的市场,但是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市场一点也不比美国小,而且追赶的速度非常快,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基本已经相当了。所以对于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来讲,要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就要靠近中国市场,这样才能够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很多外资企业被问到是否转移或者撤资都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随着我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增长潜力也比美国大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吸引力和比较优势。我国的第二个优势就是全产业链,我国制造业基本上是全产业链,相配套的生产性的服务业也基本是全产业链。所以企业想生产一个产品,在中国基本都能买到,当然从中国的进口来看,我国仍然还需要进口一些原材料。所以说这个是降低成本非常大的一个优势,或者说这是一个范围经济的因素。由于我国整体的规模比较大,规模经济的因素非常强,因此成本优势即使在面临一些关税和其他因素干扰时仍然还是很高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产业链其实已经在不断升级了,这两年的升级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从出口结构看,国内的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是非常显著的。从贸易来看,我们的加工贸易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这也就说明我们产业在不断的升级。我国人力资本优势的不断积累,实际上是推动产业升级非常重要的因素。虽然我们劳动力成本在不断提高,我国普通工人的成本可能是印度、越南等一些国家的好几倍,但是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比他们强很多,所以我们国家工人的素质可以满足一些比较高端的制造业的需求。总体来说,我们的成本虽然增加了但同时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因此也克服了一部分成本的上升,所以我对中国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Q3.如何看待我国现在消费比较疲软的态势?

屠新泉教授表示,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确实一直占比不太高,其中原因也有很多,因为我国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起步,而且中国的文化普遍来讲都比较节约,节约以后积累的资本再进行投资,所以消费倾向总体来说比其他国家要低一些。但这一现象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是每代人之间也有代际差异,年轻一代肯定比他们的前辈消费倾向要高很多,所以消费在过去这几年占GDP的比重贡献一直在增长。但这几年消费受疫情冲击比较大,所以呈现较为疲软的态势。还有一点就是房地产的因素,我们一直将房地产作为一种投资,但实际上有时也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消费。买房占支出占消费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再加上前几年房地产价格迅速的增长,所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另一方面房地产也可以形成一种财富效应从而刺激消费。因此这两年房价较快的变化,对消费者的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然影响社会支出能力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收入。从这几年的变化来看收入的占比和比例都是在不断提高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地去完善,包括通过二次分配、社保制度的调整等来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财富中的比重,这样大家就有更强的意愿和能力去消费。另外,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有一些是用来投资了,比如建设一些机场、铁路、公路,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支出。或者说我们生产了很多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在其他一些生产或者投资活动中被消耗掉。所以消费和投资的问题也不能完全对立起来,现在很多人都在讲消费才是更重要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处在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所以产出和获得的财富还是要去不断积累我们的有形资产。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房屋,这些未来能够产生生产率提高的投资支出仍然是很重要的。

直播期间屠新泉教授还就“产业链向邻国外迁”,以及网友关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以及“碳中和因素对产业链外迁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在对谈的最后,屠新泉教授就中国政府如何在产业链重塑背景之下巩固和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做了一个总结。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的诸多干扰中国要保持定力,要有充足的信心。我们要凝心聚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从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验来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其次面对产业链的转移,特别是一些由于地缘政治而发生的不正常转移,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开放,我们要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和进步。

 

附:直播回放链接

https://v.douyin.com/h8xvjMV/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