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媒体贸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赵崔莉、辛颖颖)共享中华民族龙年春晚的文化盛宴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1日 编辑: 艺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3-04)

一台精彩纷呈的央视春晚,一场全民的文化视听盛宴。自1983年起,央视春晚已经陪伴亿万中国人度过了四十二个除夕之夜,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央视春晚,已然成为中国人的春节习俗。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采用“思想+艺术+技术”传播方式,遵循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对于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彰显中华文化自信

  围绕“龙”这一生肖属相,龙年春晚的文化自信于中华民族深刻的内在精神底蕴。2024央视春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自公布以来就广受关注,独具特色的生僻字迎来了“第二春”。“龘”字抓人眼球,兼具艺术之美与意境之美的“中式美学”特质。就艺术美而言,“龘”字采用作为中国篆刻艺术中具有均匀对称、端正平衡的“国朝官印”的九叠篆字体,具有平整规矩美。就意境美而言,“龘”字由三个繁体的“龙”字组成,《康熙字典》中“龘”注解为“音沓。龍行龘龘也。”生动形象地呈现了群龙腾飞的场景,具有形神兼备美。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既代表君主的权威和正统,又代表百姓的福祉和丰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寓意。

  作为我国文艺创作成果的重要窗口,龙年春晚的文化自信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运用DT和投影技术,以南北方面食文化为亮点展示中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健康到到令》以八段锦为基础,舞台虚拟熊猫一同运动,在一招一式间展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医养生方式。汉唐宋明传统纹样秀《年锦》在古装大秀中向观众展示中华传统纹样变迁史,演员的服装设计参考《列女仁智图》尽显东方美学风韵,绚丽的舞美设计锦上添花。《咏春》舞剧,一步一拳尽显精气神,以舞载武,呈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这一中华武术文化。歌曲《龙》一句“龙在天,生生不息的图腾,就是一张张你我的脸……”拉满新春龙年的氛围,紧扣龙年春晚主题。

  春晚,是中国人除夕的精神年夜饭。除了提供娱乐节目带来欢乐,更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共享,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每个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归属。

  秉持开放包容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全国人民大联欢之际,中外优秀文化因子碰撞,激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浪花飞扬。

  春晚以开放的心态向世界讲述春节的故事。歌曲《晒share》在现场演唱的基础上,运用LED屏与3D技术,与来自柬埔寨、俄罗斯、意大利、哈萨克斯坦、泰国、美国、德国、匈牙利、南非等68个国家和地区网友进行跨时空、交互式的“联屏”表演。网友们表演的是参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发起的挑战,即灵感源于“龙的身姿与气势”的龙年主题舞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走向世界。

  春晚以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美人》(BELLE)节选于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改编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法艺术家在央视春晚共同演绎抒情婉转的旋律与细腻动人的歌词,两国人民契合的音乐审美超越时间、超越距离、超越语言,使这场法国精品文化剧目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在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和中法文化旅游年等活动的推动下,中法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作为中外跨文化交流的舞台,春晚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春晚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中邀请世界,共襄盛举。

  振奋中华儿女龙马精神

  春晚引领传统文化新潮,诗词文化闪耀千年古都西安。本次春晚最出圈的节目,莫过于西安分会场进行的《山河诗长安》。节目结束后,“西安分会场赢麻了”的热搜词条迅速攀升至榜首,成为观众们津津乐道的焦点。《山河诗长安》以诗仙李白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为主线,串联起铿锵有力的陕派说唱、灵动轻盈的水袖表演、耳熟能详的唐诗诗句等传统文化元素,给观众以前所未有的春晚文化体验,是本次春晚守正创新的典范。

  春晚古今穿越与对话体现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先进的XR技术与VP技术,春晚节目成功地打造虚实交互的空间,使观众与李白同看舞狮舞龙、同饮西凤酒、同看不倒翁旋转、同赏秦腔秦韵、同听鼓乐齐鸣、同吟千古名篇……他挥毫泼墨,激情澎湃地朗诵着诗篇,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大唐,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诗在,长安就在;文化在,民族就能永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李白一句“君不见”,全体齐声朗诵《将进酒》,在“与君歌一曲”中激发观众深深的中华经典唐诗三百首的文化记忆、增进文化认同,使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春晚是传承中华文化、维护民族团结、鼓舞人民精神的中华儿女一家亲的盛会。新春龙年,春晚为全球华人送上温馨的祝福,彰显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它承载着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的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的拼搏干劲和鱼跃龙门的无畏闯劲,坚定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信心,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而凝聚精神动力。

 赵崔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辛颖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原文链接: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03/t20240304_5736668.shtml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