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度报道

[特稿] 校庆60周年 经贸学院人物专访(石玉川)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22日 编辑:

石玉川老师:以苦为舟,助我遨游

口述者:石玉川

采写者:吴进、梁梦姣

【人物缩影】

1981年石玉川老师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毕业,其后留校任教。任教其间,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赴美国西东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之后石老师又被选拔参加“1988年日本项目,赴日做短期访问交流。现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多年来从事国际贸易法律惯例与实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要著作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惯例及案例》、《国际贸易方式》等。

【口述前记】

1963年,石玉川老师从河北农村来到对外经贸大学读书。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由于红卫兵等学生潮运动,学校被迫停课。在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对石老师影响深远。采访中,老师讲的投入,声情并茂,仿佛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而我们作为倾听者,仿佛感受到老师当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并深深被他那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打动。作为学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老师的人格魅力。

【口述资料】

我在贸大英语能力的提高

1963年,我考上贸大,主修外贸经济。那时,我其实是从零起点开始学英语的。一年以后,中法建交。这在中国的大学中掀起了一场学外语的高潮。我们学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专业名称做了改动,当时学校的两个系中的外贸翻译系改名为外语系,包括一系—英语系,二系—小语种系。而另一个系,外贸经济系,当时招了7个班的学生,一个班是俄语班,其它6个班是英语班。为了迎合社会的需要,学校就把有两个英语基础的班里的学生转到了外语系一系,以扩大英语系的生源。另外,学校还从每个班抽出了两三个外语基础很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外语师资班,配上学校非常优秀的老师,重点培养,我那时有幸成为了师资班的学生。

当时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也很好。在“外语热”的背景下,学校提倡“听说领先”的学习方法,即把口语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具体表现为号召同学尽可能用外语交流。这一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非常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学生们也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时,每个同学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本,里面记有外语单词、词组等,一有时间就会拿来念。我们的老师也很负责,尽其所能,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而且班级之间的交流也很多,甚至还有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学校的外语教学成绩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提高。大三的时候,班上就有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去广交会现场做翻译了。后来我校确实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有的在联合国担任同声传译,也有的在外交部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翻译,还有的担任中国驻美大使。

大风大浪中历练自我

1963年华北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这场水灾可以说是百年不遇的。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没,天津的安全也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为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也参与了抗洪。可是,有一次,我不小心掉进了深水里了。因为不会游泳,我在水里挣扎了很久,喝了很多水,差一点就“牺牲”了。幸好,被人发现,救了上来,捡回了一条命。经历了这次生死关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

1964年,毛主席号召人民到江河湖海中游泳,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学校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了游泳课程,教授学生游泳的技能。当时我们学校还位于西郊紫竹院西(现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面积小,设施差,没有游泳场地,这些都给游泳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即使这样,我还是坚持完成自己的决定,尽力学习游泳。那时,我们经常在学校南面的一条小河沟里(实为周围农民灌溉的水渠)练习。水很清,河很浅,河最窄的地方大约有45。会游泳的同学能很轻松地浮在水面上,可是像我这样不会游泳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因为河底有很多垃圾、砖块,甚至还有碎玻璃。所以,学习游泳的过程是很艰苦的。有时候,我换气时呛到了水,于是就用脚蹬地,一不小心,就被划破好几道口子。可我,每次在医务室包扎好后,隔一天又跑去学。尽管伤口接触的不干净的河水很疼,但为了早点练好游泳,我还是忍着。总之,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学习游泳。再加上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一个夏天的时间,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1965年,北京修建了京密引水渠,班上的很多同学热心地参与修建水渠的义务劳动。我们都干得很起劲,同学们之间一起劳动,乐趣无穷。水渠完工后,的确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重要的是,我们一有空就会去游泳。我很庆幸,自己下定决心学习游泳,这让我的身体健壮了许多,而且生活也更加丰富了。后来,我还曾两度参加北京市组织的,为庆祝毛主席畅游长江而举行的“横渡昆明湖”活动呢。

【校庆寄语】

60年的光辉已成过去,祝愿母校在未来的征程中,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再立新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