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度报道

[特稿] 积淀甲子岁月 传承贸大精神:访校史馆馆长曹亚红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4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陈馗 实习记者 孙磊)92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史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半个月过去了,众多参观者在校史馆内留下了他们的脚步;他们在惊叹之余,不禁想要了解,在校史馆背后有哪些动人的故事。为此,新闻网记者对校史馆馆长曹亚红进行了专访。

气势恢宏的校史馆

领导科学决策 师生鼎力支持

曹亚红馆长介绍,我校校史馆的筹建始于2009年,施建军校长到任不久就提出建设永久校史馆,两年来校史馆建设受到了王玲书记、施建军校长等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的科学决策以及我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校史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使得校史馆建设高效、稳步地进行。20111月,学校成立“校史馆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在校史馆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咨询作用。

实物展品是校史的重要佐证和展览的重要看点,为丰富展览,校史馆通过公告、走访、慰问等方式向全校师生及校友宣传校庆,征集校史资料,在离退休工作处、校友会等单位领导老师积极协助,先后征集到沈达明、冯大同、姚曾荫等老教授的很多珍贵实物和手稿,王林生教授等老领导、老教授捐出了自己50年代所用的老教材、老讲义以及收藏的珍贵手稿;王绍熙教授等老校友捐出了自己的毕业证书、工作证等。校史馆工作人员还奔波于国际档案馆和其他兄弟院校档案馆千方百计挖掘史料,1960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这一珍贵文件是学校首次从国际档案馆查证到并展出。贸大学生刘爽曾作为大陆唯一学生代表,参加北极科考,在北极展示了对外经贸大学校旗的风采。工作人员费尽周折,终于从刘爽的母亲处找到了这张饱含贸大学子爱校热情的照片。

建设贸大窗口 体现学校特色

为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校史馆,校史馆工作人员参观了北大、人大、复旦等十几所高校的档案馆、校史馆,学习经验。在参考的同时,我校校史馆的建设特别突出了贸大特色,在对我校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记录中,着重表现了我校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对外经济事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目标,深刻体现了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贸大精神。

曹亚红馆长深情讲述

曹馆长说,作为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许多方面,走在高校的前列。20世纪70年代末,我校在大陆高校中率先派出教育考察团赴英美学习,开展学术交流,正是在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率先成立的海关管理专业、国际经济管理系、国际经济法系等学科专业;1985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对外经贸大学。在校史馆里,就珍藏有一封尼克松总统的来信——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校对外交流的风云史,永远地珍存在这里。

全面育人的基地 精神传承的家园

曹亚红说,校史馆作为贸大精神传承的物质实体,是对外宣传的新窗口,校史馆内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照片,都记录了建校历程中感人的故事,体现了贸大的精神积淀。在改革开放之初,我校著名教授沈达明就已是63岁高龄。被“文革”耽误了的他,从63岁到90岁,一直笔耕不辍,撰写了35本法学专著,极大填补了我国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著名校友高西庆在留美期间,学习刻苦,曾荣获尼克松奖学金,成为了众多赴海外求学的贸大学子的榜样。所以,校史馆又是学校全面育人的基地、培养学生大学爱国爱校精神的课堂。

60周年校庆已经过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站在了新起点上。总结过去的历史,我们满怀感慨,心存温暖。面对未来,每一个贸大人充满了希望与热情。曹亚红馆长深情地说,校史馆记录了贸大人执着于学术研究和经贸事业的故事,见证了几代贸大人的努力,浓缩了对外经贸大学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发展——校史馆必将把这种弥足珍贵的贸大精神传承下去,生生不息,成为我校发展创新的不竭原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