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近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刊发《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研究的影响》(Research under China’s personal information law),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晓洁博士为第一作者。
文章刊登于POLICY FORUM栏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下全面分析探讨了2021年1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对现在及未来跨国科学研究的影响,并对此提出政策建议。文章重点阐述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科学研究尤其是跨国研究的影响:第一,大数据研究的个人数据二次使用缺乏广泛同意(broad consent)的空间;第二,严格的目的限制原则、单独同意规则等给大数据时代的科学研究带来了挑战;第三,在中国跨境传输数据方面提出了比《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更加严格的要求。针对上述新影响与新背景,文章提出有价值、可复制的思路与建议:第一,研究者应当在跨国科学研究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二,中外各主体均可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38 条第 2 款寻求推动与中国制定跨国研究条约或根据加入共同的国际公约。第三,科研界可以结合研究的实际需求、大数据的特点等,推进形成符合大数据研究的个人信息知情同意模式(例如广泛同意,而非局限于具体同意),待机会成熟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立法建议,在科学研究尤其是大数据研究中个人数据的二次使用方面予以“权利克减”、在特定条件下替代具体同意的广泛同意,以及对目的限制原则做出更为宽泛的解释。
李晓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新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其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哈佛Global Institute Grant资助,担任瑞士Brocher Foundation客座研究员。李晓洁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科技伦理、自然辩证法等。
李晓洁(左五)和国情教育海南海口分团教师为东方市税务局党员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廉政建设培训讲座
李晓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讲中进行微课展示
附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