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正文

学科建设

[特稿] 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成共识:中心组学习引热议(二)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13日 编辑:

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成共识

中心组学习引热议(二)

编者按:37日,我校举行校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题的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特邀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李军作专题报告。李军详细解读了前不久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的背景、经过、主要指标和对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及我校2012年学科评估的总体情况。整个报告准备充分、数据翔实、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启发意义,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龙头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全校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校长助理、研究生院杨长春:听完李军主任的报告,对学校学科建设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一是我校队伍建设仍然薄弱,尤其是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仍需花大力气投入。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双管齐下,培育青年教师,引进高端人才,从而打造一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同时也应看到,高质量成果对于学科建设十分重要。学科评估更加看重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影响因子和引用次数。多产出高质量成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科声誉,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是在发扬我校国际化特色和优势基础上,继续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我校在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中学位论文这一项排名较靠前,说明我校的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大提高。这与研究生院学位办近些年做了大量严把论文质量关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比如双盲评审、严格查重、实行导师责任制、对答辩程序进行严格监控等措施的实施。三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需要全校共同努力。学科排名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系列的指标、全方位的考核和考量。各个部门一定要通力合作,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与时俱进。李军主任报告对我们学科建设人的启发很大,让我们了解了学科建设的套路和方向,我们既要正视不足,也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全校必须坚定信心,共同奋斗,争取在在下届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洪俊杰:通过李军主任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的专题报告,特别是对学科评估体系的详细解读,我们对多年来学科建设成果和差距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承担着我校国际贸易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学院将通过党政联席会、教授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形式,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围绕学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准确定定位,明确目标,抓住关键,结合学院“十二五”建设规划,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以创新为原动力,以师资建设、人才强院为手段,拓展全球视野,继续广纳人才,凝聚力量,充分利用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质量,建设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型学院,为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金融学院吴卫星:本次教育部学科评估让金融学院每一位教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学校、学科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李军主任的专题报告让我们对于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建设内容、指标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我院的学科建设规划与部署有指导性意义。学院将对目前学科建设现状进行梳理,依据指标体系逐项查找问题和差距,通过组织全院教师认真学习,直面问题,开拓思路,寻求和创新解决渠道和发展路径,并通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明确学院学科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每一位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的结合点,促进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

国际商学院范黎波:在大学间学科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景下,我校可以率先形成独立的学术语系和卓越研究团队,真正成为特色竞争的先行者。特色竞争力的基础是自由探索研究团队建设水平和能力。从顶层上说,学校需要努力提高研究资源的配置效率,让真正有能力学者得到资源,让真正有具有战略和市场需求的项目得到自助。主体方式不应该是自上而下定向分配和自下而上定向分配和少数人计划,而应该是以卓越的小规模研究团队为单元,让学者拥有相对较大的研究自主权,通过建立严格的同行评估评审(包括国内外同行)制度,鼓励自由探索,优胜劣汰。而评价研究团队的绩效,是多维而不是一维的,科学研究的前瞻性、阶段性、关联性、互补性都很强,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具有同等重要性。

英语学院王立非李军主任关于学科建设的专题报告,引起了我们对学科建设的深入思考。在2012年第三次全国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全国得分第6名,排名第10位,取得了很大进步。一是学校明确定位,很抓学科。学科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队伍是关键。学院围绕商务英语的定位,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为目标,以一级博士点申报未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分层次重点建设商务外语等二个拟北京市重点学科、和一个校级重点学科,最终目标是取得外国语言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二是汇聚队伍、打造团队。从海内外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博士40多名,形成了合理的结构,组建起商务英语、跨文化、翻译、语言学、商务外交等多个团队,凝练了方向、形成了合力。三是重视和激励科研,英语学院的国际SSCI期刊论文发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创历史新高,学术科研氛围空前浓厚,广大教师勤奋拼搏,科研成果名列前茅。通过学科评估,也找到了差距,下一步学院会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外语一级博士点具体在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和优秀论文等方面还要加强。

法学院王军: 加强法学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是法学院领导班子参加了本次中心组学习的普遍感受。下一阶段, 法学院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充实学科内涵、夯实师资队伍力量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进一步制定完善学院学科建设规划。一是要继续加强对教师的科研奖励力度,提升法学院的科研水平。二是继续保持“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思路。加强并保持国际法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强对其他学科的投入,推动学科的整体进步。三是加强高端人次引进。四是坚持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的思路。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做好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更好地推动法学院学科建设和整体实力的全面提高,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出更多的高端法律人才。

信息学院陈进:特色学科建设对于提高我校学术能力、办学质量、学科支撑和社会服务有着重要意义。服务经济与管理是我校重点建设的技术与经济管理高度融合的特色学科将支撑我校管理科学与工博士点的申报。未来几年,信息学院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按照紧缺方向积极物色并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优秀的师资团队;通过科研能力建设,力争获得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同时加强高水平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及承担研究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项目申请、国际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特色研究方向的社会服务工作,面向我国的国际化发展,承担国家部委及地方的重大课题,完成有贡献的专著、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等成果,提高学术声誉。服务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力争将服务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特色学科,形成技术与经济管理高度融合的学科发展中心。

国际关系学院戴长征:此次教育部学科评估对全国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启发:一是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学科的龙头地位。师资队伍的强弱、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的价值、社会服务的能力,都体现在学科建设的水平和效果上。学科之所以在学校有着龙头的地位,就在于上述各个方面都涵盖融合在学科之中,体现为学科的内在要求。二是学科发展有着内在规律,学科建设不能超越这种规律。学科建设一方面要依靠长期积累与沉淀,另一方面需要从事学科建设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勇前行,才能达到发展目标。三是要用学科建设统一学校管理服务、资源分配、绩效评估等各方面工作。学科建设是一个标准体系,按照标准办事,才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最终实现的是学科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利益的整体共赢。我校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才五年多时间,积累沉淀还不足,但是依靠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强大支持,清晰的建设目标和思路,以及全体政治学一级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第一次参加教育部学科评估,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未来,更有决心有能力将政治学一级学科建设得更好。

思政部李景瑜:思政部成立以来,在学科创建上做着多方面准备工作。学校明确提出了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任务,对思政部予以有力支持帮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任务纳入学校“十二五”规划,先后批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育立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创新团队立项,校领导对思政部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战略方针和措施。思政部按照学校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龙头,持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上的重点投入,努力为学科创建奠定基础。在队伍建设上,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增强了学术队伍的整体实力。在科学研究上,以科研立项带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得到提高。从校内外学科建设发展的态势和要求来说,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也越来越强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下一步,思政部将按照学科创建的重点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中心,把握我校特点和优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放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突出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主题,突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研究方向,创造条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进一步强化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为形成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奠定基础,为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准备更好的条件。

就业指导中心周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是高校学科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最终检测标准。我校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相对集中,学科特色与就业行业领域高度契合,学科声誉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很大。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增减招生计划,建立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新机制。作为学校的就业服务部门,我们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分析,做好就业市场的分析和预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凝练、专业设置与划分、培养方案的修改、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撑。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主动提出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项目。优化人才流向结构,做好“多元化”的人才布局,毕业生就业去向在地域、行业及层次上分布合理。进一步强化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外语好、专业精、能力强、上手快”的品牌特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高素质商务领军人才,努力提高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公共管理学院吕维霞:依据教育部对于学科评估的设计和初衷,根据学院目前的资源情况,学科建设的重点和特色一要进一步汇聚队伍。二要凝练方向和打造特色。二级学科学术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特色。一方面需着力提升目前现有各二级学科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整合资源,不断发掘潜力,进一步凝练学术研究方向。三要不断加强科研建设和学科建设的统一性。需要通过有力的科研奖励政策,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高层次科研产出。同时,科研的建设要和学科建设有机统一在一起,科研教学的产出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的重点和特殊进行。四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促进和保持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五要加快国际化特色建设步伐。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师生互访活动,加快落实和推进相关工作。

统计学院唐晓彬:统计学院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本科生应注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及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经济统计学专业知识,能够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统计、金融统计、贸易统计等领域的研究和实务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硕士研究生应培养掌握扎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国际视野开阔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对高端学术、技术、管理人才的需要,在财经类高校相同专业中居于领先水平。专业硕士应培养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专业技能突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博士研究生应培养掌握高深统计学理论和相关学科基础理论,深入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相关学科领域的需求,把握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具有解决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的科研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在1-2个研究方向上位居全国前列。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