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正文

学科建设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来我校实地考察

发布时间: 2009年02月25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皓月 摄影玉君)224日下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考察组莅临我校,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对我校申请设立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听取我校申报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考察汇报、参观翻译专业教学设施,并与教师代表座谈。

下午三时整,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实地考察汇报会在行政楼222会议室召开。莅临我校的专家组组长、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局副局长、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联合会副主席黄友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明熲教授,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宏印教授,中国外文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副主任、外文局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杨英姿处长出席汇报会。我校校长陈准民教授出席并致辞。研究生部主任杨长春教授、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外语学院院长杨言洪教授等相关学院领导与教师代表与会。林桂军副校长主持会议。

陈准民校长首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考察组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陈校长简要介绍说,我校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经过近60年的发展,学校已经成长为一所以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国际经济法)、管理学、外语(商务外语)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从创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国际化办学和外语人才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外语学科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外语学科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获得了多项成果和荣誉,如,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和翻译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陈校长说,我校翻译专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和高水平的师资。近年来学校更加重视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建设翻译师资队伍,引进国外尤其是欧盟的翻译培训模式,进行高水平人才培养。6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文俱佳、水平较高的翻译人才。学校对此次专家组进校考察特别重视,恳切希望专家组通过考察肯定我们的优势、指出我们的不足,帮助我校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人才培养更加专业,更快发展,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翻译人才。陈校长最后预祝专家组在我校考察顺利、愉快。

专家组组长、中国外文出版事业局副局长黄友义讲话。他说,今年全国申报翻译硕士学位培养点的高校共有50所,其中25所高校进入复审,分成4组,在本周及下周进行实地考察。近年来经贸大学培养了很多优秀翻译人才,外语教师翻译了许多作品,经常在工作中、社会上接触到。他表示,贸大从学校领导到学院领导、到教师对此次申报考察工作非常重视、精心准备,为专家组的考察提供了很多方便。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准确反映经贸大学翻译专业建设情况,共同推动相关工作。

林桂军副校长作《我校学科发展与翻译专业的地位》工作汇报。他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发展我国的对外经贸事业而建立,在我国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建校初期,我校以外贸、外语两条腿起步,仅仅围绕服务我国外经贸发展这一办学定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布局和学科领域优势。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是我校学科的四大支柱。以我国外经贸发展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导向,这四大学科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彼此支撑,相互融合,是“十一五”期间,我校建设学科布局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林桂军说,我校翻译专业依托外经贸学科优势,积极打造多种语言共同体,是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一支重要生力军。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造就了对外经贸翻译的巨大需求,我校的翻译专业以其同外经贸长期所形成的不解之缘,以其良好的语种结构,展现出突起的优势。

我校翻译专业具有优良的传统,老一代教师曾经出版第一部英汉翻译教程,参与一系列重要文件和领袖著作选集的翻译与定稿。新一代教师秉承传统,学术精湛,全方位展开国际合作,领衔欧盟高级译员培训项目,创建中韩同传研究生项目、以及其它中外语言培训中心等,目前正在筹建中美高级翻译中心。

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挑战,我校翻译专业将继续以我国外经贸发展为中心;构建完善的国际合作网络;进一步加强基础支撑学科建设;走多语种翻译集成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结构,争取使我校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成为质量一流、外经贸特色鲜明、多语合成的翻译人才培养基地。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具体汇报我校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的具体情况,包括原有基础和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充实,思路明确。

王立非汇报说,我校是我国第一批进入211工程的高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也是我国最早招收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的重点高校之一。2001年,我校与欧盟口译总司(SCIC)签订协议,联合成立《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引进欧洲译员的培训模式,中心全部采用欧盟口译员课程,中外教师同台执教,近年来,中心不仅招收中国学员,还开始招收留学生学习口译。

我校的翻译专业历史悠久,教师队伍实力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我校的廖馥君教授曾担任中共八大文件德文版翻译及定稿,陈涛教授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编写日语教材,梅兰芳的儿媳、我校屠珍教授翻译了大量英美文学名著,我校姚念庆教授是外经贸文献的翻译专家,我校张培基教授1980年出版我国第一部英汉翻译教程。这些老专家老前辈为我校的翻译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为我国的翻译事业毕生奋斗,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我校翻译师资实力雄厚,学术精湛,形成了经贸翻译和会议口译两支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国内翻译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我校拥有我国培养的第一批口译博士,此外,多人在欧盟接受过口译培训,获得欧盟口译证书。我校还聘请了多位资深翻译专家担任兼职教师。2006年,我校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及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翻译教师参加了2008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翻译大会。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的各类国内外会议口译每年有150多场。

王立非还向专家组介绍了我校翻译教学团队、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学术科研、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专家组提问。

汇报会结束后,专家组与我校领导合影留念。

下午四时,林桂军副校长带领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参观我校相关教学设施,研究生部杨长春主任、英语学院王立非院长、外语学院杨言洪院长、英语学院党总支张翠萍书记等陪同参观。

他们先后来到欧盟口译员实训室、韩语同传室、新图书馆、国际会议同传报告厅考察翻译教学实施建设情况。据了解,我校拥有多个语音实验室、国际一流的数字化国际会议同传实验室、藏量丰富的图书馆和专业资料室、便捷的多媒体视听网络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设备。口译教学设施先进,能够很好地满足翻译教学需求。学校新建图书馆中外文期刊藏书达到150万册,各类电子数据库齐全,校院二级中外文翻译图书丰富,能够满足开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的需要。

下午五时至六时,全国翻译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实地考察座谈会在诚信楼1314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由王立非院长主持。英语学院、外语学院的院领导、学系主任、教授教师代表等近40人与会。

根据专家组的提问,与会者先后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与现有的普通学位二者的相互关系、相互补充、融合,师资配备,机器翻译教室和课程建设思路,如何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强化翻译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讨。

专家组表示,对外经贸大学翻译专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特色,多年来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外经贸行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应用型口笔译人才。经过30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具有经贸特色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在与欧盟口译总司合作的口译项目中,引进了欧洲成熟的译员培训方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充分发掘现有的优质资源,延续原有的特色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