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学科建设 > 正文

学科建设

王玲书记到公共管理学院调研

发布时间: 2007年04月26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公共管理学院 稿)2007425上午,王玲书记莅临公共管理学院调研,与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进行亲切座谈,充分讨论了学院的学科定位、专业布局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会议由郑俊田院长主持,郑院长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工对王书记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王书记作了简短的讲话后,就与教师开始研讨。在近三小时的讨论中,王玲书记始终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并适时提问,与教师互动交流。最后,在肯定学院在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王玲书记重点从国家教育战略调整、教育发展形势和社会要求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要求全院教职员工进一步思考学科的定位及特色,加大人才与其他资源的投入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整合各种有效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发挥学科之间的拉动作用,以优势专业为基础加快学科建设步伐。

王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公共管理学院领导和教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的努力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公共管理是一个年轻的学院,学院下一步要进行跨越式发展,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去凝练学科与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的层次和水平。目前我校正在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贸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更高需求进行学科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争取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大学需要办出特色,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水平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科建设是大学的核心,是大学各项工作的龙头;抓好学科建设是大学党政领导班子的中心任务,推动学科建设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王玲书记强调,特色是学院的生存之路和核心竞争力,特色要体现在学科专业、代表性人物和学院文化等各个方面。我校的专业优势在于经济学与外语,特色国际化和多元化。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是首先在学科上办出特色,学科建设是带动学院各个方面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术骨干和建设学术团队。大学办学水平的标志主要在学科,如综合实力、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的“985工程”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大学、国家批准基于学科建设水平举办研究生院的大学等。教育部下一步把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作为重点。因此,学院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突出特色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特色大学的基本特色是:学科少、集中、应用性强;主要服务于一个行业或者部门;与原来所属部门脱钩以后,学校的投融资渠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造成学校的整体水平下降甚至更糟。因此,我们的办学方向,应当是立足自身特色,努力提高学科的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将学科适度扩展。在学科建设的策略问题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精品学科建设为龙头、走自强之路的指导思想。卡内基-梅隆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匹茨堡大学等,都是这类大学的典型。学院要在努力探索高水平学科点成长的一般规律,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上下功夫。

王玲书记还针对学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一、处理好学校优势与特色的关系。追求卓越,并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因此才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利用好自己学校内的优势学科,形成各个学院与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使学院在公共管理与经济学结合的基础上做出贡献。学院学科建设应该走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道路,切忌学科发展的一种模式和一种类型。二、处理好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重点建设有利于出成果,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影响。重点学科基础好,在建设规划、建设项目和建设过程中探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可以发挥示范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过程中,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延伸,有利于形成边缘学科、综合性学科甚至学科群,促进和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要抓住重点学科的建设,使之起到龙头作用,结合学校的整体布局,使学院学科重点更加突出,带动全面建设。三、处理好学术带头人与学术梯队的关系。要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搭配的学术梯队,才能在大型科研活动中合理分工、协同作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处理好自主培养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学术带头人,会带来新的学术思想、新的思维模式,新的研究领域。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质量、在于改善团队的不合理的学缘结构。把最适合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把最宝贵的资源配置到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上。

王玲书记的讲话得到全学院领导与教师的高度评价,具有重要的学习启发价值。全学院教师在座谈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学科与专业以及自身发展的信心。

郑俊田院长代表学院对王书记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公共管理学院要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根据学校的学科布局规划进行更加深入的研讨,将目前学院的学科发展目标更加具体化,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更加努力工作,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力争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