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贸大活动 > 正文

贸大活动

[讲堂] 中国的国际身份辨认:任剑涛做客贸大解析中国国际身份

发布时间: 2015年04月17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记者 李芳 摄影 李雨果中国的国际身份究竟该如何辨认?中国如何才能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2015年4月10日18:00,科研楼配楼503会议室,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国政治学、行政管理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任剑涛做客我院第八届国际风云高端论坛,以国际化视角定位中国国际身份。学院戴长征院长、徐松书记等出席论坛。

戴院长致辞

戴长征院表示,任教授是我国非常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家。国际关系、外交学和国际政治,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包括政治哲学内在的政治学理论是其水之源头、树之根须,任教授从国家身份这个政治学核心概念出发的演讲,非常值得期待。本次高端论坛的举办,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平台,一个触碰前沿信息的机会。

在热烈的掌声中,任教授开始讲座。任教授首先提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中国的国际身份辨认。确定这一主题的原因有二:第一,中国的国际身份辨认持续发生着紊乱,这种在自负自满和自我悲情之间徘徊的意识,会使在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国际形象扭曲,这对一个崛起的大国来说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紧要问题。第二,中国在内外事务的均衡性上发生倾斜。长期以来我们把重点放在内政,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内政上,这与晚清以来国家在世界体系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有密切关系。而当1978年打开国门开始改革开放后,我们急速地迈向了世界。由于GDP的迅速增长和经济总量的做大,当我们需要以一个大国的面目在国际体系中定位时,这种经济的一枝独秀式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一时既无观念,又无资源,也缺人才,更无技巧去进入国际社会。这就使我们在处理国家内政事务退居次席而要通过国际事务聚集整个国家发展资源时,陷入了一种困窘的状态。因此中国的内政外交处于一个非常失衡的状态。

任教授发言

任教授谈及他对中国国际身份的一些认识。第一,今天之所以要强调对中国国际身份的辨认,是因为背景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国际身份的辨认经历了两次过山车。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国际身份的自我辨认稳定不变,但国际辨认开始经历一次过山车。直至十九世纪中期,中国由最强的国际身份变为最弱的国际身份。这趟过山车使得我们直到1978年都是一个自我贬低的状态。跨世纪后我们开始坐另一趟过山车,今天我们正处于第二趟过山车的顶峰。我们抛弃了自卑,虽然悲情的心理底色依然存在。倘若我们今天处理中日关系仍然处于1945年的基础之上,显然太过时过境迁。这时我们应该意识到,当第二趟过山车开始下落时,是平缓下落呢,亦或是垂直下落呢?这对今天的中国是个考验。第二,中国的国际身份辨认,需要三个重要支点:国内政治、国家间政治和国际政治。其中,国家间政治指的是两国间的双边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则是多国间的多边的国际政治。第三,中国辨认国际身份对于国家政策的影响。

任教授强调,中国国际身份辨认的背景十分复杂。在如此庞大的国际社会面前,任何一个学者做出任何一个概括都无法避免以偏概全。其原因在于,理解当今国际背景下的国际社会,再来看这个国家的国际遭遇与自我辨认和别人对你的定位,再纳入历史因素,这是一项十分纷繁浩大的工程。

在介绍完背景之后,任教授转而论及导致国际身份辨认紊乱的过程。他首先从线索上下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知所措。晚清时我们不知所措,原因在于权力自私,二百多年满族人的高压统治导致我们民族变为低智商民族,从而没有意识到国家建构和每一个国家成员有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知所措呢?因为现代国家变迁的考证、认识和总结,总是被考察者的强烈的个人偏好所主导。第二个阶段,我们陷入了急功近利的国家建构的国际身份辨认。从晚清开始这种急功近利就已经出现。第三个阶段,确定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目标。

如何辨认中国的国际身份呢?任教授表示,首先要适当降低中国的国际期待。其次是褪去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学员身份。练就内功是非常关键的,要夯实现代转变的基础,给我们进入国际社会做典范的热情泼冷水。同时我们还要增强软硬实力,储备做国际领袖的资源。最后则是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塑造国际形象。

学生提问

提问环节,在场学生积极参与。来自国际商学院的一名女生针对不结盟政策提出疑问,任教授耐心解答。另一名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男生与任教授针对重建社会秩序进行深刻探讨。

合影留念

戴长征院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戴长征强调,任教授的讲座对我们国关院研究国内外政治问题,有很大启发。我们首先要学习任教授如何将核心概念厘清,围绕此概念还需运用逻辑手段将思想演绎、表述出来。其次,在研究中,确定好的选题非常重要,重大重要的选题总是引导我们朝向深入思考。

通过此次讲座,贸大学子们更清晰认识到了我们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独特性,从而深入思考中国未来的地位和持续发展途径。本次高端论坛的举办,让听众领略了学术大家的风范与韬略之才,拓宽了国际视野。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