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贸大拾忆 > 原创征文 > 正文

原创征文

[慢时光] 春逝

发布时间: 2015年05月02日 编辑:

春逝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13级 张宸

1、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把‘有限资源’做‘合理分配’,从而使‘效益最大化’的科学。”

台下的学生沙沙地做笔记。

“为什么有经济学?因为资源‘稀缺’,不仅是物质资源稀缺,时间也是稀少的,而‘稀缺’又是为什么?因为,相对于人类的‘欲望’,一切资源就显得‘稀缺’了……”

满堂学生正襟危坐,低头笔记。没有人注意到那句“时间也是稀少的”。

2、

十九岁的张爱玲——这个天才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我穿着这爬满虱子的袍子,十九年没换。在时光的道路上洋洋得意地转身倒着前行,如此便可自欺欺人地回顾经历过的种种虚幻,进而掩耳盗铃地忽略剩下的时间越来越短这个事实。

我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已经成年却仍在恬不知耻地挥霍着父母用辛劳和衰老换来的金钱,我在竭力维护着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尊严的时候却从来没想过上述过程中的自己是毫无尊严可言的。

从来没想过。我只是,喝着自己冲的咖啡,顺便抱怨食堂饭菜或者寝室条件,对社团组织的热闹趋之若鹜或者漠不关心,胡乱敷衍各种作业任务,再抽时间断断续续地写一些故弄玄虚的文字,断断续续地做一些代价昂贵的梦,断断续续地被生活打岔,又循环往复。

我只是,装模作样地思考生活,招摇撞骗地挥霍青春而已。

一直想变成人的匹诺曹,若是见了我的生活,不知会不会打消他的念头?

3、

生命原来也是一场经济学。如此“稀缺”的时间资源下,我们那颗有所欲、有所求的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各种“分配”。

把灵魂押注给靡菲斯特,换来第二度的少年以及“少年才可能拥有的种种可能”,而再次年老的浮士德,坐对满屋子自己做了一生的学问,在卷帙典籍的阴影中瞥见窗外的四月,歌声传来,是庆祝复活节的喧哗队伍。那一霎间,他懊悔了,觉得自己这一生又抛掷了。他以为只要再让他年轻一次,一切都会改观。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唱戏的人唱得从容淡静,听戏的人听得波澜不惊。

浮士德不知道——也许他假装不知道,他所要的只是另一种“可能”。声色犬马固然是挥霍青春,可是学究天人难道不是吗?读书的说法虽然好听,可它束缚形体,令人身心俱疲,难道不是另一种虚度?一番功名利禄难道不是过眼云烟?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难道不是镜花水月?不论这一世你怎样度过,都注定输给了生活,没有翻本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也许我们假装不知道。所以,我们踉踉跄跄地追赶,和所有人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考试,毕业,工作,成家……生怕出了什么差错。我们遇到的人,教师或者学生,同事或者老板,都长着同一副面孔,没有区别。我们忙碌的事,失业,或者货币贬值;破产,或者金融危机,断断续续地被生活打岔,又循环往复。

《传道书》上说,我见日光之下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4、

只有江南小巷的秋天才知道梧桐叶为什么会掉落。

这句话突然让我陷入一种惭愧与追悔中,好像整个秋天的落叶都白白凋零了,它不曾使我浮嚣喧闹的心情为之宁静思考一瞬。忽然觉得很对不起秋天,对不起曾经秋叶般静美的年月

异地求学,外婆、外公却相继去世,来不及打声招呼,来不及见最后一面,匆匆便成永诀。

由于工作原因父母始终不在身边的童年时代,是外公天天接送我上学回家,牵着我的小手穿过堆满落叶的大街小巷,他的收音机总是放着我欣赏不了的黄梅戏;印象中外婆一直体弱多病,但她做菜的手艺却比妈妈还高明,在重病住院之前,一直是她为我们祖孙三人做饭。外公、外婆两人偶尔也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起来,而更多时候,当我写作业累了而抬起头望向窗外,看见他俩在院子里晒太阳,收音机放在身旁。

有时我会觉得,他们是相信我长大了,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承担生活的重任,不再需要他们的照顾,才安然离去的。

可是,内心分明听到有人严厉地逼问:你达到了值得他们这么放心的水平吗?你是怎样面对生活的?你是怎样分配时间的?你是……

屏住呼吸,凝神倾听:

“扑通”、“扑通”。

——我只听见自己的心,一秒一秒,有力地跳动着。

5、

每一分钟都在老去。

如果有一天,我终成为枝头那片即将凋零的叶子,在回归大地的那一瞬……

春逝,夏隐,秋凉。人皆说匆忙,红花转眼满目黄。云浅梦深归何处?枉思量。斜阳还照旧时墙。一场闲愁,到最后、轻言寻常。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