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第三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专题

[快讯] 第三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隆重开幕 王玲书记作主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2年07月09日 编辑:

我校第三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隆重开幕

王玲书记作主题报告

校新闻网讯(记者 晨欢 乔雪竹 摄影 玉君)2012年7月9日,我校第三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在宁远楼会议厅隆重召开。大会主题是:深入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组织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建设,构建不同类别不同岗位教职员工发展的动力机制,通过创新性人才资源的整体规划、布局、开发和使用,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和研究员、全体中层正职、教学科研单位副院长、特邀教师代表等300余名老师参加了会议。张新民副校长主持会议。

校党委书记王玲代表学校党委作题为坚持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工作报告。

王玲书记作报告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一)人才强校工作的主要成绩和经验;(二)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人才强校工作的目标、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四)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报告指出,20087月,学校召开第二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以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科学人才观逐步确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正在形成全校共识,人才工作取得成绩。体现在:一是教师队伍数量增加,结构优化,素质稳步提升2008年至今我校引进专职教师196人,专职教博士率上升到60%,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率达到80%。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先后五次组团海外招聘人才,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引进成熟学者23人。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和“青年教师基金资助”,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强调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强对在校教师的培养。四年来,派出教师13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学习和参加国际会议。同时持续实施教师常规培养和学历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吸引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目前,在教学科研一线的45岁以下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60%。近年来引进的专职青年教师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发表、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发挥主导作用,为学校学科发展和提高教师总体教学科研水平做出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学校全面加强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颁布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拨出专款,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建立辅导员深入辅导制度,学习进修及培训制度,调整修订有关文件,帮助辅导员在攻读博士提升自身能力。辅导员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全面优化,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干部选拔机制不断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竞聘上岗、公开选拔等各种方式选拔处级领导干部,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截止20127月,共有中层实职领导干部146名,平均年龄44岁。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四年来,举办各类处级干部培训班25期,共培训干部2423人次。

四是学校办学指标获重大突破。大大推进了学校学科建设。2012年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扩大到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扩大到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扩大到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5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增加到10个。2008年至今,学校成功获得154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课题立项228项,其中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15项,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报告指出,回顾总结过去几年的人才工作,取得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是:一是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二是坚持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是人才工作的重点。三是重视民生,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是人才工作的保障。

报告指出,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关键在人才,关键在教师。必须看到,我校人才工作及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师资队伍总量不足;二是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三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四是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健全;五是人才工作环境有待优化。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全校教职员工都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应对挑战,找准问题,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采取措施,克服困难,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报告指出,人才强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人才队伍工作突破,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确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为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报告指出,人才强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树立全面和发展的人才观,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德才兼备、以用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围绕学科建设、提高质量、协同创新、服务发展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现人才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赢。要坚持党管人才、人才优先、以用为本、服务发展的人才强校工作的基本原则。

报告指出,人才强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构建规模达标、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要实现教师队伍规模达标、结构优化;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完善不同类别和岗位教职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团队建设,推动协同创新。要加强学术团队建设,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以“协同”的新理念,打破封闭、分散的格局,发挥多学科多专业多功能的优势,打造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的学术团队。要依托“千人计划”,探索建立海外创新团队和资助机制,以团队形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要与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和海关等国家部委共建优势平台,鼓励教师在国际经贸、金融等领域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协同,利用我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学校—科研单位—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站;要立足北京,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北京地方经济发展,发挥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优势,与北京市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建立协同创新团队,寻求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实现我校人才队伍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设。要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教师分类评价与考核机制;要推行职员制畅通党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要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报告指出,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人才发展,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环境、管服务,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为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一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师德排师资队伍建设之首。党委在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创造条件,搭建帮助教师沟通、交流、发展平台,定期开展对教师的培训与咨询,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推动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拓国际视野,提高教学能力。

二是改革体制机制,统筹人才工作。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党政部门和学院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合力。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一是建立和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决策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协调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党管人才的落实机制。

三是要服务人才需求,营造良好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是全校的事情,需要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以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的期待和需求为导向,努力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便利,为党政管理人员在自身岗位上发挥才干创造条件。

报告指出,学校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将决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人才强校工作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和未来,也与每位教职工的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学校要始终坚持“人人是才、人尽其才”的理念,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完善各类人才成长的动力机制,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和实现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而奋斗。

张新民副校长主持会议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