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扬帆起航:毕业季专题

[特稿] 贸大四年 不说再见

发布时间: 2012年06月27日 编辑:

贸大四年 不说再见

校新闻网讯(记者 陈萧 谢作鹏 曲思硕 摄影 程一祥)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惠园,那曾经的稚嫩、迷茫、笑与泪、热血疯狂、执着不懈,点点滴滴见证着贸大人的成长蜕变。

初进大学 尽是青涩

  “回想起大一的时候,自己很懵懂,即使作为‘北京土著’,依然觉得独自应对起一段崭新的生活有些手足无措。”陈昊说。不仅是陈昊,相信刚进入大学,许多人像他一样充满了无限好奇。唐敬之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来贸大第一天的情景:“初到大学,一切都觉得新鲜、兴奋。高考前,我几乎没出过本市,来到大学后发现室友来自天南地北,十分神奇。那时觉得自己很渺小,很想在这儿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开学不久,“百团大战”强势来袭。铁阳回忆:“大一的时候想以后能加入皮克斯或者吉卜力,做一个动画大师,哈哈。想法很青涩也很幼稚,然后我去学了画画。也在大一刚开学加了七个社团,忙到不行,以志愿组织和文艺类为主。”

  或许,社团只是寻找兴趣的一个平台,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发现自我的途径还有很多。唐敬之说:“上大学后,学院的辅导员要管很多学生,不能像高中的班主任一样关注自己,那时我就有点自卑情绪,想着要用什么办法吸引辅导员注意。虽然我在高中并没有参加过运动会,但是我还是报名参加了新生运动会,并且取得了3000米赛跑第三名的好成绩。”那时唐敬之才发现自己还可以在体育上挖掘潜力。后来,他加入了田径队,并担任队长,还在大一春季运动会获得了5000米赛跑、1500米赛跑冠军以及大二运动会5000米赛跑冠军。

青春的绽放不是一帆风顺

  大二可能是大学生活里最忙碌的一年。像赖巧玲一样,不少人开始为职业规划而思考:“大二的时候,我已经基本从大学新鲜劲中出来,不再为不用天天上课、日日写作业感到欣喜,也不再为学习、社团、勤工等活动的充实生活感到满足,会开始想自己的未来,开始纠结到底是在学校多待几年,还是尽早走上工作岗位。”

  在人生十字路口,迷茫期的出现也在所难免。叶怀晴说:“我也曾经随波逐流,填报了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会计双学位,也纠结过自己毕业的走向。”幸运的是,她在参加豆瓣同城活动时认识了北大的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受其影响渐渐地喜欢上法律并决定要跨专业考研。

  这一年,时间和精力似乎永远都不够用,一边是社团应尽的责任义务,一边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一边是主修的紧赶慢赶,一边是辅修双学位的力不从心;一边是精彩讲座的诱惑,一边是同学聚餐的不忍推辞。谈起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陈昊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观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曾提出“不可能三角”理论,即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对大学生来说亦如此,不能同时在‘社团活动、学习和闲适生活’三个方面兼得。”尽管我们很难做到兼顾所有,但彷徨后的每一种选择都已是对自己一个完满的交待了。就像王沛说的一样:“青春的绽放,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的生活,每个人都会有失落和迷茫,但重要的是,发现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怀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去勇敢地做这些事情。我们或许会收获不同的知识和经历,但我们都会收获4年的成长。”

最本真 最精华

  在董孜孜眼中,大三是大学时代最精华的一年。“这是沉淀自我的一年,一定要好好利用。”董孜孜觉得考研并非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恐怖,相反她觉得这是一件十分热血的事情,是人生阅历中难得的一段经历。“虽然考研本身完全是一个应试的过程,但过程之外可以锻炼你的心智。”

  当别人在考研、就业实习、GRE之中奔忙时,禾嘉却在用车轮丈量成都到香格里拉的距离。“远征是我大学四年中做得最漂亮的一件事情,没有之一”。2000多公里的路上,担任队医的她几乎每天为生病、伤痛的队友治疗、按摩到深夜。禾嘉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作为一个“爱玩”的人,她向往自由和简单的生活,能够抛开羁绊,对于未来有种豁达的心态。“人生总是不定的,想要做的事情就去做。大学给了每个人发展的空间,在这里暂时不用担忧未来和金钱,只要对自己有责任感,守住底线,就在最好的年华里做想做而可做的事情,做了以后就不要后悔”。

  喜欢读书的张琦也决定听从内心:“大三是我大学生活的分水岭。”虽然大一大二曾忙于很多社团与比赛,但她认为那时过得很浮躁。有些成果看起来很耀眼,却都是标签化的东西。到了大三,张琦开始认真读书,生活中单纯得只有读书,才发现确有所得——“人应该活得厚重一些”。

华丽转身 已然成长

  四年磨砺,记不清熬过多少通宵来学习、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活动听过多少场讲座、记不清为多少事情纠结过,来时的路走得迷茫,回首才猛然发现自己已变得成熟,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坦然接受每一个意外,对生活、对人生都有了全新的理解。

  “我们生活在资讯发达的新媒体时代,人人、微博,facebooktwitter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果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去思考,便很容易迷失、受骗。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智慧。学习微观,功利主义让我懂得了效率;学习宏观,让我将社会经济的框架装进脑里;学习马哲,让我痛苦地纠结于西方经济学的是是非非;学习财政,让我思考社会公平。囫囵吞枣的过程中,有醍醐灌顶,有思想挣扎,但是融会贯通后,我发现看待社会现象,甚至与人交往,比上大学之前更有洞悉力。”王轩感叹道。

  毕业在即,感慨万千。“每个人的大四都会到来,每个人最后都要离开,尽量让自己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吧,至少在生命里留下那么一点点光辉的传说!”冷云说。“其实毕业生最舍不得的是学生时代,因为之后你再不会找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愿意陪你一起肆无忌惮地去疯去闹去笑,也很难再找到这样一种纯粹的感情,”刘会林感慨:“没有什么要改变的,就算大学重新来过,我还会是我自己,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你才会知道它的重要性.”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有痛苦才能有收获。

  那些年,我们走过的惠园,那些年,我们刷过的Dyned、抢过的课、虹远楼下点过的蜡烛、食堂前面发过的广告……最难忘怀的不是各自风光的日子,而是我们一起疯狂,一起成长的青葱岁月。

(本文受访者均为我校2008级本科生)

■ 毕业声

  刚上大学的时候,听了关于张国琨老师的一些故事,看了他的日志,我觉得他是内心丰富、热爱生活的人。他爱合唱,爱老子,爱基督,爱排球,更爱学生,像个身边的朋友,不像老师,not at all。张老师几十周如一日地办小报,walker weekly,是我见过的坚持时间最长的地下期刊。很多次在孤单的旅途中,总会收到他自己写的英文诗,古体诗,中英文俳句,很多触动心灵的都存到了手机里。这样的老师我很喜欢,谁不呢?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阳和平老师。有一次上计量课,课前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先接了一个电话,然后耐心地解答了我,后来课后一起吃饭,他红着眼圈告诉我们,刚刚上课前那个电话,就是他母亲去世的通知,在课上我们竟然谁都没有看出任何异样。他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

  荣真老师脸上总是一副讥讽的神情,标准的吐槽帝,说话贼艮,带着中国一个时代特殊的调侃和掩藏不住的智慧。“这本书非常的坏,大家要批判着看,闭着眼睛看……”、“斯大林是很强的,起码和在座的各位比……”他在第一节课上推荐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回去我就细细地看了,至今那仍然是我读过的最有收获的书之一。

——摘自小天鹅BBS

  这四年里给我留下最深感触的就是在学校招生办的工作经历,在那里,我真的见识到了许多人,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学生家长,他们或暴躁,或谦和,但也正是这些人教会了我许多。当你代表一个团队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细致谨慎,因为你不只代表你自己,也代表了团队的形象。

——2008级经贸院刘会林

  书架下面的墙上,学姐大二时贴上了漂亮的墙纸,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花色,你可以换掉它,相信我,小小布置一下自己的小窝,虽然会令宿管阿姨头痛,但的确可以让自己开心很多,而且小姑娘,你一定要懂得如何去生活啊。

  在大学里,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一级一级传下去的,包括成功的秘诀和一种叫做温暖的感觉。大四是一个比较容易放弃的时段。因为找工作,找房子,分手,毕业,考研,办出国手续以及一切勾勾叉叉的事情,你肯定会有各种不爽,但是不管如何请你坚持选的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你去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梦想,除了爸妈。

——刘婧留给自己床位学妹的信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