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部门] 国际处召开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09年08月31日 编辑:

校新闻网讯(国际合作交流处稿)为了落实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根据施建军校长77到国际合作交流处调研时对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提出的八点意见,即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要“放大视野、做大事”、“瞄准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办高水平国际会议”、“做好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推介我校教授走向国际学术舞台”、“增强学生海外学习交流质量,扩大学习交流规模”、“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师资”、“提高质量、加强监管、区分情况、控制中外合作办学的风险”,暑假期间国际处召开“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暨国际化指标体系实施研讨会”,林桂军副校长出席研讨会并作指示,国际处处长贺向民、副处长夏海泉及国际处全体工作人员参会。

      

林桂军副校长首先强调了以国际化指标体系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的意义。他指出,国际化是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是多年形成的特色,是我校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推行国际化指标体系就是要把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置于一个有机的体系之中,让日常工作有据可依,使每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目标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从而不断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国际处应当成为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实施国际化指标体系的中坚力量,研究好、宣传好国际化指标体系,与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共同配合做好指标体系的实施工作,以指标体系为路线图,促进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保障和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贺向民处长就国际处在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中的角色和定位,校内各个职能部门和学院在实施国际化指标体系中如何配合,如何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的步骤和方法等方面发言。

夏海泉副处长回顾了我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历程,指出在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校的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目标、重点、方式不同,深入剖析了当前形势下,我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和方向、难点和制约因素。

国际处其他工作人员也结合自己的工作,分别从实施国际化特色工程的意义、路径、资金和制度保障、关键指标突破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应当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宣传,建立与我校校情匹配的国际化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指南,形成符合我校发展阶段和方向、符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现实可行又有一定前瞻性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模式,系统、规范、扎实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的各项工作。

林桂军副校长作总结发言,对大家深入研究和探索我校国际化指标体系的热情和认真态度表示肯定,他指出,下一步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还面临很多挑战,也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有战略、有步骤、有措施地逐渐推进。林桂军副校长就我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工作重点提出工作要求:

(一)要深入学习、宣传和推行国际化指标体系,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实施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在推行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几点:

1. 要瞄准产出,即以提高论文国际发表、引用率和毕业生国际就业竞争力等产出指标为目标。

2. 在进行国际化投入时,要注意提高效益,“好钢用在刀刃上”。应科学地确定在国际化产出指标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进行重点投入和支持的领域和项目,确定一批,扶植一批,巩固一批,使每个阶段都能产生一个或者几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优秀学科和专业,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实现我校学术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3. 要注意重点指标和整个体系的均衡发展,在关注关键指标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安于现状,坚持瞄准高标准,不断进取。比如,我校论文国际发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还未进入到国际学术最前沿,知识创新的水平和影响力还不够;学科和专业覆盖不广,有些学科和专业还需抓紧跟上等等。

(二)实现关键指标的大突破,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工作要上水平。应重点发展与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与我校学科相近的世界知名大学的关系,对合作院校要做战略选择,要多注意合作的效益和质量。应重点引进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参与科研指导、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应重点举办学术影响力大、学术水平高的国际会议,力争形成一批我校特有的特色学术活动。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特别是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和争取有国际影响的大课题。

(三)要以推动实施国际化指标体系为契机,建立健全与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相关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开的很成功,大家感到非常振奋,士气很高。国际处贺向民处长、夏海泉副处长表示一定带领全处员工全面贯彻校领导的指示,继续努力,以国际化指标体系为路线图,不断推进我校国际化特色强化工程,为把我校建成“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