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校党委十届五次全会专题

王玲书记在党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的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 2008年03月16日 编辑:

王玲书记在校党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校新闻网讯 王玲书记3月15日在校党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主题报告内容摘要。

抓住机遇,构筑创新平台,

建设优势学科,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2008315日)

第五次党委全体(扩大)会议,是在我校改革发展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分析我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抓住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申报立项的重要机遇,在发展战略上深化认识,在重点工作上破解难题,在管理制度上改革创新,在人才队伍上凝聚力量,切实推进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我校的跨越式发展。

一、校党委2007年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加快学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校党委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全校组织开展了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深刻领会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部署,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坚定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和我校工作实际,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会、专家学者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校外考察、干部论坛、领导班子务虚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对学校事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全校师生员工更深刻地体会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更强烈地意识到加快发展、办好高水平大学的紧迫性,更明确地认识到全面推进学科建设是提高我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求解决学校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推出实质性改革创新举措的呼声提高,认识一致。

(二)认真落实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加强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党委常委会高度重视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深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制定落实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颁布并落实《关于加强党委常委会领导班子团结的意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党政分工,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健全重大问题沟通机制,探索建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长效机制。通过努力,校领导班子团结得到加强,重大问题处理及时,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不断提高。

(三)围绕学科建设加强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中层管理队伍。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事业发展要求,先后完成14个院处级领导班子的干部充实与调整工作,配齐配强部分院系班子,调整后的中层领导班子运转良好,工作业绩得到普遍认可。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推选、党委考核等方式调整处级干部队伍。完成后备干部调整充实工作。干部调整工作民主、公开、透明,得到师生高度认同。以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引导干部改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培训,领导干部职业素质和专业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四)顺利完成党建评估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校党委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近一年的自查自评和周密准备,于今年9月接受北京市教育工委达标检查验收小组评估。专家组认为,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明确,求真务实,基层党务干部精神状态好,工作扎实。通过党建评估,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理顺了学院领导体制,各学院建立起党政联席会制度,学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拓展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完善了党务公开、党内民主决策。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干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虽然因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的问题没有评优,但党建评估使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明显推进,得到北京市党建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同。

(五)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切实进行制度创新。常委会专题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拨出专款,加大培训力度,使辅导员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得到发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科研活动广泛开展,奥运志愿者工作赢得赞誉。学生工作部、金融学院获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5位同志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众多学生获得国家奖励,赢得多项专业知识技能比赛优胜,蔡秀英同学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六)坚持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建立与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召开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民主生活会。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等经常性宣传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精神,按照统一部署在校内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和专项检查。深入贯彻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精神,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出台坚决禁止“小金库”的决定,及时组织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颁布大项维修工程管理办法和教材、图书采购工作管理办法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职能,推进对工程招投标、项目验收、大宗物资采购、财务管理、收费公示、人事任免、招生、就业等各项工作的全程审计和监察。认真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在不同范围内反馈和通报案件调查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有关案件的梳理、调查与协调,积极推进食堂三楼承包案和卓越学院案的调查和挽回损失工作。

(七)积极维护师生权益,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20073月校党委召开了十届四次全会,对和谐校园建设做出战略部署。加强和谐校园主题宣传,舆论导向鲜明,文化建设形式多样,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民意表达和利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颁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暂行办法》,组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委员会。统战工作成效突出,团结凝聚统战对象为学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党外代表人士在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任职人数均有增加,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提案建议得到重视。校园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工会、教代会工作重心向教师倾斜,加强民意调查和反馈,二级教代会和“教工之家”建设顺利推进,整体水平提高。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安全稳定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校园内各类矛盾和冲突得到妥善处理学校安全防范系统日趋完善,安全工作获得北京市表彰和嘉奖。密切关注师生民生问题,推进师生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食堂菜价,后勤服务更加规范化、人性化,离退休人员活动条件继续改善,妥善解决农转非员工住房补贴问题等。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校师生员工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学校事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学科建设总体进展缓慢,学校确定的战略原则和措施尚未全面落实,学校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管理的改革创新不够,事业发展受到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牵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校理教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重大实际问题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理解和执行有待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艰巨的改革创新任务。

二、学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战略,对优势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战略,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优势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开放型经济体系新战略的核心是“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它要求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实现资源的内外整合、推动 “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促进深化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等等。要达到上述经济战略的新要求,实现统筹、联动、互利、共赢、创新,在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就需要推进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语言学等等各个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拉动和支撑,这已成为优势学科建设的重大研究命题。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战略,对优势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谁能积极正确地把握形势要求和新时期开放特点,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发挥思想库作用、提供高质量的智力和人才服务,谁就能在事业发展中得到市场的响应和支持,得到党和政府国家的关怀与肯定,就能攀登事业发展新高峰,从而实现师生员工的利益诉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党和国家建立的直接为中国对外经贸事业、对外开放服务的重点大学,以国际经济贸易为学科特色,以对外开放所需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因国家对外经贸发展成长,伴随国家对外开放拓展壮大。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对外经贸大学蓬勃发展的30年。今天,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家开放型经济体系战略的新要求,我们决不能丧失机遇,而必须承担时代责任,强化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在推进中国对外开放事业中大有作为。

(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为我校学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对策之一,是重点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创新平台为结合点,充分集成各个方面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推进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引导鼓励高等学校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大投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这些重大政策的出台,为我校学科建设及事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千载难逢的重要契机,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丧失!

根据《教育部高等院校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今后政府对于所支持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筛选,有严格的评判标准,实行的是等级和项目准入制度,教育经费投入方式也将相应发生重大变化,逐步按高校三大功能进行导向性投入。符合标准、质量优秀者予以重点投入,获得良好发展条件;不达标者难以得到足够资金和资源,面临被边缘化和自然淘汰危险。随着高校办学水平的上升和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筛选标准越来越严,准入条件越来越高。为了生存与发展,全国各高校,特别是同类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无法回避。竞争涉及办学各个方面,其中最激烈的是对重点学科、重大项目、重要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成败将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应当承认,对照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要求和全国同类高校的发展态势,我校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已有的行业优势正面临丧失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机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措施,集成优势,实现学科建设新突破,提高人才队伍水平,有效壮大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发展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为我校学科建设及事业发展提供动力和体制保障。

为了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包括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深化。教育部在直属高校第18次咨询会和16次全国高校党建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更大的气力推进改革,破除不适应高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约束,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高等学校的决策、议事、监督机制,发挥教授在治学中的主导作用,保障教职工和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健全高校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深化高校科技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深化高效招生、考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等。上述体制的改革、管理的创新,为高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全国高校新一轮的体制、机制改革已经开始。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在激烈竞争中取胜,各高校在调整学科专业,重新配置资源,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科研管理制度,组建新学术团队,完善校内服务机制,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死路一条。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适应激烈竞争要求,找准深化改革的切入点,确定体制创新的新平台。

三、关于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几点建议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以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领衔的、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开放的国家级创新基地。当前要实现学科建设新突破、破解改革发展深层次问题、拉动学校整体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首要工作是申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立项成功。

(一)深刻认识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战略意义

1.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我校学科建设实现跨越的重要发展机遇。“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解决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增进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一所高校学科的集成。获准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立项,是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的重要标志之一获得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资格,是提高核心竞争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毫无疑问,集成学科优势、申报创新平台成功,是我校全面推进学科建设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

2.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平台建设,能进一步明确我校重点学科的发展定位,提升现有优势学科的水平,推动学术研究向前沿性领域、创新性领域迈进。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研究,直接关注学术前沿和理论创新,而学术前沿的理论创新和实验发现,往往是现有多个学科的特长相互借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实现学科交叉与融合、创造新的学科群、提升学科整体实力的重要载体。我校现有主干学科和基础学科,都与国际经济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有条件实现学科交叉和融合、发挥集成优势和整体合力。通过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国家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服务,就能够为我校各学科发挥特长、实现交叉融合、提升整体实力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所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提高我校现有各学科实力、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增强学校学科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培育基地。创新平台将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平台上的高标准科研,需要高规格科研人才,而目前高校大师级高端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总量偏少,创新平台的优势学科集成、集体攻关、交叉协作和优秀人才集合,就训练和造就出高水平科研团队和优秀教师群体;高水平领军人物加优秀团队,就成为培育、塑造大师级高端人才的重要支撑。所以,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培育高水平学术人才、汇聚高水平学术团队的重要基地。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生成,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我校全面优化人才队伍机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载体和支撑体系。

4.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拉动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平台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集成创新,所以与我校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院、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息息相关。集成学科优势而组建的创新平台,在提出高标准发展要求的同时,也为每个学科、专业和教师提供了成才成功的机遇。我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构想,是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定位于为国家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高水平的理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智力支持、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在这一基本定位标准之下,每个学科、每个学院、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理论积累和科研实力、学科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平台,参与项目攻关,贡献创新成果,分享平台资源,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当与创新平台建立有机联系,实现与创新平台工作的衔接,提高标准,扩大领域,为平台建设提供拓展渠道、人才支持、管理保障和综合服务,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二)准确把握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基本原则

我校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基本原则是:

1.定位准确。就是围绕国家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所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问题为中心研究领域,发挥我校的学科优势,把创新平台建设成为贡献理论创新成果、解决重大应用课题、生成特色鲜明学科群、拥有高水平科研队伍、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开展广泛国际学术交流、汇集丰富信息数据资源、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拉动学科建设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学术基地。

2.体系开放。就是必须要在坚持基本定位和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校国际经济贸易、国际法等重点学科的领衔优势,同时发挥金融、管理、语言、人文、信息、保险等其他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对学校各学科、各学院、各学术组织、每个学术研究人员及国外优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放,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拉动。

3.制度创新。就是必须进行管理制度、运行模式的创新,打破现有学科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的壁垒,创造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理论创新、人才培养、解决重大问题的创新平台发展的通畅渠道,用新的体制和机制来保障创新平台的顺利发展,营造有力促进学术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良学术环境,树立优良的学术风气,为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方法创新提供有益的经验。

4.统一协调。就是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有统一的组织机构,有总体规划,各学院、学科在统一规划和组织指导下协调发展。创新平台的发展战略应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符合,平台的发展重点应当对学校学科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平台的资源投入应当统筹兼顾、科学安排、集中优势力量、发挥全校合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做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创新

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一项创新性、复杂性、长期性的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狠抓落实,整体推进。

1.创新平台应当着力实现学科优势集成。创新平台不是各学科的平均发展或机械组合,而是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需求,构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多学科综合,凝炼学科创新方向,努力实现学科优势集成,培育新的学科群和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提升学科实力与水平。平台建设应防止封闭,真正达到资源共享。重要资源、资料数据库应该集中管理、集中使用。

2.创新平台应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科研实体。学校应在科研指标、人事编制、经费财务、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创新平台实行管理单列,使创新平台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责任感,以利于发挥其在学科建设上的独特作用。各个相关学院不直接参与创新平台的具体管理。

3.创新平台应当采用高效、开放、灵活的管理体制。创新平台应当分别组建负责领导决策的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负责工作监督的委员会,制定三个委员会的工作章程并严格执行。负责领导决策的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处理创新平台的日常学术和行政事务。创新平台所承接的重大科研项目应该实行首教授制或项目首席负责人制。

4.创新平台应当享有优良的发展环境。学校要积极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主体是教授和科研人员。建设主体能力与智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良好的创新环境。全校应该树立“教师是学科建设主力”,“教授、专家、学者是创新主体”的理念。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弘扬尊重教师、理解差异、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允许教师、教授跨学科、跨院系自由组合,自主研究。学校行政管理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学、科研人员营造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创新环境。

(四)申报和筹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主要任务

1.成立筹备工作机构,设计平台建设方案。成立学校专门工作机构,集中具有战略眼光的专家学者,负责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方案策划、立项申报和筹建工作。尽快拟定创新平台立项申报方案,开展创新平台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进行创新平台学术队伍组建的调研筹划,做好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创新管理模式的总体设计,明确创新平台建设的具体任务和发展目标。

2.树立平台建设导向,进行学科准确定位。各学院、各科研机构应该根据学校关于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定位设计,以创新平台的目标为导向,瞄准学科相关重大现实问题和发展前沿,把握学科现有比较优势,着眼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求与可能,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学科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学术研究的具体方向,为进入创新平台并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创造条件。要统筹考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筹建方案和学科与师资建设行动方案的制订,把创新平台建设要求作为学科与师资建设行动方案的重要指导方针,使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把握平台建设需要,创新人员组织方式。从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需要出发,全面深入进行师资队伍、学术团队组织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建立新的人事管理体制。研究制定教授制、首席专家制、项目首席负责人制等制度的实施办法。研究制定改进现有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的具体方案。研究制定重点选拔和引进学术领军人才、高水平学者、成熟型学者、优秀拔尖人才的特殊政策,确定各层次人才规格标准,着手推荐和预选平台人员。

4.加强党委统一领导,提供优良支持服务。认真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原则要求,党政明确分工和责任。党委负责提出战略目标、原则和方向,协调各方,监督落实。行政负责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创新平台申报和筹建工作的全面落实。围绕申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申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作进行思想发动、强化舆论导向,提供干部支持、密切组织配合,拓宽民主渠道,协调各方关系,调动积极因素,营造和谐环境。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2008年工作重点是申报筹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全校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到这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是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真正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避免以局部利益冲击学校整体利益;妥善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避免以个人利益干扰实现共同利益。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教辅后勤、行政管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优良服务。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头脑。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校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进一步开展学校发展战略问题的研讨,深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关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部署,深入研讨开放型经济体系战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强化为中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战略服务的意识。

(二)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

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人才是根本。首先注重校内现有人才的选拔、培训和使用。充分发挥各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进教学与科研工作。按照人才强校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学术团队的组建,通过发挥学术团队的合力来弥补高端人才力量的不足。要特别重视青年学术团队的建设,使青年学术团队成为培育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的重要基地。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确定创新平台的领军人才。什么是领军人才?领军人才应当具备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超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高水平的科研成就;要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善于把握学术前沿;要有宽大的胸怀和气度,善于团结团队共同奋斗。领军人才的确定,是创新平台的关键。没有领军人才,创新平台就没有灵魂、失去方向、最终导致失败。今年要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导向,立足于校内选拔、使用领军人才,必要时可以引进。在引进人才时,要对大师级学者和战略性科学家予以特别关注。

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持和组织保障。加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公开选拔的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以转变思维方式和创新工作方法为重点,加大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增强干部队伍完成学校重点工作的策划及执行能力。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的互动,提高思想共识度和战略执行力。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和人才队伍需求,扩大选人视野,加大引进力度,建立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干部制度体系。

(三)改进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工作提供支持和服务。

以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重点,把平台建设涉及的相关工作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树立共同利益目标,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为创新平台建设献智献策。

加强宣传工作,优化舆论导向,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精神,宣传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意义、作用、原则和要求,提高师生员工对重点工作的认识水平,促进师生员工对共同利益目标的认同。

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形成党政合力和党组织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多方沟通教职工对学校建设改革意见、建议,推进一些问题的解决,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员投身学校重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全校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作风,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设,完善规范管理,清理和修订规章制度,提高制度配套性和可行性,深化“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完善责任分解、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责任制运行机制。抓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解决师生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维护师生员工根本利益。

(四)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今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增强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继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逐步建立学生发展综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新世纪特殊人才培养制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启动特殊人才培养助力体系建设。完善全员就业指导工作机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五)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领导,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及学校的改革发展营造安全有序、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扩大民主,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和完善师生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加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继续推进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重大问题、重要情况及时通报,增强学校工作透明度。要充分调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等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统战、工会、共青团、教代会工作,统筹兼顾各类人员的利益关系,不断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不断提高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教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使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

新学期已经开始,构筑创新平台,建设优势学科,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顺利完成是对我们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发展理念上深化共识,在重大决策上统一思想;必须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破除障碍,破解难题,精心策划,精诚合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努力工作,奋力拼搏,为实现师生员工共同利益,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