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网站 > 第十二次党代会 > 砥砺奋进的贸大 > 正文

【党代会特稿】完善本科生通识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17-12-25 08:54:30
编辑: 刘璇

校新闻网讯(教务处供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首次提出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思路,为“十三五”期间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中提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为强化学校“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国际化”的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夯实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本科人才培养基础,深化本科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校于2017年4月正式启动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旨在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做好准备。

广泛调研  制度先行

在2016年度的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领导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并重新构造我校通识教育体系的要求,教务处已将通识教育改革列为今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为此,通识教育建设项目团队迅速展开行动,组织调研,通过参加会议、座谈、走访等形式,积极了解国内外高校的通识教育体系建设现况,其间,到上海财经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调研,并邀四川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莘教授来我校做“高校通识课的建设与开发”的专题讲座。最终制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群建设方案》(草案),确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体系及课程建设规范,并制订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章程》(草案),拟成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为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出谋划策,并对学校通识教育事务及通识课程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性建议并实施监督。

通识教育实际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成为热点问题。2015年11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成立“大学通识教育联盟”,推动我国通识教育迈向新阶段。尽管学术界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见解不一,但对通识教育的根本任务基本达成共识,即通识教育既然是“教育”,必然与人的培养密不可分,是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与精英高等教育相比,大众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增多,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但也面对诸多共性问题,如人生的意义、文化与国家的认同、家庭和社会之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等,这些都是大学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从人的培养来看,实施通识教育,关键在于培养什么样的“通识”以及如何培养“通识”。

确立“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培养定位

通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合格的公民和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学校通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影响和塑造学生的素质、品格、思想,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能感受、善思考、有独立见解、有家国情怀、有专业技能的卓越人才。因此,学校将通识教育定义为:那些有别于专门教育的,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知识结构优化、能力提高和精神成长,培养其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并全面发展的人的那部分教育。

实施“一、二、三课堂联动”的通识教育路径

通识教育体系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路径主要体现为:

第一课程的核心通识课程群的建设,旨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综合的精品课程,推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搭建平台,开启心智,拓展胸怀,提升境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撑。核心通识课程的建设方案以学校建设为主,辅之以校外聘请名师和引进优质MOOC课程,这样三条路径着手推进我校核心通识课程建设,利用3年时间建设30门左右,并从2018级本科生中试行。

第二课堂的校园环境及其文化建设。大学是文化中心,大学校园在育人中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美丽的校园环境,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洽的师生关系等等,都在通识教育起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诸如国学讲坛、大师讲坛、励志讲坛、经典阅读等各类学术、励志、通识教育讲座,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等活动的有效开展,在丰富知识、参与和表达、提高素养、开拓视野、文化理解与包容等众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课堂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这一课堂在相关知识摄取、认知和动手能力提高,以及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具有与一、二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构建核心通识课程模块框架  突化“全人培养”理念

经过多次专家论证,确立了学校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理念:即一为“通”:(贯通)有机的课程体系、鲜活的教学内容、多变的教学方式。二为“宽”:(宽广)广博的知识结构、开阔的学术视野、宽广的育人胸襟。三为“厚”:(厚实)坚实的教学构架、丰盈的理论资源、多维的课堂模型。四为“透”:(透彻)深刻的知识精髓、独到的分析视角、深远的人生影响。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办学特色,确立了我校核心通识课程五大模块,分别是“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智慧”、“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世界文明与全球视野”和“科学精神与未来趋向”。其中,“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浸濡中华文史经典,认识理解传统文化精华,明确安身立命之本,提升品德器识、格局气度,勇于担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任;“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智慧”课程模块旨在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融合外部思想和生命实践,建构良性思维模式,重视自省反思,培养体察和收获深层幸福的能力;“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课程模块旨在提升学生文艺修养、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增强审美能力,培育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世界文明与全球视野”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方文明为主的其他世界文明,认识和理解多元文化,开拓国际视野,把握现代社会重要理念、核心价值和全球性命题,关心和思考重大现实问题,增强跨学科思考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领导能力;“科学精神与未来趋向”课程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与科技发展,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提供前瞻性视野,增强以技术实现创意的能力,探察和研究人类未来方向和趋势。

首批13门核心通识课程获得立项支持

根据我校通识教育建设的工作安排,通识教育建设项目组于2017年6月14日正式启动核心通识课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过程中,共收到来自12个学院的46份申报书。教务处组织立项评审会,专家组通过申报材料审核、现场答辩评分、集体商议等环节,最后通过了首批13门核心通识课程的立项申请,分别以核心通识课程和通识培育课程两类进行立项,并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经费中给予支持。

其中,列入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的立项课程分别是《中华文明精粹》、《世界文明十六讲》、《全球化时代的前沿问题》、《中外法学经典导读》、《经济学经典名著选读(英)》、《西方哲学十讲》及《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列入通识培育课程建设的立项课程分别是《老庄的思想与智慧》、《幸福心理学》、《中国文学与文化》、《英语文学经典与西方文化》、《世界科学技术史》及《中国音乐欣赏》。这些课程经过一学年的建设,要求达到进入2018级通识课程模块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