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阿拉伯文化 浇灌友谊之绿洲
——我校学生文化艺术团队赴沙特阿拉伯展演之文化交流考察篇
校新闻网讯(通讯员刘欣蔚 霍媛 摄影玉君)截至当地时间2010年9月17日凌晨,我校学生艺术团已在iTHRA国际文化艺术节上演出6场,12000多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包括沙特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晚会赢得了沙特人民的高度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同时艺术团成员也利用演出的闲暇时间与当地人民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在中沙人民友谊的篇章上书写了崭新的一笔。
“你好”的故事
“你好”,是我校学生艺术团呈现的“绿洲之约”主题晚会主持词的第一句话。对于很多当地观众,“你好”就是他们学会的第一句中国话。也是艺术团的成员在异国他乡听到最多的一句中国话,成为了促进两国交流和沟通的文化符号。
展演场地座无虚席,精彩的节目也受到现场很多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并跟主持人模仿“你好”的发音。之后的演出中,每当节目的亮点呈现,台下就会一阵阵地叫起“好”来,现场气氛比在中国更加热烈。听到叫好声,演员们表演得更起劲了,演出也越发精彩,台上台下形成了热烈的互动。
当地演员Motaz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经常与艺术团的演员交谈。他或或和表演武术的同学一起扎马步,或追着变脸演员求学秘传技艺,或与老师一起玩太极推手。有一次,同学们准备就绪等待出场,却听见后场响起了快乐的歌声,原来是Motaz用自编的曲调唱起了“你好”,为艺术团加油,紧张气氛瞬间一扫而空。
![](/__local/D/CE/86/52DB5FD0E9FD84686939B052FA2_1DA1783D_1FF43.jpg?e=.jpg)
风趣的中国通Motaz
文化的交辉
“绿洲之约”主题晚会编排新颖且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现场观众,甚至当地工作人员都燃起了对中国文化的极大兴趣。
刘咏阁老师每次演出都会现场作一幅刚健的奔马慷慨地送给当地的朋友。接受礼物的人中,不乏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副总裁等在当地名流。珍贵的礼物将晚会推向了高潮,也成为了各大媒体聚焦的对象。
![](/__local/B/D5/AD/02D942EDA0C73F81FAFE2AF871D_44EEA031_26D52.jpg?e=.jpg)
刘咏阁老师赠画与当地名流
当地主持人Nahed是典型的阿拉伯美女,她对艺术团带去的太极功夫扇情有独钟。神秘的黑纱与火红的扇子,组成了一幅奇特而美丽的画面。
![](/__local/8/64/C3/2D3536E79A094E8D607D1561C40_3E117176_1BA40.jpg?e=.jpg)
当地主持Nahed对太极功夫扇情有独钟
在当地的晚会中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节目:一群人手持马刀、乐器,唱起民歌,旋律此起彼伏,回环反复。这是阿拉伯各个部落的古老传统,在重大节日一起歌颂胜利、丰收和美好的生活。在一起演出间隙,艺术团的成员拿起阿拉伯乐器信手弹奏起来,大家一边弹唱一边合影留念,其乐融融。
晚会的《太极之境》节目中集体开扇的一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占据了各大报纸的版面。当地群众对中国太极功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争相与艺术团老师和学生切磋、体验。
艺术团中有两个特殊的人物,晚会的两位主持——我校外语学院2007级阿拉伯语专业的文章达沙特阿拉伯留学生阿齐。主持节目时,文章达说阿拉伯语,阿齐说汉语,异常流利的语言让当地人惊奇而赞叹。晚会结束后,两家电视台和三家报社主动采访了文章达。贸大学子的风貌,在万里之外同样绽放光彩。
![](/__local/E/38/13/2218912EB598E1ADC8E7C38C8E0_9BEFAA2D_225D3.jpg?e=.jpg)
当地媒体采访文章达
异域风情画
演出间隙,艺术团的成员走上街头,感受当地的文化生态与风土人情。当地人听到艺术团成员用纯熟的阿拉伯语向他们祝福,人们都高兴地回礼并主动要求合影。
美丽的风景,淳朴的人民
学术永随身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是外经贸人永恒的信念。即使在异国他乡,艺术团的成员也不忘学术考察。9月16日,艺术团参观了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产大学,感受了伊斯兰世界的学术氛围。此外,学生们还自发在演出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将社会实践的脚印留在了万里之外的国度。
![](/__local/E/4C/72/63BA7501866B0798B6BE89AFD49_86B7C301_27240.jpg?e=.jpg)
参观当地学府
友谊的绿洲
不论是文艺演出、文化交流还是学术考察,“友谊”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晚会的主持词中对2008年汶川地震时沙特人民和政府的慷慨解囊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在沙特,艺术团的成员感受到的是沙特人民的热情友好和对交流的渴望。沙特是一个传统的伊斯兰国家,接待外国文艺演出团体很少,但本次艺术团的出访,搭建了两国友谊的一座桥梁。祝愿艺术团圆满完成任务,为中沙友谊添上光辉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