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青春榜样】奕奕微光,卓尔不凡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3日 编辑: 采访部4

奕奕微光,卓尔不凡

目标明确,突破自我

不走捷径,一步一印

要有规划,更要行动

追梦之旅 ,不畏荆棘

她就是贸大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2018级本科生

宁文卓

人物名片

宁文卓,中共党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一。曾任学院第十二届学生会主席、学术实践部部长、2019级班主任助理。多次获得校级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一等奖、挑战杯省部级三等奖等荣誉奖项。曾担任学院国际关系史、比较政治学课程红色助手。先后于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实习。现已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拟录取资格。

前言

干练、亲和是宁文卓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进行本次访谈之前,我曾有幸与宁文卓有过三面之缘:第一次是刚来到贸大时,学院举办的优秀学长姐学习经验分享会;第二次是学院开展的一对一深度访谈活动;第三次是期末复习方法分享会。精美的ppt画面、清晰的分析、流畅的思维逻辑、精炼简洁的语言,无一不体现出她严谨认真又负责的态度。从其他学姐口中了解到,宁文卓在会前都会做好大量的准备,私下反复练习,ppt反复修改。就是在这样的渊源之下,学姐的每一次经验分享都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那我们开始吧!”在学姐清朗的应答声中,我们开始了这次访谈。

起于微时,双向奔赴

对宁文卓来说,通过高校专项进入贸大或许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选择国关、选择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她却说这是一个“双向奔赴”。在宁文卓看来,政治学是追求良善生活的最高学问,有极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虽怀有满腔热情,但在入学之初,宁文卓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期。相较于中学,大学自由度更高、自主性更强,学习强度更大、知识层次更深。如何在众多的学生组织和社团中做出选择,如何高效学习,有效汲取知识成为她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需要自己多加尝试、思索权衡后做出选择,也可以积极向老师、学长学姐寻求意见和帮助”,宁文卓笑着回答,“入学之初,冯峰老师给了我很多学习和心态调整的建议。当我读不下去专业书籍时,他告诉我:先通读,抓住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核心观点,不懂的就跳过。以后有契机再读,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当我因梳理不清大国间关系挫败时,他勉励我:好好学习、功不唐捐。而霍伟岸老师在新生研讨课上带领大家初探政治哲学,这让我开始真正体会到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各位学长学姐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学习外刊、练习口语的渠道。正是因为这些的帮助与支持,我更为坚定地走在了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宁文卓感恩地说到。

而对于降分进入贸大是否有更大的挫败感的问题,宁文卓说:“刚开始是会有的。不过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其实只要进入贸大,大家就相当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降分进来的,无需妄自菲薄;发挥失常的,也不必萎靡不振。只要你愿意,我们学校、我们学院都可以给你提供无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四年之后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完全取决于这四年中你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业、生活和内心,而不是由高考分数决定的

团学阵地 相辅相成

宁文卓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功保研,同时也在学院团学默默奉献了三年,因此我特别向她请教了平衡学业、学生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经验与体悟。“不走捷径、一步一印”、“要有规划,更要行动起来”是我提取到的关键词。在与她的交谈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坚定沉着的力量。

说到学习时,宁文卓一直强调要足够重视,学习始终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虽然无需过于紧绷,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但要持续地努力、输入和输出“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我始终认真对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学几年里,我逼迫自己每一堂课都保持专注力,消化吸收课堂知识,思考相关学者的观点,认真做好笔记。坚持每一个课堂pre,每一篇小论文都尽力完成,不东拼西凑。同时每天拿出一些固定的时间看书、背单词。虽然这样看不到即时性的成果,但长时间下来,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谈及如何在学习和学生工作间寻求平衡时,宁文卓说要旨在热爱和责任感,同时面对大量的学习和工作任务,需要有强大的内驱力“一旦你开始用功利性的眼光去衡量它们是否有用时,很多事情就变了味了,因为在世俗意义上,它们确实不那么有用,更可能会占据你本计划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在团学的三年,宁文卓组织策划了多场国际风云高端论坛、桃李论坛、经验分享会,举办了大大小小的科研讲座、实践讲座和心理月活动。从开始的默默参与,到后来的组织协调,宁文卓的角色在转变,但“总是真诚,总是坦荡;总是有热情,总是不辜负”的态度从未改变。她说:“我从来没有把学生工作当做负担或累赘,它带给我的东西,是课堂上得不到,也是金钱买不到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行,更令我深感弥足珍贵。”

回顾起在团学的三年,宁文卓说是泪水与欢笑交织的三年,她经历了很多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也获得了飞速的成长。大二下学期,疫情背景之下,学校压缩学期,课程格外紧张。当时身为学术实践部部长的她,需要联系一场外联讲座。联系主讲人、策划方案、确定时间地点等工作加上一堆的论文、期中小测,让她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她向其他学院寻求经验,不断和主讲人电话、微信沟通,最终才敲定了讲座事宜。她开玩笑说:“不过由于过程实在是太不顺利,完成后我觉得身心俱疲,在陆老师办公室崩溃大哭,吐槽发泄。陆老师开玩笑说:‘没事,以后压力大了就来这里哭一场,反正你是边哭也要把任务做完的人。’”在她徐徐道来的一个个故事中,我看到了她在纵横交错的生活中寻求平衡的努力,也看到了她始终坚定的那份责任感

“我依旧是一个时常迷茫,仍在找寻更好节奏的政治学子,但我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个做事靠谱、沟通真诚、有同理性的人。不求事事完美,但求坚定而自洽”宁文卓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不论是在专业学习方面,还是在学生工作中。

多维生活,自然丰盈

在学习和学生工作之余,宁文卓还尽己所能,参与红助、志愿与社会实践活动,也游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像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描述的劳动者那样,“砰地关上了身后的修道院大门,大踏步地闯进生活的闹市”,力图在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连接中找寻人生的位置,感受个人的价值。

自大二开始,她连续三年报名担任学院红色助手,即使保研之后也依然如此。粗略算来,她也是有四五十个学生的“小老师”了。从国际关系史到比较政治学,她一直都专心备课,阅读相关原著,努力梳理并拓展老师讲到的知识点,帮助学弟学妹们减轻压力和焦虑、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一位这学期正在上她比政红助的同学告诉我:“学姐讲课不但很清晰完整,而且很幽默。她经常说到自己当时学到某一知识点的脑洞和想法,也常常跟我们分享课程之外她经历的有趣的事、遇到的有趣的人。我很佩服她,也很感谢她。”而宁文卓却说:“因为同样经历过,所以我很清楚学弟学妹的困惑之处,也非常乐意帮助他们成长。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同样感到很幸福。”

走出校园,去马来西亚难民营支教的经历也是宁文卓大学生活中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当时支教的地点是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附近安邦镇(Ampang)的Hilla Community Centre,一所有十二年校史的专门为来自阿富汗、缅甸等地的难民学生提供基础教育的公益学校。我们的志愿者的任务则主要是帮助低年级的孩子们阅读以及学习数学。”除了体验了颇具特色的热带美食和风景外,宁文卓说这段经历更重要的是让她走出生活的舒适区,看到世界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找寻到了一种“正在活着”的感觉。她也更加理解了“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我们的生活也不是‘本该如此’的”道理。“我时常记起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纯真的笑容,也因此怀有一种让世界更好一点的愿望。”

感恩过往 期冀未来

访谈的最后,我们自然而然地聊到了她对大学的整体印象及今后的规划。回首在国关求学的几年,宁文卓说她倍感幸运,更是无比感激得到的爱、关怀与善意。“大学四年,最终能收获这样的结果,个人努力仅仅占很小部分,更多的在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以及身边许许多多温暖善良的人。首先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四年之中遇到了无数有情怀、有品格、有真心的人生之师,他们教给我无数受用终生的知识和道理。特别是在保研期间,戴院长、霍老师、余老师、我的班主任杨渊浩老师、庄庄老师、李书记、陆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学习的建议和莫大的激励。感谢很多学长学姐,特别是李祉球学姐,她在忙碌的毕业季将自己的保研经验倾囊相授,陪我模拟面试,缓解了我当时焦躁和紧张的情绪,让我能够不怯场,自信勇敢地坐在镜头前。感谢一直以来温暖相伴的朋友们,不论是保研、考研、出国亦或就业,都祝你们一切顺利。

而谈及自己接下的研究生生活甚至更远,宁文卓坦言:“我仍对未来抱有一万种幻想,唯一明确的是,我的不足之处还有太多太多,希望自己调整心态,归零再出发,自知、厚积而后成长。

唯有热爱

可抵岁月漫长

宁文卓一路前行

无数贸大人亦在奋斗闪亮

炽热初心   逐梦追光

乘风破浪   前路可期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