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党史中的纪律》第五期:党和国家的审计工作
发布日期:2021-10-28

开篇语:围绕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系统学习党史,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师生员工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领会党的纪律建设在各个时期保证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作用,从而助力学校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内控“六位一体”监督体系高质量发展,推动学校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学校纪委对党的纪律建设历史脉络、党和国家监督机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推出“党史中的纪律”栏目。

“党史中的纪律”栏目将在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持续推送。今天推出第五期:党和国家的审计工作。

 

细数党和国家的审计工作

 

1.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在自身的组织建设中就一直高度重视对内部的审计监督工作。

1922年,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设立财政部审计股,对财务进行内部监督。

1923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先后成立的审查部和经济审查委员会。

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设立审计局。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诞生,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中央审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核国家的年度收入与支出,监督国家预算的执行。

2.建设时期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延续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内部审计的经验做法,一些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单位相继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1950年至1978年,为了巩固对财政经济的管理和监督,中央政府强调严格施行预决算制度及审计、会计制度,明确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审计制度”的构想。

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机关以及一些政府机关的内部财政部门普遍设立审计机构,这些部门负责执行年度开支计划,审计各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巡视检查违法乱规的专案事项,对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改革开放时期

1.1979年,国家治理层面开始筹措建立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

2.1982年,将审计监督确定为国家制度。

3.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地方相继迅速建立各级审计机关,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初步建立,国家审计实践自此展开。

4.1985年,按照党和国家领导的部署,审计署着手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在摸索中不断进步,推动审计事业发展。

5.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审计法》,表明国家审计开始了以法治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审计实践逐步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审计的权力不断提高,审计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

6.1999年,中央事务室和国务院公布《县级以下党政指导者千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行规定》和《国有国营企业指导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行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由此正式执行。

7.2008年,提出了科学审计理念,成为新形势下国家审计创新和发展的行动指南。

8.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正式施行,国家审计更为强调绩效审计。

4.新时代

十八大以来,国家首次提出了“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总体要求。

1.2014年,提出《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要强化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开始施行。

2.2015年,发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

3.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确定下一步改革进程的基调,拉开了审计体制改革的序幕。

4.2018年,国家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主任,我国的国家审计有了最高的权威性,审计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5.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保障党中央令行禁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只有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做好经济监督工作,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才能不断发展、日趋完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