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国际商报》:(蓝庆新 艾瑞莹)充分利用外资研发中心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日期:2022-05-10   编辑:

(来源:《国际商报》 2022-05-09 3版)

外资研发机构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外资研发中心指由外国投资者设立,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及实验发展的机构,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等。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之国内创新研发要素和人才储备积累丰富,对外资企业扩大在华研发投入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以科技研发在内的高科技服务业外商投资发展态势迅猛,推动中国外资结构不断升级,利用外资质量继续提升。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包括外资研发中心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7.8%,大大超过均值。外资研发中心呈现集中度高的特征,主要集中于中国经济发达且科技资源雄厚的地区。作为中国外资研发中心最聚集的城市,上海截至2021年年底拥有外资研发中心506家,集合了强生、西门子、罗氏、微软等国际巨头。外资研发中心在中国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和化工、电子设备和机械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发与服务,且呈现从过去以服务本地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向承担全球研发核心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转变的趋势。外资研发中心知识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提升了中国创新和开放水平,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但是也应看到,中国外资研发中心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支持不足,外资研发中心跨境融资便利化程度不高,服务不到位。二是对外籍科技人才存在制度限制,在人才标准认定、签证服务、从业经历、永居身份证和居住证办理、生活服务方面便利度不够。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四是研发项目融入本地科研创新体系较难,普遍面临实施困难、在当地科研创新体系融入不够等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应主动适应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新变化和新趋势,积极响应外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过程中的关切和期盼,精准施策,以稳外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提升金融服务支持水平。积极关注外资研发中心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精准供给,针对不同层级的外资研发中心推出定制化产品及金融服务方案,并在贷款利率和申报审批流程上给予优惠和优化,持续减免各项手续费用;进一步提升外资研发中心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构建在线化融资服务体系,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线上评估、授信、申请、审核和发放等一站式融资服务;为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及创新技术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奖励,为其购置或租用办公场地给予一定程度补贴。

二是要强化人才资源保障。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更加积极的人员管理支持,完善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政策措施,为研发中心相关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特殊外籍人才有效期限和境内停留期限,提供一站式签证便利服务;为外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落户或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措施,放松对科研人员从业经历的限制,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允许外籍人才申请参加中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给予外籍人才家庭住房补贴或申请人才公寓便利,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合理住房需求,为外籍人才子女提供多元化、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保护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成果,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覆盖审查、确权、保护、维权、交易和运用等全流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严格知识产权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建立健全统一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成立知识产权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为外资研发中心构建多层次链条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完善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对接机制,畅通解决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人民法院间的链接联动渠道;促进外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流交易平台。

四是要推动研发项目本地化融入。加大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土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力度,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与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地机构共建研发部门、联合实验室及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研发资源优化配置与充足供给,提升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加入本地产业创新联盟;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参与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科创项目参与环境,提升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度,努力消除外资企业的低参与感与融入难。

(作者分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团队成员)

附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omnews.cn/xpaper/appnews/815/8377/39516-1.shtml



关闭

《国际商报》:(蓝庆新 艾瑞莹)充分利用外资研发中心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日期:2022-05-10   编辑:

(来源:《国际商报》 2022-05-09 3版)

外资研发机构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外资研发中心指由外国投资者设立,从事科学研究开发及实验发展的机构,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等。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之国内创新研发要素和人才储备积累丰富,对外资企业扩大在华研发投入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以科技研发在内的高科技服务业外商投资发展态势迅猛,推动中国外资结构不断升级,利用外资质量继续提升。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3798.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包括外资研发中心在内的高技术服务业增长57.8%,大大超过均值。外资研发中心呈现集中度高的特征,主要集中于中国经济发达且科技资源雄厚的地区。作为中国外资研发中心最聚集的城市,上海截至2021年年底拥有外资研发中心506家,集合了强生、西门子、罗氏、微软等国际巨头。外资研发中心在中国主要从事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汽车零部件和化工、电子设备和机械制造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发与服务,且呈现从过去以服务本地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向承担全球研发核心技术的基础性研究转变的趋势。外资研发中心知识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提升了中国创新和开放水平,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但是也应看到,中国外资研发中心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金融服务支持不足,外资研发中心跨境融资便利化程度不高,服务不到位。二是对外籍科技人才存在制度限制,在人才标准认定、签证服务、从业经历、永居身份证和居住证办理、生活服务方面便利度不够。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力度有待提高。四是研发项目融入本地科研创新体系较难,普遍面临实施困难、在当地科研创新体系融入不够等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应主动适应外资研发中心的发展新变化和新趋势,积极响应外资企业建设研发中心过程中的关切和期盼,精准施策,以稳外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完善,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提升金融服务支持水平。积极关注外资研发中心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精准供给,针对不同层级的外资研发中心推出定制化产品及金融服务方案,并在贷款利率和申报审批流程上给予优惠和优化,持续减免各项手续费用;进一步提升外资研发中心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构建在线化融资服务体系,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线上评估、授信、申请、审核和发放等一站式融资服务;为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及创新技术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奖励,为其购置或租用办公场地给予一定程度补贴。

二是要强化人才资源保障。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更加积极的人员管理支持,完善外籍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政策措施,为研发中心相关外籍人才提供出入境绿色通道,进一步放宽特殊外籍人才有效期限和境内停留期限,提供一站式签证便利服务;为外资研发中心科研人员落户或申请永久居留提供便利措施,放松对科研人员从业经历的限制,其在境外的从业经历可视同国内从业经历,允许外籍人才申请参加中国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给予外籍人才家庭住房补贴或申请人才公寓便利,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合理住房需求,为外籍人才子女提供多元化、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体系,保护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成果,为外资研发中心提供覆盖审查、确权、保护、维权、交易和运用等全流程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严格知识产权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效果,建立健全统一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成立知识产权非诉讼纠纷解决机构,为外资研发中心构建多层次链条式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完善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解决对接机制,畅通解决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及人民法院间的链接联动渠道;促进外资研发中心科研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交流交易平台。

四是要推动研发项目本地化融入。加大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土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力度,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引导与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本地机构共建研发部门、联合实验室及实践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研发资源优化配置与充足供给,提升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密集程度,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建设,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加入本地产业创新联盟;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参与政府组织实施的项目,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科创项目参与环境,提升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度,努力消除外资企业的低参与感与融入难。

(作者分别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团队成员)

附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omnews.cn/xpaper/appnews/815/8377/39516-1.s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