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学习强国:(黄宝印)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思想内涵,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日期:2023-12-18   编辑:雪竹 晓风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思想内涵,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黄宝印

(来源:学习强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12-05)

 

   【摘要】研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思想,高校评价改革要把握“龙头” 和“重中之重” ,正确领会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思想内涵,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紧紧围绕高质量思考、设计、深化评价方案,有利于“龙头”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重中之重” 地位的落实,体现内涵性与开放性;在评价理念、制度、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形成多元评价机制,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关键词】教育强国;评价改革;行动路径;高等教育

 

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29重要讲话”)。“529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阐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深远意义,新时代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以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529重要讲话”既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行动指南,令人振奋鼓舞并深感紧迫感、使命感。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全面贯彻落实,奋力书写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一)深刻理解并把握“龙头”和“重中之重”,高校评价要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

习近平总书记“529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龙头”强调了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中之重”强调了“双一流”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系统论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实际上,关于“双一流”建设在理解上和表述上是不断深化的。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个“的”字意义深刻。我们不是要“挤进”一流大学的“俱乐部”,也不是成为排行榜中的大学。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世界经验,建成最优秀、最卓越的大学,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服务和坚强支撑。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双一流”建设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要求高校评价改革必须深刻理解并正确把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思想内涵,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

(二)深刻理解并把握生命线,高校评价要体现内涵性与开放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进一步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应该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共识,过去我们强调“质量是生命线”,现在要以“高质量”为依归。一切以高标准为衡量和要求,在理念、观念、方式方法、政策举措等方方面面都应以此为依规。符合高标准的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不符合的要及时建立和加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和举措变革。同时,高等教育强国一定是世界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两篇大文章”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指向,高等教育要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下大功夫、下实功夫、下苦功夫,开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新局面大格局。在这些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并加快布局,要在理念观念上更加开放和包容,在政策上环境上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谋划上思路上更加具有战略性和系统性,在举措上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形成布局合理的教育对外开放优势,增强我国的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教育高地。高校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来思考、设计、深化,并体现内涵性和开放性,这有利于“龙头”作用的发挥和“重中之重”地位的落实。

(三)深刻理解并把握“质变”,高校评价要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就是重要基础和内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代表和决定着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是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是对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重大贡献。我们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下,观察、思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立足点、着力点,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2021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我国高校众多、类型多样、目标多元,部属高校、行业高校、地方高校等都有各自的定位和职能,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等都有不同的属性和规律,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都有不同的体现和特点,应充分体现包容性、差异性,要多元考察、统筹考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思考如何通过评价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一流大学建设,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评价理念、制度、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制度举措,形成更有效更有力更多元的评价机制,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时机重大、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悟其重要思想内涵,把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自信自强,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树立高质量的评价理念,建立高质量的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评价模式和机制,敢于创新路开新局立新标,书写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评价改革新篇章。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LFOsmaRMs5zqCHgpBpaKw

 

关闭

学习强国:(黄宝印)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思想内涵,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日期:2023-12-18   编辑:雪竹 晓风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思想内涵,深化新时代高校教育评价改革
黄宝印

(来源:学习强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12-05)

 

   【摘要】研究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思想,高校评价改革要把握“龙头” 和“重中之重” ,正确领会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思想内涵,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紧紧围绕高质量思考、设计、深化评价方案,有利于“龙头”作用的发挥,有利于“重中之重” 地位的落实,体现内涵性与开放性;在评价理念、制度、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形成多元评价机制,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关键词】教育强国;评价改革;行动路径;高等教育

 

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29重要讲话”)。“529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阐述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深远意义,新时代以来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以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529重要讲话”既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行动指南,令人振奋鼓舞并深感紧迫感、使命感。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悟,全面贯彻落实,奋力书写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篇章。

(一)深刻理解并把握“龙头”和“重中之重”,高校评价要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

习近平总书记“529重要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龙头”强调了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中之重”强调了“双一流”建设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就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系统论述,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实际上,关于“双一流”建设在理解上和表述上是不断深化的。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个“的”字意义深刻。我们不是要“挤进”一流大学的“俱乐部”,也不是成为排行榜中的大学。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借鉴世界经验,建成最优秀、最卓越的大学,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服务和坚强支撑。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双一流”建设的突出地位和作用,要求高校评价改革必须深刻理解并正确把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思想内涵,体现时代性与原创性。

(二)深刻理解并把握生命线,高校评价要体现内涵性与开放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进一步强调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没有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建设教育强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内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应该是我们当前的教育共识,过去我们强调“质量是生命线”,现在要以“高质量”为依归。一切以高标准为衡量和要求,在理念、观念、方式方法、政策举措等方方面面都应以此为依规。符合高标准的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不符合的要及时建立和加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和举措变革。同时,高等教育强国一定是世界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把握“两篇大文章”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指向,高等教育要在“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面下大功夫、下实功夫、下苦功夫,开创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新局面大格局。在这些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并加快布局,要在理念观念上更加开放和包容,在政策上环境上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谋划上思路上更加具有战略性和系统性,在举措上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形成布局合理的教育对外开放优势,增强我国的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教育高地。高校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高质量来思考、设计、深化,并体现内涵性和开放性,这有利于“龙头”作用的发挥和“重中之重”地位的落实。

(三)深刻理解并把握“质变”,高校评价要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就是重要基础和内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代表和决定着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是对世界高等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是对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重大贡献。我们必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下,观察、思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出发点、立足点、着力点,必须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2021年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我国高校众多、类型多样、目标多元,部属高校、行业高校、地方高校等都有各自的定位和职能,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工程技术及交叉学科等都有不同的属性和规律,不同高校、不同学科的学术贡献、社会贡献都有不同的体现和特点,应充分体现包容性、差异性,要多元考察、统筹考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思考如何通过评价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一流大学建设,如何通过评价促进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评价理念、制度、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制度举措,形成更有效更有力更多元的评价机制,体现包容性与引领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时机重大、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悟其重要思想内涵,把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自信自强,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树立高质量的评价理念,建立高质量的评价体系,打造高质量的评价模式和机制,敢于创新路开新局立新标,书写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评价改革新篇章。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LFOsmaRMs5zqCHgpBpaKw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