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成:沙特掀石油价格战致欧佩克名存实亡,国内应放开"40美元地板价"限制

(来源:《搜狐智库》 2020-03-18)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董秀成

3月7日,沙特宣布“石油价格战”,随后,国际油价应声大跌,布伦特原油期货跌幅一度超过31%。3月17日,沙特能源部再次表示,5月起把原油出口提高到创纪录的1000万桶/日以上。

沙特、俄罗斯及OPEC的其他几个成员国增产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国家原油价格的底在哪里?是否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油价的改革?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董秀成向搜狐智库表示,欧佩克+限产协议未达成,放任了各个石油国的生产。而新冠疫情蔓延又使得全球原油需求出现大幅萎缩。“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石油生产国正在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石油价格战是否会影响全球石油格局的变动?董秀成认为,大的格局变动很难。他表示,全球市场对石油的需求是有限的,每天大概1亿桶,沙特占了30%多。而格局的改变跟石油国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即便沙特开足马力,其占的比例也有限。

 “虽然大的供应格局影响不大,但会挤压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石油生产。”董秀成表示,“价格战的关键是,石油价格的变动,对于买方来说,肯定是谁便宜就愿意买谁的。”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周二,布伦特油价失守30美元大关,这是自2016年以来,该指标首次收在30美元以下的水平。

董秀成强调,价格战的结果是多败俱伤,沙特也好,俄罗斯也好,以及美国也好,大家都会受伤害。“沙特的石油产出成本较低,至少不会赔本。俄罗斯和美国的成本比沙特高,但是大家不会非理性地低于成本价。”

就欧佩克组织而言,董秀成说,“OPEC所谓名存实亡,这个组织还存在,没有解体,但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调,自3月17日起,国内的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降幅相对国际油价较小。

董秀成表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有完整的定价流程和管理办法,其中,设置了价格调控的上下限。即国际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的时候,国内的汽、柴油的价格不下调,超过每桶130美元的时候,国内不上调。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该机制下将国内石油价格调控至40美元/桶的水平。“如果按国际石油实际联动的话,降幅应该更大。” 董秀成说。

他曾表示,制定40美元的下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下限过低会阻碍其他能源的应用,不利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二是国内原油大量依靠进口,生产成本仍较高。

国内定价机制下一步如何调整?董秀成认为,国际、国内石油供大于求局面将持续很长时间。一方面,供应能力的增长速度快于消费,供不应求局面很难出现;另一方面,全球、包括中国对石油的消费将达到峰值。

 “所以中国应该放开价格,我个人主张,未来政府不要去管控了,让市场去定价,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董秀成强调。

他还表示,沙特、俄罗斯等国打响的石油价格战,不可能在10天、8天内结束。只有过一段时间,大家觉得撑不住了,双方就容易重新合作。

谈及具体的持续时间时,董秀成说,“我觉得用不了半年。”

附原文链接:

https://m.sohu.com/a/381062914_100160903/?pvid=000115_3w_a&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