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及发展方向

(来源:《金融时报》 2023-06-12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全球经济形态正逐步向数字化转型,银行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深刻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银行的信息壁垒被打破,从而推动了银行的全面转型。

20221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指导新时代金融科技发展的意见,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2022110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明确提出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的目标;20221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列入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

根据商业银行2022年年报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六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投资累计达到1826.27亿元,同比增长8.36%。随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迈进,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银行的业务模式,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水平,加强银行的成本管理能力。

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果颇丰

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所编制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可以看出,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从2011年的14逐年上升到2021年的94,不同维度的指数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总的来看,数字化转型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银行业务、重点金融领域、场景金融三个方面。

(一)传统银行业务。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并向数字化、体系化、生态化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零售金融业务领域和公司金融业务领域。

第一,从零售金融业务领域来看,银行业通过互联网拓展服务范围,覆盖更多长尾客户,并将线上线下用户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服务闭环,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生态一体化和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将线上线下消费打通,打造了场景生活、办公生活、社区生活三大生活圈为核心的非金融生态;中国建设银行致力于打造大财富管理平台,内部设置财富顾问、客户经理、产品经理三大工作平台,外部则提供财富规划——资产配置——产品优选——投后陪伴的闭环服务。

第二,从公司金融业务领域来看,相较于零售业务数字化,对公客户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难度,而产业数字金融指明了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产业数字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通过深入挖掘产业链和场景,运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起产业与金融之间的数字化新纽带,将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场景化呈现。一种渠道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商业银行、科技公司、产业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主体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银行业服务下沉和风险控制体系的难题。例如,中信银行聚焦服务科创企业、绿色经济、资本市场等重点客群,针对园区金融、私公联动等重点场景,为企业客户提供专项综合解决方案,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另一种渠道是以金融+非金融方式为企业输出数字化转型方案。例如,六大国有银行抓住中央企业司库建设的机遇,正积极探索自主研发司库信息系统,优化产品体系建设。

(二)重点金融领域。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效果显著。一方面,根据商业银行年报统计,2022年六大国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合计为8.54万亿元,同比增长31.99%2022年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合计为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9%。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无论是贷款余额规模、贷款余额增速还是有贷客户数量,平安银行都名列前茅,这得益于其构建的一体化数据网络,该网络利用物联网技术为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另一方面,数字化已成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截至2022年年末,浙商银行一点授信、链式用信的供应链金融共服务超1200个数字供应链项目,提供融资余额超1000亿元,服务上下游客户超18200家,该项目入选了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依托自建的“U”链供应链金融核心体系,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线上平台保理、U信、进车贷等数字供应链产品,线上发放融资金额同比增长189%

(三)场景金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银行的商业模式,金融场景建设从竞争走向竞合。根据中国银行2022829日发布的《金融场景生态建设行业发展白皮书2.0》,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线上化、数据化、连接化和智能化四个阶段。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完成了前两个阶段,正在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和非金融场景的连接化,并以数据为基础进行智能化探索。通过数字化转型,银行为乡村振兴、医疗、教育、政务等多个民生场景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金融解决方案;利用云计算服务和产品,银行通过软件运营服务(SaaS)构建了综合乡村金融服务平台,为智慧医疗智慧校园云平台提供支持,同时还共建了数字政府手机软件(APP),为政务生态完善做出贡献。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兴起,农业现代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也为农村金融蓬勃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工商银行的数字乡村农村政务平台、兴农撮合助农销售平台,中国农业银行的掌银乡村版以及中国建设银行的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均将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乡村的生产、生活、政务等多个领域中;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工银云医智慧医疗开放平台,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集金融和行业于一体的全场景智慧医疗建设方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腾讯云合作,共同推进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全国200余家教育监管机构提供集场景+金融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在16个省份和50个县,中国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智县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数字化风控体系需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强调要搭建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运营中台,建立智能化风控机制,全面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这要求银行业要将智能化手段融入三道防线建设中。此外,有关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使金融与科技的边界愈发模糊,商业银行能够充分使用这种技术外溢来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收敛银行业系统风险。因此,多家银行正加快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以推动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主要表现在数据中台建设和数字化风险工具与平台建设两个方面。

(一)数据中台建设。新业态下,银行对数据共享畅联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银行业必须采取措施打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传统的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呈现出烟囱式的特点,即在零售、对公、普惠、信用卡等各业务部门中建立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团队。同时,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大量外部数据被引入,这些数据散落在不同部门的不同系统中,没有经过统一管理和整合,数据使用受限,共享较难。这种模式极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风险识别的及时性。而全行级数据中台建设则实现了各业务部门数据的无缝衔接,统一了风险评估、用户授信、风险定价等流程,使得数据中台不仅具备了风险中台功能,同时也实现了数据互通。根据商业银行2022年年报统计,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均已启动数据湖建设,以整合和分析数据资产为主要目标。

(二)数字化风险工具与平台建设。数字化风险工具与平台的构建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银行构建具有场景差异化、预警智能化、管控自动化等特点的风控体系。在科技赋能下,商业银行通过事前智能核查、精准画像剔除了高风险客户,通过事中事后监督、资金链全方位监控形成了风险管理闭环。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构建了一体化监控平台,对法人和个人客户进行了覆盖,对组合风险进行了监控;中国工商银行构建了一套普惠金融全流程风控体系,该体系以数字化准入、智能化风控和线上线下交叉验证为核心特征;天秤智能风控平台的搭建,为招商银行的交易风险管控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化转型助力银行降本增效

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商业银行的成本与收入之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六大国有银行和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根据银行年报数据统计,2017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为32.69%2018年和2019年,这一比例分别降至31.41%31.12%2020年,则降至29.44%2021年和2022年,上述银行的平均成本收入比略有回升,分别升至30.86%31.77%(见图2)。此外,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发现,商业银行在经营业务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前瞻性布局,为其带来了相对较高的经营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无论是收入端还是成本端,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银行实现降本增效,从而提高其盈利水平。

银行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降低获客成本。一方面,银行通过线上渠道获取用户的基本属性、客户数据等信息,经过数据清洗、整合和处理后,再对客户进行高精度的画像,从而实现对客户类型的精准判断,有效降低获客成本;另一方面,银行借助互联网更容易触达年轻客群,增加长尾客户的覆盖,相比于传统线下渠道,线上金融服务的获客成本更低。

(二)降低营销成本。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其积累的数据信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提高营销转化率。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实施8000多个分析模型和策略规则,这些措施使得消费信贷客群的响应转化率提高10倍,人工营销成本降低50%,并且智能客服替代率超过85%,显著提高了客户识别和集约运营等方面的效率。

(三)降低运营成本。一方面,以数据中台建设为基础,以具体业务场景为导向,数据市场和标准化流程的设立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便于业务衔接和推广;同时,借助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激活沉没信息,更好地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22年年报分析,该行通过运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智能技术,大力推进网点复杂业务集约化运营与流程优化,2022年新增应用场景307项,节省了439万个工时。另一方面,银行业总成本由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和营业支出这三部分构成,而银行业作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的金融服务行业,人力成本占营业支出的比重巨大。余明桂等学者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需求具有破坏效应,能够通过缩减分支机构和减少银行营业网点间接减少劳动力需求。数字化转型指数每增加一单位标准差,劳动雇佣减少0.792%。劳动力数量下降有助于节约银行人力成本,进一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大数据技术继续成为银行家首要关注点,但银行业对金融科技财务投入和人力投入相较2021年略有下降,其数据呈现冲高回落态势。这表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中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仅靠增加数字化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主动权,银行需要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上持续发力。

(一)把握好着力点,数字化转型要助力解决难点问题。当前,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将发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战略引领层面,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然而,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迈进,很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例如,银行业零售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能力和数字化水平相对较高,但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成果较为丰富,但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待加强。未来,银行数字化转型应直面业务难点,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这些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立足自身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方式。目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出不均衡、不充分的特点。大型银行资金雄厚,风险承受能力强,数字化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深耕和发展,数字化蓝图初现;而中小银行传统地域优势不再,且受限于资金、技术等要素,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未来,大型商业银行对数字化的投入应该重点集中在场景金融、小微金融、移动支付等领域,做专做精;而中小银行应选择错位竞争,扎根本地,最大化寻找本地资源优势,提高数据收集、分析和利用能力,努力提升用户数字体验。

(三)面向未来,加快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我们从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可以知道,管理数字化转型指数得分每年都远低于其他维度指数得分,这反映出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的不足。因此,银行业需要加快打造数字化转型队伍,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推动数字化转型更好地赋能金融业务,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新动能。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祝继高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导,郑紫菱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研究生)

主要参考文献:

余明桂,马林,王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需求:创造还是破坏?[J].管理世界,2022,38(10).

余静文,吴滨阳.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产经评论,2021,12(04).

谢绚丽,王诗卉.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测度、进程及影响[J].经济学(季刊),2022,22(06).

史晨阳.提速数据能力建设,探索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之路[J].银行家,2022,257(06).

附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detailArticle/21899753_28236_jrsb.html?app=1&relPicRatio=0&sour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