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港澳学生初来贸大:陌生也期待

发布时间: 2014-08-30 00:0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刘力维

校新闻网讯(记者 刘力维) 他们操着浓厚的南方口音,说着不够标准的普通话;他们飞跃大海,跨过大半个中国来到北京,来到对外经贸大学——他们是港澳学生。

在宿舍里,澳门女生关益萍正在收拾桌面。来到北京,她就此开始了独立生活。她说,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想要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摆脱过去习惯性的依赖。

关益萍

关益萍通过保送考试来到贸大。她坦言,在做决定时,父母曾一再反对并要求她继续在澳门完成学业。但她认为,自己未来多半会回到澳门就业,应当利用大学四年看看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这样既锻炼了独立能力,又开阔了眼界。此外,她表示填报志愿时便一眼相中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工商管理是她长久以来的愿望。说起对未来的展望,她十分淡然,只希望保持较好的成绩。而对学生活动、实习等等她都持“随缘”的态度。

关益萍在小学六年级时由福建移民至澳门。习惯于南方生活的她初来北京便感受到诸多差异。就生活环境而言,她表示北京的雾霾天气令她十分不适;在饮食方面,她认为北方菜不同于清淡的南方菜,多偏“重口味”,咸、辣、重油;在生活习惯方面,澳门人习惯于写繁体字,用“仓颉”输入法。来到大陆后,她开始学着适应“简体世界”,也开始学习拼音。换完北京手机号的她,报号码时依然小心翼翼地读着每一个数字。她说,“11位的手机号实在太长了,记不住,在澳门只有八位。”

诸多不适应容易使港澳学生感到孤独与自身的特殊。面对这种感觉,关益萍十分理性。“想家是一定的,但也一定要克服。一学期很快就会过去,寒暑假便可以回家了。”在贸大,澳门学生成立了“澳门学生联合会”,在北京,各高校也联合成立了“北澳联”,让奋战在异乡的他们得以时时感受家的温暖。

戴明烨(右)

久居上海的香港学生戴明烨通过港澳台联考来到贸大学习西班牙语。同关益萍一样,他也在新环境中找到了新奇感。看到宿舍楼下的电瓶车,他激动地指着它问“在学校也可以骑它吗?”虽然面临着一定的文化冲击,但习惯了大陆生活的他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采访最后,戴明烨笑着表示希望学长、学姐能够带他逛逛校园和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