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施建军校长为2012级全体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 2012-09-07 09:53    浏览次数: 次 编辑: 编辑:湘宁

开学第一课:

施建军校长讲“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

校新闻网讯(记者 陈萧 摄影 玉君)201296日上午十点,2012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首场报告会——“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施建军校长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与新生共同探讨大学精神与人才培养。

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

施建军校长首先为新生介绍了我校2012年在各省市的录取情况。今年,我校共录取2103名考生,其中文科考生1062人,理科考生1051人。文科在全国24个省市录取分数线超过一本线50分,其中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贵州、山西、青海等省市录取分数超过一本线70分。理科在全国有14个省市录取分数超过一本线100分,其中海南录取分数超过一本线184分、北京和天津录取分数均超出一本线128分。贸大也因此被网友评为“中国最难考的文科大学”。

施建军校长

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

施建军校长说:“大学与中学不是一个连续函数,而是间断函数。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在管理方式上,中学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管理方式以他律为主,老师给学生的机动时间比较少;大学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真理的空间,时间多由学生自主安排,以自律为主。施校长强调,90后面对的娱乐活动非常多,千万不能玩过头,不可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能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放弃许多小事”。施校长还纠正了一些新生对大学的误解,“在大学你应该感觉到比中学还要辛苦才对”但这份付出是值得的,因为“大学生活是最让人留恋的,人生的许多第一次都是在大学完成的。”

中学与大学在知识类型、学习方式及目标上也不一样。中学所学的主要是封闭型知识;而大学里学的是开放型知识,具有前沿性、真理性、探索性,很多答案是不确定的,需要学生自己去质疑探索。不同于中学的被动式学习,大学强调探索型主动学习,学生要学会规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习目标上,大学更是与中学有很大区别,中学以应试教育为主,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大学以素质教育为主,大学校长关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大学的素质教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领域要探索与发现真理,二是对于所学知识要能够灵活应用。施校长还以贸大毕业生、近来在网上走红的“淡定哥”孙世伟为例,告诫新生要在大学学会做人,形成健全的世界观,做有社会责任的领袖人才。

贸大精神 培养未来精英

在讲解完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后,施校长就“贸大是怎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进行回答,并围绕贸大校训,施校长讲述了贸大精神。施校长说,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基本任务,而贸大坚持以“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三大目标培养未来社会精英人才。施建军校长援引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句来阐述了大学要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即怀有对真善美的探索,以人为本,尊重历史,拥有社会责任感。

结合贸大校训,施建军校长对新生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新生扩大知识体系、跨专业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讲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允许半点虚假;养成独立思考后提问的习惯;实事求是、坚忍不拔、知行合一,将个人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在大学期间至少做一次社会实践,至少争取一次去国外学习的机会。

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施校长谈到了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要求,“尽信书不如无书”,施校长告诫新生要学会分析、收集材料,对经济规律、管理原理持好奇、批判心理。发散性思维要求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怀疑,新的假设条件可能就会诞生新的真理。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施校长向新生介绍了贸大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并要求新生在校期间至少上一次暑期学校。

最后,施建军校长向新生阐述了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一是要求新生积极主动学习,“塑造一个个性化、适合市场、强烈就业导向的大学生”。“三个课堂”——上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要兼顾,并合理安排时间。二是要怀有感恩之心,即“大学三大”——大师、大楼、大爱中的“大爱”。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孝心对待父母,以爱心关注社会。

两个分会场同学通过大屏幕收看报告会

报告结束后,施校长还耐心解答了新生的提问,使新生对大学精神与贸大人才培养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报告会由学工部部长王云海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