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先进典型

[人物] 刘建萍:新起点,新高度

2011-03-14 晨欢 点击:[]

刘建萍:新起点,新高度

记者 皓月

20107月,我校思政教研部刘建萍副教授申报的课题“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典论述研究”获得教育部立项。这是思政教研部成立后成功申报的首个教育部课题项目,这使思政教研部科研层次和她本人主持的科研课题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敢啃硬骨头”

刘建萍先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政教系、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2002年至今在我校任教,曾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优秀学系主任二等奖。先后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课题、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横向课题,出版专著1本,参加多部专著撰写,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其中,多篇发表在CSSCI来源期刊,是思政部中国近现代史学系主任,思政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北京高教学会中国革命史研究会理事。

作为拥有20多年党龄的教师党员,她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带头科研,申报高层次课题。面对教育部专项任务指定题目,难度大,基础研究工作艰苦,涉及面又很广和深的问题,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去啃这块硬骨头。她说:“申报课题的辛苦和劳累,只有亲历者才会有深的体会。但我相信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查阅资料,思考论证,设计的结构框架以及技术路线不断推倒重来,多次的修改补充完善,最终上交的申请稿高质量地获得了教育部聘请的专家们的肯定。这验证了她的坚持与执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开题论证 进展顺利

对于刘建萍率领的研究团队而言,迅速投入开题报告的准备工作是当务之急。刘建萍老师合理分解了课题任务,迅速进入艰苦细致的查找、阅读文献和详细构建课题大纲的工作中。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课题开局进展顺利,于2010129成功完成了课题开题专家论证报告会。受邀专家作为本专业知名学者,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陈明显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室研究员李蓉、中共中央党校科研部博导张喜德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博导陈述教授、还有我校党委副书记杨逢华教授、科研处处长王强教授等,他们对课题组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结构框架予以赞同。专家们围绕着“经典论述”涵义、阶段划分、重点内容、原则规律、经验教训总结等主题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使刘建萍感受深刻,更增加了她完成教育部课题的信心和决心。

“只是第一步”

尽管课题申报成功以及开局良好,但刘建萍清醒地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完成,还不得不克服很多困难。科研课题难度大、收集资料的繁琐,都需要研究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作为一线教师,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又占去相当部分时间,还承担着学系主任的工作,科研工作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

作为母亲,又不得不担负起对孩子的责任。她总觉得自己亏欠孩子太多。她说:“女儿正读高三,即将参加高考”。她常常慨叹,“生活和事业对于一个女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但她信心满满地说,虽然有诸多困难,但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定想方设法协调好教学、科研、家庭的关系,在教学上继续保持高的教学水平,科研上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