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先进典型

[人物] 刘炅:潜心教学静心科研

2010-05-05 晨欢 点击:[]

刘炅:潜心教学静心科研

记者 叶怀晴

刘炅年轻、亲切,上过她课的学生无不折服于她广博的知识,地道的发音和轻松有趣的教学方法。BBS上,跟帖赞刘炅的学生甚至还激动地表示,“老师是我在大学见到的最好的英语老师!”如此受学生欢迎,想必和刘炅对待学生的真诚态度密不可分。

做学生的知心大姐姐

在刘炅看来,大学里,学生老师的关系并不像传统的那样泾渭分明,有时候,师生关系可以如朋友般自然、轻松。因此,她虚心接受学生们在课程方面提出的切实中肯的意见,借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之外,她很乐意扮演知心大姐姐的角色,耐心倾听学生们在生活、学业、求职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自己的一些看法,鼓励他们勇敢追逐梦想。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刘炅在教学上投入了极大精力。为了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的缺陷,她常常找资历老、教龄长的老教师聊天,从他们身上获取经由实践检验的教学“金科玉律”。同时,她也十分注重自己的知识储备,下班后依然不放松学习,给自己留了许多额外功课。“其实,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并不像外人所认为的那样清闲,我们的工作是十分忙碌的,晚上看书、查资料,几乎很少有时间看电视。”刘炅微笑着说,她还是非常享受工作带来的充实感和快乐。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刘炅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散文分析》这门课。《散文分析》是英语学院的传统课程,与《商务信函写作》等课程相比,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刘炅认为,当代大学生不能把实用性看做唯一标准,而应该同时注重自身思想的塑造和人文知识的积累,这种人文背景显然有长远的意义。因此,她希望《散文分析》这门课能在学生的“天平”那头增加一些重量,使学生在经济多元化的社会能安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些问题,而不是怀着浮躁的心态面对一切。

科研创新应厚积薄发

尽管教学任务繁重,刘炅在科研上没有丝毫放松。进校以来,她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了个人专著。文学研究不像其他学科研究那样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很多时候论文题目的形成需要依靠前期的大量阅读和分析,而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一个富有新意和价值的点则又是一个颇令人头疼的问题。

在刘炅看来,搞科研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穿凿附会,违背学科规律。真正的创新应该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发掘出新的研究视角。因此,她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学校图书馆资料较少,查阅不便,她就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频繁造访北京大学图书馆,获取研究所需。

20087月至20097月,借着在美国Baylor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机会,刘炅利用国外图书馆、学术机构的丰富研究资料,为自己的科研做知识储备。在国外的一年学习中,刘炅用英文写就了题为“Catholic Predilection in the poetics of G.M Hopkins and Seamus Heaney”的学术论文,并在学术期刊Religion and the Arts上发表。

潜心于教学,静心于科研,虚心面对成绩,用心对待学生,刘炅用她的青春和汗水诠释了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执着的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