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先进典型

[人物] 夏友富: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010-01-26 晓风 点击:[]

夏友富: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方颖

他是一个注重社会调查的学者,他是一个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的20多个研究成果得到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朱基、李岚清、吴仪、邹家华、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以及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人民日报内参采用。他写给全国人大的22个提案,全部被人大代表采用。

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学者。

他的名字叫夏友富。

夏友富,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经贸大学并留校任教,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和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主任。21年来潜心耕耘,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论文75篇,三次荣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发展对外贸易与环境策略研究》获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报告获第四届(2002年度)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论著三等奖。

夏友富教授平时十分繁忙,几次协商后,终于敲定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间。一个阳光和煦的春日,我如期而至,等候在堆满书籍和资料的会议室里。

初见夏友富教授,他那沉重硕大的书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磨损很严重的手提包,里面装了太多的书籍,以至于书包拉锁似乎就要承受不住“重负”了。夏教授也感觉到了他“伙伴”的沉重,一进门就赶紧放下了书包,把里面的书籍资料、笔记本电脑掏出来,放在了桌上,堆了满满一桌。

“没办法,实在是太忙了。”一见到我,夏教授就连忙解释说:“除了课题的调研研究外,学校刚成立的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让我来担任所长,最近也在忙这项工作。”在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夏友富教授的谦和以及21年来对待科研事业的全心投入、对待教学研究的孜孜不倦、为自己钟爱的事业甘于寂寞、勇于奉献钻研精神。

“做研究一定要为现实服务”

夏友富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对外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开放型经济发展理论与战略;技术性贸易壁垒、WTO与中国经济发展;跨国公司理论与战略。这些年来获得的奖励有15项,其中省部级奖励8个;编写及参与编写的著作有37部,个人专著6部;完成研究课题共有60个,其中联合国机构委托的课题有10个;75篇论文当中有17篇发表在国家一级核心刊物上;组织、主持、参加的学术研讨会有150多个,其中国际研讨会60多个;有20多个研究成果得到胡锦涛、温家宝、回良玉、朱镕基、李岚清、吴仪、邹家华、宋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以及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简报》、国务院研究室《送阅件》、人民日报内参采用;夏友富教授写给全国人大的22个提案,全部被人大代表采用。

谈到这些成绩,夏教授直爽的说:“科研人员做研究一定要为现实服务,一定要做调研。我的研究思路是:立足中观、服务微观、影响宏观。立足中观。所谓中观,就是要关注产业、区域、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的重大问题。以中观为基础,努力将开放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夏教授说,“一定要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努力找到一些各方关注的、对产业和区域发展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谈到深入调研,夏教授自豪地说,“中国除了青海、西藏、甘肃、贵州以外,我全部都跑遍了,我深入到最贫穷的地区搞调研。”夏教授回忆搞《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时,一共跑了10个县、6000多公里。当谈到调研时艰辛和途中经历的一次次险情时,夏教授的表情却是那样的轻松释然。

只有通过调研,才能真正了解国情,了解农民的需求,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国家、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需求。夏教授说,作为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定要明确定位,在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经贸大学的科研人员更要为开放领域的重大理论、战略、政策问题服务。

“学者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

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夏友富教授说:我的人生理想是半理想半现实,让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得到最大限度的平衡。搞研究是我的事业、我的理想是积极为产业、区域、企业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使自己的理想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当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肯定时,自己能为国家做点实事,我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欣慰。

夏教授充满信心地说:作为一名学者,在潜心搞科研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激情。作为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为社会、为中国实现世界强国的目标,去创造和提出优秀的良方。夏教授特别强调,搞研究要具有奉献精神及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他说“搞研究来不得半点的虚假。”“搞研究需要一定的功底,深入调研,才能创造课题。”谈到这,夏教授语重心长的说,“搞科研不能什么都讲究回报,不要急功近利,要有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的精神。”

说起科研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时,夏教授深有感触的说:科研如果形不成团队,就很难在学术界出成绩,只能做一个科研个体户。我们学校就存在着科研形不成团队的现象,应该加强合作,加强团队意识,才能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出更大的成绩。他还指出,要注意科研队伍的老中青的结合,加强与国内外其他研究资源的有机合作,应提升组织协调和调动能力。

研究要具有战略、创新、开拓、特色意识

夏友富还强调研究要具有战略、创新、开拓和特色四个意识。做研究要有全局的概念,首先要搞清中国长远发展战略,要立足于国情,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夏教授提出要创造领域、创造观点、创造课题。并结合现实观点创造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夏教授指出,做研究要有解决问题、影响决策的意识。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一定要从开始时就建立解决问题的观念,不要为了发表文章而发表,科研成果要具有现实意义,要能影响决策。夏教授还强调搞研究一定要长期化、系列化,不能一味的追热点;研究还要专精结合;研究还要有行动意识,要有动手意识,不仅要策划还要提出解决方案,要有实际行动。

夏教授还为自己的研究总结了八种方法。首先是搞研究要在主线的前提下,系列化、长期化及点面结合;第二是捕捉关键问题与进行预研究。围绕主线,做个有心人,深入研究深入调研,发现是官、产、学、研都关注的关键问题,结合自身优势进行预研究;第三是官产学研媒体结合的方法;第四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第五是理论与国情-实践相结合。第六是多重影响与创造课题;第七、国内外结合;第八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希望能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谈到今后的研究设想时,夏友富教授饶有兴致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200834日我校批准设立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CIFOE)。它是由国内外专家学者、官员和企业家自愿组成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机构。

教授介绍道,CIFOE挂靠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采用开放式、小机构、大社会、跨学科、项目制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国内外的优质人力资源,实行官产学研有机结合和优势组合。CIFOE的研究所汇集了中外许多知名的学者,我校的许多教授专家也在其中。担任该所所长的教授,希望通过这个机构能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也能为我校的跨越式发展尽微薄之力。

(首发于2008320日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