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先进典型

[人物] 吴军:教书育人是一切工作的原动力

2010-01-26 晓风 点击:[]

吴军:教书育人是一切工作的原动力

/阎珊

我校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军教授,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研究货币经济学,尤其是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并在这个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其先后在《中国金融》、《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多种著名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得到了学术界专家的认可,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记者提到这些荣誉时,吴军教授只是淡淡一笑。他说,自己在做这些学术研究,写这些论文时,并没有想过它们会产生什么影响,只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从事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对其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才想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金融,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不定形的,是需要人们不断研究的。既然是科学,就应该有它的实验室,而金融学的科研实验室就是社会。在多年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吴军教授总结说,研究者应选择某一个领域专攻,并时刻关注前沿问题的发展,然后将现实客观环境的变化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这样才会出成果。如果事事都想研究,最终只会是什么也研究不了。

如今,担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学任务的吴军教授,对于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教师应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坚持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但是,教学仅凭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们必须拥有自己对专业的学术造诣。那么这学术造诣从哪儿来呢?这就要靠研究。可以说,学术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吴军教授联系自己的专业,介绍说,自己从1981年开始接触货币银行学,时至今日,它早已面目全非,全然不是当年的货币银行学了。如果不做研究,怎么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呢?又怎么能使教学内容丰富从而使学生更大程度得受益呢?因此,科研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说起学生,吴军教授打开了话匣子。如今,很多学生一味要求教师讲课生动活泼,而对于白开水似的课堂提不起一点兴趣,经常在课上睡觉,甚至缺课。但是,即便在大学,讲课形式也并不是判断老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学术水平才是关键。别以为是白开水,就没有营养,相反,这其中是有丰富的内涵的。同时,也正是为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满载而归,老师们才更有动力去做科研。毕竟,一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除此之外,吴军教授还建议同学们多读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书籍。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并不是只有课本,而且课堂上的时间实在很有限,光凭老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金融这种偏重理论的学科,通过多读书,可以掌握不同的思维方式,将它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方式。由此可见,吴军教授对我校的学生寄予了多大的希望。

管吴军教授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但他从不会让这些“兼职”影响他平日的校内工作。相反,他认为,正是这些“兼职”,有助于自己在第一时间获悉社会的动态,从而为教学服务,为学院服务。谈到自己为之奋斗了20余年的学校,吴军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自己无法离开、也不能离开这片热土。在他的领导下,金融学院编写的《货币银行学》顺利通过审核,成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在他的努力下,我校金融学博士点的申报也一次性通过。

近来,金融学院为积极响应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轨的方针,提出了“科研强院战略”: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基石,提高学科水平,从而搞好学科建设。为了更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金融学院开设有一个教师学术论坛——每周都会有一位教师,向大家汇报自己近来正在研究的课题。如今,学院里已有10多位教师先后在各种杂志、报刊上发表近25篇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金融学院也会越走越好。

(首发于2007610日校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