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梁 目标 人生
徐延春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人民幸福梦。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矢志不移地追逐中国梦,既创造出国富民强、国泰民安、八方朝贺的辉煌,也能用智慧和力量抵御外敌入侵,力挽狂澜,在苦难中涅槃重生,谱写出五千年文明从未间断的历史奇迹。
有梦,就有民族的脊梁
中国梦是希望、信念和力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自强不息,矗立于世界之林的不竭动力。据我了解,“中国梦”最早可能出现在宋朝末年著名诗人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一诗中。全文是“力不胜于胆,逢人空垂泪。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忧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德佑二年岁旦,即1276年农历正月初一。元朝已于1271年建立,随后大军南下。这一年,这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诗人居住的苏州已经沦陷,南宋首都临安兵临城下,危在旦夕。他曾叩宫上书奏请皇上起兵抗元,因言辞激烈而无人理睬,怀着一腔悲愤写下了这首著名诗篇。诗人一心梦想能够祖国统一,国治民安,借《诗经·曹风》中“下泉”的历史典故,期望有一位贤明的君主,顺应民意统一全国,开创太平盛世。虽然南宋王朝已经无力回天,诗人的中国梦却融入到中国的志士仁人的血脉之中,在随后700多年的历史中成为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在近代史上,中国由强盛转向衰败,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国土四分五裂,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灾难深重,倍受压迫与蹂躏。一批又一批怀揣中国梦的民族脊梁勇敢地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重任。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从五四运动到辛亥革命,无数志士仁人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
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使命历史地落在了作为民族脊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党和人民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以主人公的姿态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地从事国家的各项建设,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是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与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探索的征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开始富起来了,以斗志昂扬、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三十多年来,在几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成功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许多指标位列世界首位。探月工程、深海下潜、航母列编等高科技领域的巨大成就给国人带来了自豪、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现在的中国梦犹如一轮红日喷薄欲出,活力四射;犹如一艘马力充沛的巨轮在辽阔海洋上破浪前行。中国梦在党的领导下经历“站起来”、“富起来”后,又向“强起来”加速冲刺。
党的十八大规划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多次阐述已深入人心,给神州大地注入了勃勃生机。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国际上,一些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强起来”,钳制发展的事件仍频频发生。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日本挑起的钓鱼岛事件、与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纷争以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就是其中典型的实例。国内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社会公平正义等诸多难题亟待破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好改的改了,能改的也改了,剩下了许多非改不可的难题。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中国已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众志成城,以壮士断腕的精神破解难题,释放改革开放的红利,才能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因此,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更是青年的梦。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是国家的精英人才,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民族脊梁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有梦,就有崇高的目标
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又是建功立业的个人梦。莘莘学子有梦就有希望和动力,就有方向和目标。而最为关键的是为自己确立一个崇高的目标,把建功立业的个人梦融入到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个人就可以大有作为,就能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建大功,立伟业。
崇高的目标来自坚定的信念,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高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些扼制中国“强起来”的西方国家,总是妄图摧毁青年的信念,泯灭青年的自信,千方百计地向青年输出符合自己国家利益的治国理念与价值观。对此必须高度警惕,要有清醒的认识。一个国家的命运、发展道路掌握在本国人民手中,必须符合自己的国情。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回顾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形成实属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只能不断发展完善,决不能相反。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个人梦,就会充分展现人生价值,得到社会和人民的赞赏,为“强起来”的国家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崇高的目标来自正确的选择。当今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知识更新快,新理论、新概念、新名词不断涌现;网络传播的各式各样的信息、评论、方略层出不穷,良莠并存,真假难辨。社会比较浮躁,急功近利、实用主义、拜金主义思潮日益凸显。在这种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正确选择目标尤为重要。要以冷静思考应对浮躁盲动,善于弃莠选良,去假存真。选择国家需要、社会欢迎、人民赞赏的个人梦作为奋斗目标。在追逐个人梦的进程中,不断拒绝各种诱惑,排除各种干扰,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个人梦而不懈奋斗。
崇高的目标来自同中求异的思维模式。“强起来“的国家梦是由无数个人梦积聚而成的。社会上通常会出现从众心理:经济发达、待遇优厚的地区与行业门庭若市;经济条件和待遇一般的地区与行业门可罗雀;发展潜力巨大而尚待开发的地区与空白行业少人问津。向往和追求美好无可厚非,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实为不幸。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表明,只要能以独到的眼光确立最能发挥自己综合优势的奋斗目标,就能走向成功之路。高等学府的学子专业不同,综合素质不一,优势各异,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所长、所能、所优,以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作出与众不同的独到选择,把最能发挥自己专长与优势的个人梦作为奋斗目标。这样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综合优势就能发挥到极致,
如果说“强起来”的国家梦是最耀眼的北斗星,全国各族人民的个人梦就是其周围的一群群星座。每颗星都在自己坐标上各美其美,各展其彩,在辽阔的天空中组成一幅群星闪耀的壮丽画卷。在群星闪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必将如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国家梦必将指日可待。
有梦,就有多彩人生
多彩是人生的真谛。但只有深爱祖国,深深扎根于祖国大地,有梦人生才能真正多彩,国内外都是如此。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条。1931年出版《美国史诗》中,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首次提出在美国“每个人都可以生活得更美好,更富足,更充实,每个人都有依照自己的能力实现目标的机会”的美国梦。美国梦广为传播,深入人心。美国人为实现个人梦抓住机遇创业奋斗,不仅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且逐步实现了美国梦。我在瑞典使馆担任经济商务参赞期间,瑞典的一个历史事件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世界经济大萧条期间,瑞典经济极其萧条,企业频频破产,失业率不断攀升,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环境污染严重。不少人对国家失去信心,纷纷到国外谋生,到美国的人数最多。当时大约400万人口的瑞典出走了将近100万人。在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港口的大石碑上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但是,瑞典人不但不向困难低头,而且更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他们根据国情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发展汽车、工程机械、电讯、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创造出举世闻名的“瑞典模式”。瑞典人民生活幸福,环境优美,为世人称颂。一位作家这样描述瑞典的美丽:把一座城市建成花园,虽然困难,但有可能办到;把一个国家建成花园,是不可能的,但瑞典做到了。在瑞典工作期间,我到过许多地方,处处都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确是一个花园式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到,深爱祖国是成就梦想的动力源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时代最强音,是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山会海、脱离群众等不良作风的有力抨击。“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值得永远铭记。对于中国社会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不能“纸上谈兵”,只能靠实干来逐一化解。实干不是蛮干,要有大智慧和真本领。改革开放初期,凭勇气和胆量就有可能获得成功,但现在行不通了。深层次矛盾往往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特点,解决这类矛盾,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统筹协调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执行力。这也对我们在校学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学习方式,从读书转向求知;从擅长应对考试转向善于解决问题。在牢固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关注专业前沿动向与热点问题,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知识,切实提高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平。要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班级建设、志愿服务和其他公益活动,了解社会,接近群众,解决困难,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就能从“考试中的佼佼者,实践中的低能者”转向具有大智慧和真本领的开拓者,就能满怀信心地迎接严峻的挑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追逐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个人梦。
直面难题,砥砺意志。这是实现“强起来”的中国梦必备的品格。在新一轮深水区的改革中,解决不断显现的难题,不仅需要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而且要有与无论比的意志力。高等学府的学子都是高考激烈竞争中的优胜者,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是家庭的宝贝、学校的骄子、社会的宠儿,很少有苦难与挫折的切身体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中国也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格言。砥砺意志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实,在学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磨练意志的机会。要勇于选择学习与科研活动中的难题与热点,敢于挑战工作中艰难而复杂的任务,同时多准备几套应对失败或危机的方案。用周密的方案转败为胜、化危为机,不仅能品尝到成功的美味,而且也能收获砥砺意志的宝贵财富。
高等学府的莘莘学子都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骨干力量,甚至是领军人物和民族脊梁。要自强不息,立志自拔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万千险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才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向崇高目标勇猛精进,谱写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
(本文根据作者在公管学院《中国梦·青年梦》党员座谈会发言提纲补充、加工、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