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金:打好国家和民族文化这张牌
记者 方元欣
许德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语》、《外国文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有编著、译著、教辅、教材、词典等共计二十余种。如今,带着新的研究项目“国家文化资本影响指数及数据库建设”,他在人文学科建设的研究道路上渐行渐远。
机会,也是挑战和考验
2011年,许德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计划;2013年,他又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的培育对象之一。他坦言,入选这些人才培育计划对自己既是一种政策上的激励和支持,有助于自己大胆进行新的学术探索,同时,他也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挑战。落实好这些人才培育计划,为繁荣学校、北京市乃至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是他当前的目标和使命。
文化资本:文化的经济学视角
领衔“文学与文化资本”的研究创新团队、申请成立“文化资本与跨文化中心”、开设《文化资本引论》、《文化资本研究》等课程……许德金没有选择大多数经济学人所走的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的道路,而是为文化研究开辟出一个新的方向——“国家文化资本”。
何谓“国家文化资本”?不同于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说,“国家文化资本”超越了单一个体的局限,更侧重于研究国家如何将民族文化这一优质资源转换成资本。“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大而空、抽象乃至虚拟的概念,那么应该如何衡量其在强国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呢?”许德金抛出了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经过长期的思考和探索,他发现,通过引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数学建模和应用统计学的田野调查法来研究国家(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指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也是他开始这个研究项目的初衷。“孔子学院的建立、外国人学汉语人数的数理分析、来华留学生数量的统计分析等等,都可以成为评定中国国家和民族文化对外影响的重要指标。”他举例道。
不做只有知识的“玻璃人”
“文化和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许德金说。他指出,文化是内化于每个人自身的,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在当今社会,有知识、没文化、“不食人间烟火”是行不通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许德金在教学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以便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文化之基。
“中国梦·贸大梦”就是“文化强国”之梦
从十七大到今年的两会,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强调“文化强国”的战略。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提出“中国梦”的构想。对此,许德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要从经济和科技入手,更要重视文化建设,要将国家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转换成国家可用的资本,从而加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贸大梦”如何才能与“中国梦”真正相融合呢?“实现‘贸大梦’,要有切实可行的路径。”许德金如是说。贸大要参与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就应该提高贸大整体的教育水平,与国际接轨,成为国家对外输出人才的窗口和基地。对于贸大的教职员工来说,他们不仅要以课堂文化知识传播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搞好科研,多出成果,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这一方面,许德金正在践行,企盼为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要打好国家和民族文化这张牌,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让中华民族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许德金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