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海:国际学院的国际生活
记者 马晓先
近日,国际学院办公室主任、直属党支部组织委员李英海老师获得了我校“优秀党员“的称号。李英海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谦和、亲切的为人态度,睿智、平和的处世态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宣传、组织 双管齐下
李英海老师1987年参加工作,曾担任原中国金融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辑。2001年,李英海老师来到留学生部,开始了她与留学生共同生活的日子。
多年来,李老师一直担任支部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在担任宣传委员期间,她认真组织支部学习、研讨、考察、调研活动,完成了2006至2010年度主题党日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为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做出了贡献。李英海老师认为,宣传不仅仅是手段,它更是一个扩大影响、展示成绩、相互交流的有效平台。在李英海老师看来,在国际学院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整体规划、科学发展中,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宣传不仅沟通了国际学院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更密切了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就像李英海老师认为的那样,宣传也是一种分享的过程。
而在担任组织委员期间,李英海老师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经常与非党同志谈心、沟通,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除了认真完成繁重的学院日程事务工作外,李英海老师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制度建设、学院行政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此外,在编写国际学院院史、设计“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示范基地评估体系”(受教育部委托)、编辑《来华留学生教育简讯》中,李老师也承担了大量工作,为我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工作勤恳,勤于思索,勇于创新,李英海老师曾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12月,李英海老师更是被北京市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会授予“优秀管理干部一等奖”的荣誉。2005年至今,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均为优秀的成绩不仅是她工作成绩的体现,更是她辛勤汗水的回报。
我是高中班主任
相对于其他学院来说,国际学院的管理模式有其特殊性。留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以及外事活动的规范化都给予了老师们极大的挑战。开展学生工作的四年时间里,李英海老师笑称,自己就像一个高中班主任,管理着留学生的学习,更打理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在处理留学生事务的工作中,李英海老师意识到细致的重要性,把小事做足,设身处地为留学生着想,繁杂的工作就会变得简单而精彩。
提到自己的学生,李老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遍布世界的学生是李英海老师最大的骄傲。李老师记得自己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记得每一张充满笑容的国际面孔,也许这些就是李英海老师最珍贵的私家记忆。李老师说,每一次与回来看望她的学生一起回忆过往的时光都令她充满了感动。初来乍到的茫然,异国他乡的成长,毕业后的展翅高飞,这些生活瞬间,是属于李老师和她学生们的共同记忆。李老师说,她与留学生之间的纽带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是跨越国籍的珍贵友谊。
不求回报,李英海老师只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踏出惠园的大门后能做出自己的事业,为中外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国际化,我要出一份力
在谈到我校的国际化问题时,李英海老师着重谈了我校国际化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教育,强调了我校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国内各大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校不进则退,如何保持领先地位,实现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认真思索的一项重要问题。
十年之久的国际学院生活带给李英海老师的不仅是经历,更是一份对国际化的特殊情感。对于怎样为我校国际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李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首先,她强调了融合的重要性。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留学生归属感,提供更多双方融合的机会。融合,让国际化拥有更高的视角。其次,李英海老师认为以党的先进性要求自己,用党的先进性引领国际化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国际化是李英海老师工作的目标,她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国际化道路上那些璀璨的花朵。国际化道路上,她要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