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 (记者 张艺萍)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把人才工作摆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的理念得到了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几年来,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质量大幅度提高。
教师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围绕目标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第二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提出把应用经济学建成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争取获得工商管理、法学、政治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建设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有教师773人,45岁以下教师占6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从2006年的29%上升到52%,教师队伍整体年轻而富有活力;学校强化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目的在于使专业技术职务制度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服务,同时加强宏观调控。目前,学校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58人,占20.4%;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08人,占39.8%;学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重视改善学缘结构,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慎重留用本校优秀毕业生。在教师队伍总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毕业于外校的教师数一直占教师总数的75%以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毕业于海外知名高校的教师更是逐年增多。
注重工作创新 采取有效措施 加大优秀人才引进
学校建立健全面向海内外的公开招聘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与待遇指导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新聘教师聘期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学校对高层次人才和海内外优秀人才在岗位聘用、配备科研启动费、搭建工作平台、生活补贴等方面,都有具体落实措施和办法。为了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我校,学校在北美经济学年会网站、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教育在线、各驻外使领馆网站、新浪网、《神州学人》等知名刊物、网站以及光明日报海外版等主流媒体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并通过参加北美经济学年会和海外优秀博士视频招聘会网聚了大量的优秀学者关注我校。2006年以来,我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引进成熟学者9名,海外/境外优秀博士30名,引进学术基础扎实,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较大上升空间,总体实力较强的优秀应届毕业生160余名。
加大培养力度 教师水平整体提升
引进与培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两条途径,在加大引进的同时,学校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养。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使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跃升一个层次,增强学科建设优秀人才储备,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结合,学校制定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兼顾一般的教师队伍培养规划和学历提升计划。对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及教学技能和学术能力的建设与培养,力争通过培养,使各培养对象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竞争力,优势突出的研究领域,并产生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在纵向科研课题立项和高层次科研获奖方面的能力明显提高。自2006年至今,我校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余人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和“211工程”三期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出国研修,另有30余人正在办理相关手续。60余人获得学历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 努力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以人为本,就是把教师个人全面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教师以切实的人文关怀。理念方面,全校上下已经形成“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的共同理念;制度方面,优先考虑教师的权益,通过制度设计,扩大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利益分配等重大事项中的参与度,使教师享有充分的发言权,注重制度的导向作用。认识到并尊重人才成长的周期性与重大科研成果产生的长期性,坚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努力解决好政策的长期引导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另外,注重政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制度环境;具体落实方面,在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背景下,通过提高物价补贴、设立特交补贴、提高校内岗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待遇。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加强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努力营造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整体环境。
当前我校改革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学校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时,更应该继续发挥全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构建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共同营造各类人才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