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成就] 强化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助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 2010年06月03日 00:0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晓风

校新闻网讯(学工部稿)近年来,我校不断强化对高校学生资助的战略价值考量,坚持“让每一位受奖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理念,坚持以科学的理念、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规范、推动学生资助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丰富和发展了学生资助“一基多能”的多重功能格局,助推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未来领军人才培养,取得了“四个百分百”的突出成效(应助尽助面基本达到100%,受助学生资助充足率基本达到100%,受助学生满意度基本达到100%,受助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好评。

注重使资助与育人相协调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的创新发展,注重使资助与育人相协调。2006919,学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处级),行政关系挂靠在学生处,行使统一管理全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职责。中心现有专职人员3人,平均年龄不足30岁。我校本研学生总数1.2万人,其中约有1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绝对数不是很多,但学校重在抓好面向学生的深度资助。多年来我校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勤工助学为基础帮困手段,以奖学金为主要激励方式,以校友和社会捐助为重要筹款手段,以‘减、免、补’为重要辅助措施”的立体、多元、混合的学生资助体系。

(一)树立科学理念,彰显“自信、幸福、尊严”三维核心价值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积极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导向,更新观念,树立更加科学的学生资助理念,即“让每一位受奖助的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我校着力拓展学生资助科学理念的新成果。拥有自信是学生发展、进步、成才的心理基础,感知幸福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价值目标,拥有尊严是资助育人的终极所在。这一理念凸显了我校学生资助“自信、幸福、尊严”三维一体的核心价值观。

(二)厘清工作原则,强化科学发展导向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原则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育人为本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生资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受奖助的学生,促进每个受奖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推动学生资助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资助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贡献率”。

改革创新 学生资助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学生资助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改革创新是“生命线”的意识。为切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系统思考和整体设计学生资助工作。

促进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学生资助工作中的促进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要保障应受助学生依法享有受助的权利,关键是要实现受助机会的公平。

提高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发展主题是提高质量。作为高校工作一项重要内容的学生资助工作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资助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资助质量的根本标准。

(三)深入推进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

为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水平,经总结经验、广泛调研、深度思考、精心设计,我校形成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实施方案。2010429,召开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启动大会全面部署学生资助科学化工作。我校实施的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既是对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推进我校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号角”。

1.着眼“设计科学、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建设,实施“构建立体化的学生资助体系计划”。我校注重抓好学生资助的体制机制、资源保障、育人载体等三个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校院两级学生资助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每个学院至少有1名老师专门从事学生资助工作,完善校院两级各类学生资助工作小组的职责。通过邀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领导作主题报告、及时收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中国教育报》等相关媒体发布的全国学生资助领域的重要信息并推动共享等措施确保对学生资助重大事项敏锐、敏感、知晓,确保学生资助工作队伍视野开阔。

积极延伸学生资助工作的触角。每年新生录取名单确定后,根据学生的自然情况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及早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资助政策宣传材料和针对部分同学的资助资金随录取通知书一同送达新生。新生入学前的暑期开通“64494008”专门资助专线,接受咨询、答疑释惑,做到专人记录。新生报到入学时开设“绿色通道”及时发放应急生活补助金。入学后两周内评定出校友设立的“求索助学金”,第一时间一次性面向6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发放20003000元的助学金。每年春节、少数民族重要节日,学校都面向留校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特殊的聚会,校领导讲话鼓励,学生资助中心支持经费,让学生在团聚中增强认同感、凝聚力。

科学规划、统筹设计、全面理清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现有的各种学生资助资源。初步统计,每年我校共有奖助学金项目30多项,可用于学生资助的总经费额度为2100多万元。学院共有资助项目18个,每年资助额度68万多元,资助300余人次。学校层面强化全校资助资源分配和受奖助学生教育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学院层面强化受助资源分配和学生教育的组织落实,学生组织层面强化面向广大学生开展资助教育,构建起“国家—学校—学院—学生组织”四个层级的立体学生资助体制机制。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设计制作印有学生资助中心所有人员联系方式和工作分工的学生资助爱心联系名片卡,发给每位受助学生,便利学生咨询和联系。从2009年开始组编融政策指导与资助感悟为一体的《资助育人 助力成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资助手册》面向全体新生发放。

2.着眼学生资助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资助工作项目化运作计划”。着眼现有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职能、已有学生奖助项目的科学发展,深入实施资助发展项目化运作,强化项目化建设标准,形成规范化的学生资助项目化建设机制。目前已完成4个大型学生奖助项目的发展报告并把项目化发展报告作为礼物赠送给项目捐助人,获得捐助人的好评,使捐助人更清楚地了解所资助的学生的资助效果,得到资助项目运行情况的反馈,对深化合作、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着眼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围绕学校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和思考学生资助工作。以校领导承担的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课题项目《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的研究成果,着力思考和推动学生资助支持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科学设计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发挥学生资助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方面的积极作用。成立学生国际发展中心。转变观念,由此前的注重资助资金向注重资助发展机会转变,学校每年投入30万元设立学生国际游学基金。为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实现国际化发展,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连续5批次、投入近30万元支持4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香港大公司和金融机构实习体验,得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度赞誉。学校还和国家汉办联合开展“国际商务汉语全球行”、“全球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等开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际化发展通道。

4.狠抓“四项教育”,实施“学生成长教育计划”。学生资助的重要功能是教育。为搞好资助基础上的教育,我校狠抓面向受奖助学生的自强、诚信、感恩、责任等四项教育。创新资助项目发展模式和学生组织模式,探索在人数较多的大型奖助项目中成立以项目受助学生为基础的学生联谊会和志愿服务团,通过奖助学金项目学生联谊会和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既强化对同一奖助项目的认同感,延伸和拓展德育教育载体。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工作抚慰学生的心灵,强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捐助者和受助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推动捐助人对受助学生的直接教育,实现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坚持举办“自强之星”评选活动并通过举办自强事迹巡回报告会扩大教育效果,探索建立全校性的学生自强组织。以“感恩、收获”为主题,科学设计每项奖助学金项目典礼,强化典礼育人。筹建常设性的爱心捐助站和爱心慈善屋。探索学生奖助学金发放的机制改革,尝试分批次发放大额奖助学金制度,合理引导受奖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倡导和组织的各项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

连续9年举办勤工助学节,为学生累计提供实习、就业机会6000多个。优化设计勤工助学报刊亭、拟投入使用的学生创业园等校内资源,探索通过学生资助支持学生开展创业。根据贫困程度分1000元、500元两档,连续两年发放“双困”毕业生择业补贴210人次,发放资金近12万元。每年组织大型奖助项目毕业生座谈会、欢送会。

连续两年组织受奖助学生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各界组织的爱心助学活动,引导受奖助学生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先后筹集善款近9万元,直接关心和支持灾区2000余名学生。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连续两年获得优秀组织奖。

5.着眼与捐助人的沟通合作,实施“与捐助人互惠共赢计划”。通过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走访捐助人单位、强化日常电话或其他各种方式联络、与捐助人联合开展受奖助学生的实习实践等多种途径推动学校、受奖助学生、捐助人之间的合作、互惠、共赢。坚持与所有奖助学金项目捐助人每年一次的见面交流并向由受奖助学生向捐助人提交年度学生成长发展报告。利用学校资源支持项目捐助人在校内获得事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支持“匡济助学金”项目捐助人在校内开咖啡馆、支持姜达熬助学金获得校内节约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等。

6.着眼提高学生资助信息化水平,实施“学生资助网上一体化系统建设计划”。依托学校信息化校园二期建设的“学生一体化系统”,开发“学生资助一体化系统”,逐步实施各项学生资助事务网上办理,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

7.着眼前瞻性、理论性研究,实施“学生资助科研提升计划”。依托校领导承担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接研究》这一教育部重大学生资助课题项目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担的其他课题项目,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学理性研究,以理论成果支撑资助实践科学发展。

(四)我校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成效显著

1.有力推动工作,基本实现“四个百分百”。通过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我校学生应助受助率基本达到100%,受助需求满足率基本达到100%,受助学生满意度基本达到100%,受助学生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做到了“学生有需求,学校有响应”。受助学生不仅能顺利上学,还能安心乐学、成功择业、发展事业。

2.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启动海外游学基金资助学生出国实习、资助学生赴港实习体验、多次举办出国项目宣讲会、争取国家汉办“国际商务汉语全球行”项目、中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计划等切实开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际化发展通道,开阔其国际视野,拓展其创新精神。

3.赢得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2010年新年前,我校10名获得国家奖助学生的学生给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写信表示感谢,崔邦焱主任亲自回信肯定。我校每年的迎新和“绿色通道”、近期启动的学生资助科学化工程等受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信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全国学生资助中心网站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得到积极的社会效果。

4.切实提高学生资助的科学化水平。通过不断努力,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思路理念、整体效果、途经载体、方法手段等都得到不断拓展和加强,形成“理念、制度、方法”三维一体的科学化发展格局,每年发布学生资助科学发展报告,有关做法编入学生工作科学发展实例选编。

创新思路 继续推动学生资助科学发展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迅猛发展,但也面临着资助政策体系内部不同类别、不同项目间、校院之间的统筹考虑与整体设计不足,受奖助学生的主题教育、自我教育的实体化运作与持续化实施不足,学生资助工作主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的机制建设和实际贡献度不足等现实问题。

(一)着手思考和设计学生资助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学生资助测评体系建设。深学深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纲要》的实施为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中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资助新的发展态势,按照《纲要》的思路,研究制定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谋划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对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测评标准和测评体系的研究。建立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学会,加强交流和研究工作。

(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学生资助“四化”发展。推进学生资助策划设计整体化。进一步明晰学生资助体系各项内容的功能、定位,科学统筹、精心设计各个资助项目的资助目的与发展要求,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整体性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推进资助教育实体化、持续化。继续以资助项目为基本组织单元和教育对象的学生资助教育活动组织模式,继续拓展受奖助学生联谊会、志愿服务团等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坚持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巩固既有优势品牌,培育新的特色品牌。

(三)着眼人性化、人本化,推进精细化建设。区别差异,分类实施,满足资助对象的个性化要求,切实吸引资助对象参与学校重大资助事务的讨论、决策。注重学生资助不同群体、不同类别的差异化资助方法,找准资助工作所要求的“知情权扩张与受助学生隐私权保护”的边界,实施学生资助的“显形资助、隐性资助”的结合,凸显人本化、人性化。

经过多年特别是近两年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不断提升学生资助科学化水平的发展之路,让学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05-2009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