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新 动 态

[人物] 范黎波:矢志于国际企业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10年01月26日 00:00    浏览次数: 次 编辑:晓风

范黎波:矢志于国际企业管理研究

/周荃

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贸大,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是他们成就了学校的辉煌。

范黎波,经济学博士、国际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研究员、中国WTO研究院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多年来,教授出版了《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管理原则解析———案例分析方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项目管理》、《跨国管理》等专著,翻译了《企业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光明日报》、《南开管理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04范黎波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年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并承担一项教育部“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范黎波教授科研的主要方向为国际企业管理,这其中包括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科技转移与中国企业创新等两个方面。目前正主持一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对于研究这些科研课题的现实意义,范黎波教授介绍到,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的速度快,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比如竞争实力弱;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后来者;有一定的特殊性,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等。面临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制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研究这些科研课题,正是为解决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谈到从事科研工作的体会时,范黎波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科研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有些科研项目需要长达十年、二十年默默无闻地付出。而且,这些付出未必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这是一种投入和产出很难测定的知识劳动,你必须要长期坚持,要做得住,要不计名利地做。范教授还介绍了从事科研工作的宝贵经验:要形成团队,因为团队的成员们具备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知识背景,这些不同点的交织往往会产生新的构架,新构架则是创新的关键,这有助于研究方法的创新改进。

作为商学院的教授和博导,范黎波教授对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见解:大学教师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教授认为,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知识和思路,教学必须有科研作为支撑,否则就缺乏了理论基础,教学是传播知识,而科研则是创造知识。

范黎波教授在企业从事过长时期的管理工作并兼任一些社会工作。他曾在海尔商学院任执行副院长。在企业的工作和从事社会工作的经历丰富了他的教学科研经验。教授说,“研究企业管理的人要了解企业,尤其是像海尔这样国际化发展较快的企业。”社会工作为我提供了科研标本和研究企业的个案,了解一个企业战略发展的演化,技术创新发展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同时还能够对人,尤其是经济人有深刻的了解。

企业与大学不同,每天都面临压力,而且是无形的。于是企业发展要协调好“马拉松”和“百米冲刺”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漫长过程,而短期内的提升又需要“百米冲刺”,在“百米冲刺”之后则要做好调整,迎接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国企业要发展好,就必须具备目标、战略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最后,范黎波教授特别以商学院的科研情况为例作介绍说,我们的科研水平一定要有高的起点;要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这包括了国内的和国际的影响力;要增加国家级的课题立项;要多在重要期刊上发表A类和B类的文章。这是办好学的本质所在。同时,商学院在引进教师时兼容了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背景,这批年轻老师的引进增加了学院的活力,有利于保持学院的良好传统。范黎波教授自豪地介绍到,在重视科研的前提下,商学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管理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学院入选了14篇论文,排名全国第六,这有助于很好地将商学院推广出去。

在这里记者祝愿商学院,也祝愿范教授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首发于20071110日校报,有改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05-2009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版权所有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邮政编码: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