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海外网: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突出 家国情怀 教育当先

日期:2021-03-23   编辑:江海 雨晴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突出:家国情怀 教育当先

(来源:海外网,2021-02-07)

日前,在京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前不久,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牵头成立的“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正是对会议精神的一种呼应。该联盟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话立德树人任务,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促进跨区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快速发展。

 

作为国内财经外语类领军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先后举办多场思想政治课程专题会议,在各类专业教学中凸显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该校英语学院副院长金冰教授在全校课程思政观摩课上,以“逆写的文学:外语专业学习中的文化自觉”为题,以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生动诠释了语言学习与身份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外语专业课程应如何引领学生辨析语言背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语境,激发学生的母语自觉,从而在跨文明对话中彰显文化主体性和文明自信。金冰教授的示范课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她结合本专业学科特色,阐述了她对于外语思政与人文思政的理解。她认为,如何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卓越青年人才,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树人教育,它不以单纯的专业技能学习或知识传递为目的,真正的教育给与我们的是力量,是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为一体的全人教育,并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的《西方现代思想史》、《维多利亚文学专题》、《英语文学中的商业表征》等专业课中,引导学生思考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与其海外帝国之间的深刻关联,以及小说在维持和支撑英帝国事业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维多利亚小说家笔下,海外殖民地大多以一种隐性或边缘化的方式在场,边远领土可以被随心所欲地利用,通常是为了移民、敛财、流放犯人之类的目的。即便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在康拉德、吉卜林等作家的笔下,殖民地已经逐渐成为叙述的关注中心,但这些叙述中蕴含的欧洲中心主义逻辑为我们呈现的依然是一个以西方人的视角描写的非西方世界,以供欧洲的读者分析和判断,这样的视角根深蒂固,他们看不到除此之外的历史、文化和观念。在翔实的文本分析基础上,金冰教授启发学生对西方文学文本中蕴含的不平等权力话语及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新型文化殖民主义加以剖析。

无论是在海外高校讲学、讲座,抑或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研讨,在讲授西方现代思想史与批评流派时,金冰教授强调回到中国思想史语境中对其进行观照与比较,凸显中国视角与主体意识;在分析英美新历史主义小说时,引导学生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那种将历史完全等同于文本、将历史所指彻底放逐的历史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危害展开讨论;在作为示范课的《文学批评》课堂, 在讲述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时,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同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叙事学等具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批评理论入手,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在课堂上还以专题的形式探讨西方文化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应该明辨所谓的“流行”陷阱,推出能够真正体现中华文化自觉意识的优秀作品,重新建构富于主体性的中国形象。

 

金冰教授曾多次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及毕业典礼上致辞。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秋季学期,她以“用青春书写属于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为题,再次在全校开学典礼致辞,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力量,抒写抗击疫情、共克时艰中的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学子展现青春担当,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共鸣。

 

“有学者说,这是一个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将对个人命运与价值的思考融入到对家国情怀、时代使命乃至人类前途的探求之中,如何从‘学以致用’到‘学以致知’,再到‘学以致思’乃至‘学以致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希望你们能够学会清晰的思考、懂得选择与放弃,拥有信念和担当,在对多元文化及不同文明形式的比较中,获得钱穆先生所说的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应该怀有的敬意和温情。希望你们在顺境中,不骄纵,不耽溺,在困境中,不颓唐,不屈从,希望你们拥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以坚定、沉着、冷静的姿态承担时代和民族赋予的使命!”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不但是对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更是一名教育者不忘初心的师者情怀,思政课堂需要这样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附:原文链接

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3195/2021/0207/content_31976212_1.html


关闭

海外网: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突出 家国情怀 教育当先

日期:2021-03-23   编辑:江海 雨晴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要突出:家国情怀 教育当先

(来源:海外网,2021-02-07)

日前,在京召开的2021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教育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前不久,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牵头成立的“全国财经类高校课程思政联盟”正是对会议精神的一种呼应。该联盟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话立德树人任务,通过共建、共治、共享,促进跨区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快速发展。

 

作为国内财经外语类领军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秉持三全育人理念,先后举办多场思想政治课程专题会议,在各类专业教学中凸显立德为先、树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该校英语学院副院长金冰教授在全校课程思政观摩课上,以“逆写的文学:外语专业学习中的文化自觉”为题,以富于感染力的语言,生动诠释了语言学习与身份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外语专业课程应如何引领学生辨析语言背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语境,激发学生的母语自觉,从而在跨文明对话中彰显文化主体性和文明自信。金冰教授的示范课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她结合本专业学科特色,阐述了她对于外语思政与人文思政的理解。她认为,如何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卓越青年人才,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树人教育,它不以单纯的专业技能学习或知识传递为目的,真正的教育给与我们的是力量,是融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为一体的全人教育,并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的《西方现代思想史》、《维多利亚文学专题》、《英语文学中的商业表征》等专业课中,引导学生思考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与其海外帝国之间的深刻关联,以及小说在维持和支撑英帝国事业方面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维多利亚小说家笔下,海外殖民地大多以一种隐性或边缘化的方式在场,边远领土可以被随心所欲地利用,通常是为了移民、敛财、流放犯人之类的目的。即便到了十九世纪末期,在康拉德、吉卜林等作家的笔下,殖民地已经逐渐成为叙述的关注中心,但这些叙述中蕴含的欧洲中心主义逻辑为我们呈现的依然是一个以西方人的视角描写的非西方世界,以供欧洲的读者分析和判断,这样的视角根深蒂固,他们看不到除此之外的历史、文化和观念。在翔实的文本分析基础上,金冰教授启发学生对西方文学文本中蕴含的不平等权力话语及欧洲中心主义思想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新型文化殖民主义加以剖析。

无论是在海外高校讲学、讲座,抑或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研讨,在讲授西方现代思想史与批评流派时,金冰教授强调回到中国思想史语境中对其进行观照与比较,凸显中国视角与主体意识;在分析英美新历史主义小说时,引导学生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那种将历史完全等同于文本、将历史所指彻底放逐的历史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危害展开讨论;在作为示范课的《文学批评》课堂, 在讲述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时,对其进行批评性分析,同时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叙事学等具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本土批评理论入手,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在课堂上还以专题的形式探讨西方文化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应该明辨所谓的“流行”陷阱,推出能够真正体现中华文化自觉意识的优秀作品,重新建构富于主体性的中国形象。

 

金冰教授曾多次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及毕业典礼上致辞。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秋季学期,她以“用青春书写属于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为题,再次在全校开学典礼致辞,以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力量,抒写抗击疫情、共克时艰中的家国情怀,激励青年学子展现青春担当,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共鸣。

 

“有学者说,这是一个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在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如何将对个人命运与价值的思考融入到对家国情怀、时代使命乃至人类前途的探求之中,如何从‘学以致用’到‘学以致知’,再到‘学以致思’乃至‘学以致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希望你们能够学会清晰的思考、懂得选择与放弃,拥有信念和担当,在对多元文化及不同文明形式的比较中,获得钱穆先生所说的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历史应该怀有的敬意和温情。希望你们在顺境中,不骄纵,不耽溺,在困境中,不颓唐,不屈从,希望你们拥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以坚定、沉着、冷静的姿态承担时代和民族赋予的使命!”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不但是对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更是一名教育者不忘初心的师者情怀,思政课堂需要这样的感染力和教学效果。

 

附:原文链接

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3195/2021/0207/content_31976212_1.html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