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贸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贸大 > 正文

《中华英才》: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艺术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艺术家刘咏阁:驰骋在艺术的广阔天地

日期:2021-06-16   编辑:王峥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艺术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艺术家

刘咏阁:驰骋在艺术的广阔天地

(来源:《中华英才》2021-06-16)

   见到刘咏阁以前,记者只是知道他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的一名教授美术和书法的退休副教授。但当记者真正见到他并采访他时,才惊讶地发现,他不仅仅是贸大的一位副教授,还是一个在中国传统书画、西方绘画、美术史论、诗词歌赋、摄影与工艺美术等多领域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激情、满脑子是艺术细胞的文化达人。虽然他已经年过花甲,而且曾经身患重疾,但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眼神温和而坚定。尤其他下巴上蓄着的那一小撮胡子,更显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刘咏阁现住在北京顺义区,走进他的别墅,记者看到家里无论门厅还是起居室,以及走廊的墙上挂着的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有国画、油画,涵盖人物、花鸟、山水,更有他最擅长画的汗血宝马。此外,客厅一角的茶几上还摆着许多他给爱人和儿子拍的肖像,彰显了家庭的温馨。记者与刘咏阁只是初次相见,但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开朗,健谈,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随着记者的提问,他讲起了他的艺术人生:梦想与辉煌,无奈与遗憾都有涉及。刘咏阁讲起话来真诚实在,不回避,也不绕弯。

应记者的要求,刘咏阁拿出了他的一些书画作品集、书画理论专著,以及发表他文学作品的一堆刊物,还有他获大奖的汗血马作品和景泰蓝等作品。翻看他的这些作品,记者发现,刘咏阁的艺术造诣广博而深厚,传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走兽,以及西方油画的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技法都是他提炼生活,表现生命状态的有效媒介。甚至可以用中西融会贯通来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水平和审美境界。此外,他还擅长写作,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了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歌、古典格律诗词计三十万字。像《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散文选刊》《海燕》《诗潮》等知名文学期刊都多次刊发他的文字。翻看他厚厚的一本诗歌集,记者发现,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体诗词他都驾轻就熟,写出了许多令当今所谓“大师”汗颜的作品。

刘咏阁在艺术上涉猎广泛,除却中西绘画他还在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等领域多有建树。在贸大,年龄稍长的教职工都知道他曾经是学校唯一的专职摄影师,以影像手段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从名家

刘咏阁生于1958年,是个老北京人。儿时便随书画大家廖同先生学习花鸟画、书法和诗词。廖同是近代吴昌硕大师的关门弟子,为人低调,艺术上深谙吴昌硕画风精髓。刘咏阁说,这段少年时的“童子功”让他受益良多。据他回忆,廖同老师家中常有同道中人造访,像南方的潘天寿、王个簃、北京的张伯驹、潘素、王铸九、江丰、黄苗子等都曾来廖府品茗论艺,戏笔丹青,作为学徒他也曾有幸为这些艺坛大师侍奉笔墨并聆听他们的金句箴言。他说,这种经历可遇不可求,是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九岁时,刘咏阁又拜在时任北京工艺美术工厂设计师的李新民、龙瑞两位老师门下学习西画。当年龙瑞老师刚二十岁出头(那时龙瑞老师还没系统研究国画,更没有今天的名气),经常带着他到火车站画人物速写、素描,去郊外画色彩写生。刘咏阁说,那个年代国画的社会需求度很低,西画的实用功能反而很高,正是李、龙两位恩师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手把手地传授给了他扎实的西画功底,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本事。1975年底,刘咏阁被海军北海舰队作为文艺兵特招入伍,就是凭借过硬的西画功底。刘咏阁对绘画艺术的酷爱也让他充分体味到了转益多师的必要性。二十岁那年,他的本家叔叔又将他带入山水画大师梁树年先生门下学习传统山水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梁先生引荐,他还经常得到蒋兆和、黄胄、李苦禅、朱乃正等多位先生的口传心授。除却这些,刘咏阁在书法上的造造诣也很深,这一点从后来他开设的《书法实践》课备受学生追捧即可看出。他与著名书法家大康、启功、颜家良、刘正谦、刘炳森、苏适、李铎、吴丈蜀、沈鹏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还数次邀请其中大部分人来学校参加笔会或授课。1979年刘咏阁被北海舰队文化部推送到军艺绘画系系统学习油画,2003、2005年还分别在清华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设计学和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

杰出教师

为加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1989年对外经贸大学向社会招聘艺术教师,刘咏阁凭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与实践经验,成为唯一入聘者。但进入贸大后先是被学校主办的知名刊物——《国际贸易》杂志广告部“截胡”干了两年的广告摄影和广告设计,由于工作出色,又被学校宣传部调去做美编和摄影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而且在宣传部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有“一件事”和“一句话”可以“一斑窥豹”。“一件事”是,曾经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的一位部长点名刘咏阁去为其照几张“轻松的”照片,为的是送给国内外友人(当时同去的还有贸大原校长孙维炎);“一句话”是,进入新世纪后,时任校长陈准民几次在不同会议上说的同一句话:“咏阁老师对招生工作贡献很大,因为他拍摄的校园风景照片,设计的招生简章为我们‘引’来了许多优秀考生。”

直到2005年刘咏阁才如愿以偿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教师。到教师岗位的第二年即2006年刘咏阁撰写的三篇艺术论文就在首都高校教师艺术论文大赛上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对贸大艺术教育而言这是创纪录的);2007年其编纂的教材《中外美术欣赏》(120万字)参评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材展览,获得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高度评价(这同样是第一次)。

2008年刘咏阁受聘出任艺术中心主任之职。其任内创立了《中外美术欣赏》《油画实践》《书法实践》等课程;与学校出版社新教材《漫步中西绘画》(后又协商分为中西两部分分别出版);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作在校内挂牌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经贸大学创作基地”;率学生艺术团数次赴欧美多国孔子学院推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主持创编的节目独特新颖,深受所到国观众的喜爱,得到国家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的表彰,许多兄弟高校纷纷前来取经;作为学校六十年校庆文艺晚会的主创者之一和艺术总监,为学校校庆形式创制了美丽的一页。

作为外经贸大学的美术和书法公共课教师,他主讲的课内容丰富多彩,论点独特且视角客观,加之他激情四射的授课风格,使他的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艺术课。这里,记者还要特别提及的是,刘咏阁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迄今,刘咏阁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个人诗书画作品集和书画理论著作。其中他历时两年多独立撰写的关于西方绘画的大型教材《西画精粹点厾》达百万字,书中涵盖了西方画史上所有重要的流派、重要的画家、重要的作品。该教材具有科学、客观的审美视角,采用亦庄亦谐聊天似的语言风格。该书2015年出版发行,在当年六月即被权威的图书“光明榜”评为教材类排行榜第八位。时任校长施建军在为此教材写的序中曾这样说:“刘咏阁老师在艺术上涉猎很广,而且一直对艺术理论研究很有兴趣。许多人知道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和诗词有较深的造诣,据我所知他对西方油画的研究与实践也有相当的深度。这本教材中很多西方经典作品的‘点厾’都结合了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角度,读起来不空泛,有内容,显示了他在中西绘画艺术方面的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修养。”

著名艺术评论郑工先生对该教材的评价则显得意味深长——人们常说“深入浅出”,其实深浅问题就是内容与如何表述的关系。刘咏阁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有特点。我知道他擅长画画,不知道他在语言方面还这么敏感,或者说,他是一个形式感很强的人。就是在书的内容上,也没有局限于就画论画的赏析点评,而是有想法,能注意画作与画家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画家与时代的关系,注意这一时代与那一时代的关系。其知识的涉及面相当广泛,他能将各种史料重新处理,用自己的语言和行文方式加以阐述,言之有物,言之在理,活泼流畅,语言间带着点幽默,甚至诡异,不时还掺杂着一些时尚的网络用语或北京地方方言,富有现代气息。这让我看到美术欣赏或美术史的论著,完全可以摆脱单调乏味的学术面孔,以亲切的姿态贴近大众。

为了这部巨著,刘咏阁可谓是废寝忘食笔耕不辍,除了日常教学、科研和推不掉的社会活动,他都处在紧张的写作状态中。在连续写作的两年里,他都放弃了学校组织的体检,他自信自己的身体是块铁。而命运并不成全他的意志。在他的巨著完成一年后,他申报的研究中心也顺利获批,就在商议中心成立大会具体仪式的时候,他突然倒下了。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胃被全部切除。为了接下来多达八次的化疗做的安稳些,他毅然选择了提前退休,当然这也使他遗憾地错过了晋升正教授的机会。有失有得,这就是人生。终于,刘咏阁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般地活着。五年来,刘咏阁的主业是吃药、打针、治病、跑医院,副业是写作和画画儿。他依然活得自信而淡定,且有质感。这期间,他不仅写了数篇小说、散文,上百首诗词、诗歌,创作了几百幅书画作品,尤其还撰写了一本极富开创性的艺术教材《汗血宝马绘画教程》。

以梦为马

二十多年来,刘咏阁一直对汗血马和汗血马绘画的研究情有独钟,他创立的汗血马绘画体裁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认可、喜爱。他笔下的汗血宝马有迷幻般的古韵,有时代气息;有中国传统笔墨形式,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色彩语言,这些都被他的画笔融汇成了完整的有机体。另外,将书法和自作的古体诗词作为意象手段融进画面也是这个新体裁的重要辨识特征。多年来,刘咏阁的汗血宝马作品作为重要外事礼品被赠予多国总统、政要,以及国内外大公司和文化机构。采访中,刘咏阁透露,他撰写的《汗血宝马绘画教程》就要出版了。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归纳汗血马文化、汗血马技法表现,以及概括性梳理了马文化史、古典马绘画名作的教材,这本教材也将惠及全社会所有马绘画从业者和爱好者。刘咏阁介绍,这本教材虽然有很强的汗血马绘画专属性,但作为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通识教材则有多重功效。既可以系统呈现汗血宝马绘画的理念与技法形式,也可以将该教程划分为几个层面的内容单独开设课程。比如,“中国马文化赏读”“中国古典马绘画赏析”“学画汗血宝马”,等等。

刘咏阁说,这本教材是他二十余年探寻汗血宝马古今流变,实践汗血宝马绘画语言的结晶,能以教材的形式奉献给莘莘学子和社会大众,算是了却了他一份夙愿。

对于记者的疑问——为什么要创造汗血马绘画这样一种新体裁,刘咏阁的回答则很直白:“我是‘雄汉盛唐’的脑残粉,大宛马,也就是汗血马,恰恰是这两段伟大历史进程中独具时空意味和神秘色彩的文化符号,我被这个文化符号诱惑得不能自已才下决心去‘包装’它的。”刘咏阁说,最初他是在汉武帝的《天马歌》、渥洼马、大宛马、汉画像砖这些和汗血马有交集的素材中找灵感,但不觉中走进了一味“做旧”的装饰画儿的胡同里;后来又对古汗血马的“转世灵童”,即今天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的具象摸样执拗不已,可愈画得如真马一般愈显得没有内涵。他说,忽然有一天他顿悟了:汗血马在中国忽隐忽现两千多年,它早已超越所有的具象形态演化成了一个仅剩汗血印迹的符号,像拓片,也像一枚斑驳的钤印痕。换一个角度讲,“汗血马”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审美期许,是对早已有之的精神图腾“千里马”的具象摹拟。说到底,它从未真实存在过,它只是国人一种历史文化情结的图像外延。于是,他开始将汉武帝诗中的天马、古大宛马、唐马,以及今天土库曼阿哈马的形态特征做多言的取舍融合,最终打造出了这个历史文化符号的外形辨识特征:狭身骨健,颈项长而曲,臀峰高翘,修腿阔蹄,肌腱铿锵,昂扬若筋脉淌血,兴奋看尾鬃张扬。如此舞蹈演员般的身段,加之以大红色为主打的肤色借用并强化了“汗血”的概念,而宝石蓝的眼睛不仅有西部地域特色,亦显宝马悠远与神秘的特质。正如著名马文化专家、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先生在为他的教材所写序言中说的:“刘咏阁先生的汗血宝马绘画开启了艺术家用专属技法表现具体马种的先河”。而在记者看来,刘咏阁就像驰骋在广阔艺术天地的千里马,雄健昂扬,永不停歇。

关闭

《中华英才》: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艺术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艺术家刘咏阁:驰骋在艺术的广阔天地

日期:2021-06-16   编辑:王峥

专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艺术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艺术家

刘咏阁:驰骋在艺术的广阔天地

(来源:《中华英才》2021-06-16)

   见到刘咏阁以前,记者只是知道他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贸大)的一名教授美术和书法的退休副教授。但当记者真正见到他并采访他时,才惊讶地发现,他不仅仅是贸大的一位副教授,还是一个在中国传统书画、西方绘画、美术史论、诗词歌赋、摄影与工艺美术等多领域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是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激情、满脑子是艺术细胞的文化达人。虽然他已经年过花甲,而且曾经身患重疾,但他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眼神温和而坚定。尤其他下巴上蓄着的那一小撮胡子,更显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刘咏阁现住在北京顺义区,走进他的别墅,记者看到家里无论门厅还是起居室,以及走廊的墙上挂着的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有国画、油画,涵盖人物、花鸟、山水,更有他最擅长画的汗血宝马。此外,客厅一角的茶几上还摆着许多他给爱人和儿子拍的肖像,彰显了家庭的温馨。记者与刘咏阁只是初次相见,但却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他开朗,健谈,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随着记者的提问,他讲起了他的艺术人生:梦想与辉煌,无奈与遗憾都有涉及。刘咏阁讲起话来真诚实在,不回避,也不绕弯。

应记者的要求,刘咏阁拿出了他的一些书画作品集、书画理论专著,以及发表他文学作品的一堆刊物,还有他获大奖的汗血马作品和景泰蓝等作品。翻看他的这些作品,记者发现,刘咏阁的艺术造诣广博而深厚,传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和花鸟走兽,以及西方油画的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技法都是他提炼生活,表现生命状态的有效媒介。甚至可以用中西融会贯通来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水平和审美境界。此外,他还擅长写作,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了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歌、古典格律诗词计三十万字。像《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散文选刊》《海燕》《诗潮》等知名文学期刊都多次刊发他的文字。翻看他厚厚的一本诗歌集,记者发现,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体诗词他都驾轻就熟,写出了许多令当今所谓“大师”汗颜的作品。

刘咏阁在艺术上涉猎广泛,除却中西绘画他还在广告设计、广告摄影、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等领域多有建树。在贸大,年龄稍长的教职工都知道他曾经是学校唯一的专职摄影师,以影像手段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师从名家

刘咏阁生于1958年,是个老北京人。儿时便随书画大家廖同先生学习花鸟画、书法和诗词。廖同是近代吴昌硕大师的关门弟子,为人低调,艺术上深谙吴昌硕画风精髓。刘咏阁说,这段少年时的“童子功”让他受益良多。据他回忆,廖同老师家中常有同道中人造访,像南方的潘天寿、王个簃、北京的张伯驹、潘素、王铸九、江丰、黄苗子等都曾来廖府品茗论艺,戏笔丹青,作为学徒他也曾有幸为这些艺坛大师侍奉笔墨并聆听他们的金句箴言。他说,这种经历可遇不可求,是他一生的精神财富。

九岁时,刘咏阁又拜在时任北京工艺美术工厂设计师的李新民、龙瑞两位老师门下学习西画。当年龙瑞老师刚二十岁出头(那时龙瑞老师还没系统研究国画,更没有今天的名气),经常带着他到火车站画人物速写、素描,去郊外画色彩写生。刘咏阁说,那个年代国画的社会需求度很低,西画的实用功能反而很高,正是李、龙两位恩师像带自己的孩子一样,手把手地传授给了他扎实的西画功底,给了他安身立命的本事。1975年底,刘咏阁被海军北海舰队作为文艺兵特招入伍,就是凭借过硬的西画功底。刘咏阁对绘画艺术的酷爱也让他充分体味到了转益多师的必要性。二十岁那年,他的本家叔叔又将他带入山水画大师梁树年先生门下学习传统山水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梁先生引荐,他还经常得到蒋兆和、黄胄、李苦禅、朱乃正等多位先生的口传心授。除却这些,刘咏阁在书法上的造造诣也很深,这一点从后来他开设的《书法实践》课备受学生追捧即可看出。他与著名书法家大康、启功、颜家良、刘正谦、刘炳森、苏适、李铎、吴丈蜀、沈鹏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还数次邀请其中大部分人来学校参加笔会或授课。1979年刘咏阁被北海舰队文化部推送到军艺绘画系系统学习油画,2003、2005年还分别在清华美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设计学和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班。

杰出教师

为加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1989年对外经贸大学向社会招聘艺术教师,刘咏阁凭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与实践经验,成为唯一入聘者。但进入贸大后先是被学校主办的知名刊物——《国际贸易》杂志广告部“截胡”干了两年的广告摄影和广告设计,由于工作出色,又被学校宣传部调去做美编和摄影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而且在宣传部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有“一件事”和“一句话”可以“一斑窥豹”。“一件事”是,曾经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的一位部长点名刘咏阁去为其照几张“轻松的”照片,为的是送给国内外友人(当时同去的还有贸大原校长孙维炎);“一句话”是,进入新世纪后,时任校长陈准民几次在不同会议上说的同一句话:“咏阁老师对招生工作贡献很大,因为他拍摄的校园风景照片,设计的招生简章为我们‘引’来了许多优秀考生。”

直到2005年刘咏阁才如愿以偿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教师。到教师岗位的第二年即2006年刘咏阁撰写的三篇艺术论文就在首都高校教师艺术论文大赛上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对贸大艺术教育而言这是创纪录的);2007年其编纂的教材《中外美术欣赏》(120万字)参评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材展览,获得校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高度评价(这同样是第一次)。

2008年刘咏阁受聘出任艺术中心主任之职。其任内创立了《中外美术欣赏》《油画实践》《书法实践》等课程;与学校出版社新教材《漫步中西绘画》(后又协商分为中西两部分分别出版);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作在校内挂牌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经贸大学创作基地”;率学生艺术团数次赴欧美多国孔子学院推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其主持创编的节目独特新颖,深受所到国观众的喜爱,得到国家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的表彰,许多兄弟高校纷纷前来取经;作为学校六十年校庆文艺晚会的主创者之一和艺术总监,为学校校庆形式创制了美丽的一页。

作为外经贸大学的美术和书法公共课教师,他主讲的课内容丰富多彩,论点独特且视角客观,加之他激情四射的授课风格,使他的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艺术课。这里,记者还要特别提及的是,刘咏阁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迄今,刘咏阁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个人诗书画作品集和书画理论著作。其中他历时两年多独立撰写的关于西方绘画的大型教材《西画精粹点厾》达百万字,书中涵盖了西方画史上所有重要的流派、重要的画家、重要的作品。该教材具有科学、客观的审美视角,采用亦庄亦谐聊天似的语言风格。该书2015年出版发行,在当年六月即被权威的图书“光明榜”评为教材类排行榜第八位。时任校长施建军在为此教材写的序中曾这样说:“刘咏阁老师在艺术上涉猎很广,而且一直对艺术理论研究很有兴趣。许多人知道他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和诗词有较深的造诣,据我所知他对西方油画的研究与实践也有相当的深度。这本教材中很多西方经典作品的‘点厾’都结合了他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认知角度,读起来不空泛,有内容,显示了他在中西绘画艺术方面的积淀和丰富的文化修养。”

著名艺术评论郑工先生对该教材的评价则显得意味深长——人们常说“深入浅出”,其实深浅问题就是内容与如何表述的关系。刘咏阁在这一点上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有特点。我知道他擅长画画,不知道他在语言方面还这么敏感,或者说,他是一个形式感很强的人。就是在书的内容上,也没有局限于就画论画的赏析点评,而是有想法,能注意画作与画家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画家与时代的关系,注意这一时代与那一时代的关系。其知识的涉及面相当广泛,他能将各种史料重新处理,用自己的语言和行文方式加以阐述,言之有物,言之在理,活泼流畅,语言间带着点幽默,甚至诡异,不时还掺杂着一些时尚的网络用语或北京地方方言,富有现代气息。这让我看到美术欣赏或美术史的论著,完全可以摆脱单调乏味的学术面孔,以亲切的姿态贴近大众。

为了这部巨著,刘咏阁可谓是废寝忘食笔耕不辍,除了日常教学、科研和推不掉的社会活动,他都处在紧张的写作状态中。在连续写作的两年里,他都放弃了学校组织的体检,他自信自己的身体是块铁。而命运并不成全他的意志。在他的巨著完成一年后,他申报的研究中心也顺利获批,就在商议中心成立大会具体仪式的时候,他突然倒下了。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胃被全部切除。为了接下来多达八次的化疗做的安稳些,他毅然选择了提前退休,当然这也使他遗憾地错过了晋升正教授的机会。有失有得,这就是人生。终于,刘咏阁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般地活着。五年来,刘咏阁的主业是吃药、打针、治病、跑医院,副业是写作和画画儿。他依然活得自信而淡定,且有质感。这期间,他不仅写了数篇小说、散文,上百首诗词、诗歌,创作了几百幅书画作品,尤其还撰写了一本极富开创性的艺术教材《汗血宝马绘画教程》。

以梦为马

二十多年来,刘咏阁一直对汗血马和汗血马绘画的研究情有独钟,他创立的汗血马绘画体裁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认可、喜爱。他笔下的汗血宝马有迷幻般的古韵,有时代气息;有中国传统笔墨形式,也有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色彩语言,这些都被他的画笔融汇成了完整的有机体。另外,将书法和自作的古体诗词作为意象手段融进画面也是这个新体裁的重要辨识特征。多年来,刘咏阁的汗血宝马作品作为重要外事礼品被赠予多国总统、政要,以及国内外大公司和文化机构。采访中,刘咏阁透露,他撰写的《汗血宝马绘画教程》就要出版了。作为国内第一本系统归纳汗血马文化、汗血马技法表现,以及概括性梳理了马文化史、古典马绘画名作的教材,这本教材也将惠及全社会所有马绘画从业者和爱好者。刘咏阁介绍,这本教材虽然有很强的汗血马绘画专属性,但作为大学艺术素质教育的通识教材则有多重功效。既可以系统呈现汗血宝马绘画的理念与技法形式,也可以将该教程划分为几个层面的内容单独开设课程。比如,“中国马文化赏读”“中国古典马绘画赏析”“学画汗血宝马”,等等。

刘咏阁说,这本教材是他二十余年探寻汗血宝马古今流变,实践汗血宝马绘画语言的结晶,能以教材的形式奉献给莘莘学子和社会大众,算是了却了他一份夙愿。

对于记者的疑问——为什么要创造汗血马绘画这样一种新体裁,刘咏阁的回答则很直白:“我是‘雄汉盛唐’的脑残粉,大宛马,也就是汗血马,恰恰是这两段伟大历史进程中独具时空意味和神秘色彩的文化符号,我被这个文化符号诱惑得不能自已才下决心去‘包装’它的。”刘咏阁说,最初他是在汉武帝的《天马歌》、渥洼马、大宛马、汉画像砖这些和汗血马有交集的素材中找灵感,但不觉中走进了一味“做旧”的装饰画儿的胡同里;后来又对古汗血马的“转世灵童”,即今天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的具象摸样执拗不已,可愈画得如真马一般愈显得没有内涵。他说,忽然有一天他顿悟了:汗血马在中国忽隐忽现两千多年,它早已超越所有的具象形态演化成了一个仅剩汗血印迹的符号,像拓片,也像一枚斑驳的钤印痕。换一个角度讲,“汗血马”是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审美期许,是对早已有之的精神图腾“千里马”的具象摹拟。说到底,它从未真实存在过,它只是国人一种历史文化情结的图像外延。于是,他开始将汉武帝诗中的天马、古大宛马、唐马,以及今天土库曼阿哈马的形态特征做多言的取舍融合,最终打造出了这个历史文化符号的外形辨识特征:狭身骨健,颈项长而曲,臀峰高翘,修腿阔蹄,肌腱铿锵,昂扬若筋脉淌血,兴奋看尾鬃张扬。如此舞蹈演员般的身段,加之以大红色为主打的肤色借用并强化了“汗血”的概念,而宝石蓝的眼睛不仅有西部地域特色,亦显宝马悠远与神秘的特质。正如著名马文化专家、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岳高峰先生在为他的教材所写序言中说的:“刘咏阁先生的汗血宝马绘画开启了艺术家用专属技法表现具体马种的先河”。而在记者看来,刘咏阁就像驰骋在广阔艺术天地的千里马,雄健昂扬,永不停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