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哲思相伴而行
财政部会计名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导
(来源:《中华英才》 2020年12月)
政部会计名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国际商学院张新民教授,是中国会计学界独树一帜、具有系统学术成就的著名学者。二十多年来,他持续致力于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理论研究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他立足于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建立战略视角下的财务报表分析框架,被业界专家誉为“中国财务报表分析第一人”。
温文尔雅的张新民
可以说,张新民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位“另类”学者。1999年 12月任国际商学院院长,2009年6月起担任副校长十余年,承担行政管理工作二十余年,他不但始终没有荒疏教学和科研,反而在专业领域积累了深厚的造诣。他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是中国 MBA/EMBA 教育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教师之一,主讲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主讲的慕课《财务报表分析》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他重视教材建设,其主编的三部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8年成为财政部会计名家。
为了做一个好老师奋发进取
1962年,张新民出生于北京房山区,从小就喜欢读书,爱思考。初中时期,已熟读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这类古典名著,对于被赞颂颇多的“刘关张”他不以为然,而是欣赏曹操的雄才大略及其在诗歌方面的才情。
当工程师是张新民上中学时的理想,并于 1979年考入北方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擅长数学加上工科专业的熏陶,使张新民的逻辑思维得到了很强的训练。班里学习氛围很浓,40名同学在一起你追我赶,尽管张新民非常努力保持着前十名的成绩,但是这个名次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目标,使他的信心受到了挫折。
上大四的时候,学校需增设统计学和会计学专业,决定从现有专业本科生遴选一批学生做留校师资,张新民被选中。张新民虽然希望学习统计专业,但却被分配去学习会计专业。当时的自卑状态张新民依然记忆犹新,“那时认为学会计专业低人一等,每次学习看书时,都特地选一个角落,离开座位时还把书盖上,很怕别人知道自己是学什么的。”一年的培训时间,即使内心很失落,但张新民的成绩很快又回到名列前茅的状态,信心倍增。
1983年从北方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张新民留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在做助教的三年期间,他对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张新民虽然成绩优异,但他对会计专业毕竟只学了一年,他感觉到现有的专业学习远远不足,需要继续深造。有人建议说,助教进修班也相当于研究生毕业,张新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而是坚定信念,继续进行专业深造,并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新民在专业论坛会议上发言
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张新民来说,还存在着一个短板。学校要求,本科非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把本科课程补上。但张新民在人民大学期间并没有以这种方式补课,而是通过自学,然后到校外培训机构去讲会计课来充实自己。由于他对每门课都进行了大量的认真备课和授课实践,这种方式对夯实他的专业基础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中国人民大学,浓厚的经济学气氛,极大拓展了张新民的眼界,他对会计学科的认识上升到了更加宏观的层次。会计系创建者阎达五教授的书籍和课堂,给张新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张新民广泛涉猎,汲取专业营养,会计界泰斗、厦门大学葛家澍等教授的文章给张新民以极大的思维启迪。
经过积累,对于如何看待会计学科以及会计学科跟管理的关系,一种宏观的格局已经在张新民头脑里有了初步的概念。到研究生毕业时,张新民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同学中知名度很高,一个上届的学长感叹他发表的文章“满天飞”。为什么张新民在学术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因为他一直在思考、钻研、积累。在做助教的后期,主讲经济活动分析的老师让张新民讲四节课,给他布置的内容正是书中的难点——连锁替代法。备课时,张新民发现所用的教材很难读懂,在学习借鉴其他书籍资料的过程中,他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一篇论文也相应完成。将近一年之后,1987年 4月,张新民的第一篇专业论文在《财务与会计》杂志第四期发表。“在我学会计的时候,我老问一个问题,这个东西它的价值在哪里?学了以后有什么对认识上的深化?它的基础在哪里?”思考、记录、提炼,不断循环,最后升华成一篇篇论文。
提出质量分析理论 建立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框架
张新民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科创始人、我国著名会计学教授彭玉书教授的特别赏识,1989年,彭玉书教授力邀张新民加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此,张新民进入对外经贸大学,开始接受全新挑战。1993年 7月 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财务报表的体系、格式既有与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地方,又有中国自己的特殊性。这种准则变化所直接带来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分析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在当时,如何分析中国企业财务报表的问题并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人们很自然地认为直接从美国学者的相关专业书籍那里借鉴就可以解决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张新民在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在认真学习美国主流的财务报表分析教材并将其运用于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后,张新民很快发现:美国的主流教材聚焦于美国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服务于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美国学者写的教材是不是脱离美国实际是一回事,我们也不用去关心。但美国学者的教材大多会脱离中国实际——没有也不可能反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和丰富的中国企业管理实际。
时任副校长的张新民为外籍教师颁发聘书
张新民说:解决中国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不应该再从美国教材里面去寻找答案,而应该由我们中国学者自己来解决。
通过撰写博士论文的契机,张新民对基于中国情境下的财务报表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1996 年,张新民考入东北财经大学著名会计学家谷祺教授门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8 年开始写博士论文期间,张新民潜心研究,经过谷祺教授的指导,提出了资产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利润质量以及资本结构质量四个新概念,并对每一个概念进行理论界定,这四个概念所形成的体系被张新民称之为财务状况质量。到 2000年,张新民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实现了从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到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跨越。
2002 年,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被引入中国。从西到东,由北到南,张新民得到全国各地多所高校EMBA课程的授课邀请,担任清华大学等国内二十多家一流大学 EMBA项目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主讲教授,从而有机会跟各类富有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EMBA 学生大多来自企业或组织单位的管理岗位,他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财务报表怎么看”。
张新民发现,对财务报表仅仅进行财务状况质量的分析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者的现实需求,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创新。从2002年到 2012年,张新民用了十年的时间研究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突破问题,终于在 2012年,建立了战略视角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从而实现了从财务状况质量分析到战略视角下财务报表分析框架的理论跨越。这个分析框架,被中国人民大学王化成教授命名为“张氏财务分析体系”。
张新民建立的分析框架,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实践中,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 2012年一次为长江商学院为期四天的授课中,到课程讲到过半时,一个学生问张新民,能否把课上讲述的这套框架用在他们公司的财务数据上进行现场分析。虽然看过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但是这么直接的挑战,张新民还是头一次遇到。一了解,原来这个学生是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张新民说,“下课后,您把公司 PDF格式的年报拷到桌面上,下节课我们就开讲。” 张新民在对企业及其财务报表毫无了解的条件下,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对该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分析。讲完以后这位董事长站起来给张新民鼓掌,叹服地说,“咱们从来也不认识,您没有去过我们单位,但是感觉您对我们单位比较熟。有些地方我们都没有意识到,从报表上真的能看出来很多问题。”张新民说:表面上看我是对这个企业不了解的,但是这个分析框架是我对很多企业的财务报表研究提炼出来的,如果真有价值,就应该接受检验。这次意外经历,像一块试金石,对张新民分析框架的价值进行了有力验证。
以创新的精神铸就 MBA专业品牌
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时,张新民已具备较强的授课能力和研究能力,但他认为,在这样一所学校教师多以英语为优势的大学里,自己的英语能力是一个弱项。
张新民同他的学生们
恰巧当时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在拓展中国的业务,拟在中国通过严格的考试遴选一批学生,参加 ACCA 资助的专业考试和培训。经过多项考试,张新民以较强的综合实力,成为最终入选的 24 个选手中的一员。这个据称是最难考的全球证书之一,入围的 24 人中最后通过了不到十人。经过六年的努力,张新民在工作生活压力极大的情况下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获得了会计专业在全球的通行证——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英语能力及会计专业能力都提升至更高的水平。
张新民因在教学、科研各方面突出的实力,于 1995年始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9年,在他 37岁那年,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商学院院长。张新民担任商学院院长时,商学院还非常弱小。那时没有博士点,整个学院只有四十几位教师,博士和在读博士生只有四五人,MBA教育的品牌影响力更是无从谈起。担任院长期间,张新民首先打造包容的学院文化,广泛吸纳引进人才,为学院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更加深入思索了战略的重要性和管理的系统性,系统整合了各种资源,强调学院的系统化建设。
对于如何打响学院 MBA品牌,张新民一直在苦心求索。一方面,自身学术水平较高是一大优势,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在蛰伏三年之后,张新民开始到全国各地演讲,试图通过演讲来带动学院品牌建设。
张新民说:我们以前介绍自己和对外宣传,总是试图强调自己的特色。但由于学院综合影响力不足,我们的声音没有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张新民决定,在公开演讲中,不再重点宣传自己的商学院,而是站在中国商学教育的整体思考问题。
2003 年 8 月,他的第一篇演讲谈中国MBA教育胸怀与信心,之后陆续谈中国的MBA教育应该怎么走,中国 MBA教育面临的问题,中国 MBA教育发展的格局等一系列问题,大量的演讲引领了业界的思考与关注。2006年,张新民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为“推动商学教育进步的人”。经由建立个人品牌,带动了整个学院的品牌。在张新民的主持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 EMBA进入并稳居中国大学的前十行列。2008年,张新民被《世界经理人周刊》评为“中国十
大最受尊敬商学院院长”。
张新民的授课,深入浅出兼具理论内涵,揭开财务报表奥秘的同时化解了数字的枯燥,他总是与时俱进增添新的内容,并跟踪实践的进展。张新民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者与推动者,也是率先践行者。对于前沿的教学改革,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他都积极尝试。即使只有几天的课程,他也会去做翻转课堂的实践。张新民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产生的触动启发效果明显。学生们反馈说,翻转课堂的收获非常大。
张新民讲授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于2008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在 2013年入选国家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页面上,可以看到热门排行前十名的课程中,张新民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授课视频位列第三,并跻身于通识课的行列,张新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这门专业课已经成为了被社会广泛需求的通识课,也说明读懂报表需求的广泛性。
张新民始终强调实践的重要意义。自己能够取得这么多进步,都是向实践学的。“实践本身有它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痕迹。企业的业务痕迹与报表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怎么看。我看报表,看不同企业报表的差异在哪。这种实践对我的理论创新有很大贡献。”他强调,要向实践学习,向不满意学习。“面对社会问题,面对企业管理里边的问题,所有的不满意,有可能是我们寻求理论或方法突破重要的点。”
张新民认为,教育是育人的工程,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个好老师,认真教学是他持续向上的不竭动力。谈及未来打算,他表示希望将自己搞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年轻的学者,让更多的人以进行务实、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研究为荣,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